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644年旧历三月十九日,大顺农民军占领了北京,宣告了明王朝反动统治的覆亡。这天上午,大顺军迈着胜利的步伐由外城通过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进入北京内城。史籍载,“刘宗敏整军入,军容甚肃。”大顺军纪律严明,进城后迅速地建立起革命秩序,有效地维护了社会治安。北京城里的居民热烈欢迎农民军,皆在门口设立香案,大书“大顺永昌皇帝万岁,万万岁”,有的人在帽子上也贴上“顺民”字样,“往来奔走如故”。  相似文献   

2.
公元一六四四年,在我国历史上也可算是风云多变、惊心动魄的一年。正月,明末农民军最杰出的领袖李自成在西安正式建立政权,国号“大顺”,李自成改称“大顺王”,建元“永昌”。它的建立,预示着明王朝末日的到来。二月,农民军就以摧枯拉朽之势,直捣北京。三月十九日凌晨,明朝末代皇帝崇祯走投无路,终于在煤山自缢而死。中午,李自成率领农民军胜利地开进北京,统治中国人民达二百七十六年之久的朱明王朝从此覆亡了。中国历史又处  相似文献   

3.
论大顺政权失败的主要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写这个题目,是依据个人长期的探讨,提出一种新的看法。公元1644年,在我国历史上是大变革的一年。这年春天,以李自成为首的大顺农民军从西安出发,像奔腾的怒涛直泻千里,席卷了整个黄河流域。明王朝覆亡了。就在大顺军占领北京,迅速地接管明王朝的残山剩水的时候,山海关战役爆发了。战役的结果是众所周知  相似文献   

4.
明清之际山海关战役是大顺与清的首次战役,是大顺由胜到衰的转折点。关于这次战役,历来为史家所重视。但在论及此战役中大顺军的兵数时,诸说不一。在近几年来国内的有关论著中,存在着五种说法。  相似文献   

5.
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正月,李自成起义军定都襄阳,初建中央机构,李白成由“奉天倡仪文武大元帅”改称“新顺王”。十七年正月,又在西安即顺王位,国号大顺,改元永昌。 永昌元年三月十九日,大顺军攻占了北京,颠覆了统治中国276年的朱明王朝。四月二十九日李白成在北京武英殿即皇帝位,但当天就撤出了北京。大顺政权只统治北京四十二天,这短短的四十二天是大顺政权由巅峰滑落到低谷的四十二天。它留给了人们一连串的疑窦:大顺政权为什么不能建立像汉、明一样的王朝?李自成为什么不能像刘邦、朱元璋一样开创一个李氏的家天下,成为第三位布衣皇帝?悲剧的结局是如何发生的?其主要原因究竟是什么,值得我们去思考、探索、澄清。  相似文献   

6.
刘宗敏是李自成部下的骁将,身为一品权将军,在军事上不仅有谋略,而且又很勇敢,所以李自成“倚为心腹”,在北京时,曾任大顺政权中的“中吉营左军都督府左都督”,“凡文武官俱受权将军节制”。其地位仅次于李自成,是大顺政权中十分重要的一位农民军领袖。  相似文献   

7.
旧版的高级中学《中国古代史》课文“明末农民战争”一节第200页 ,印有两枚农民政权发行的钱币 :一枚“永昌通宝” ,一枚“大顺通宝”。见附图 :大顺政权货币大西政权货币在教学过程中 ,不少学生对教材附图中注解这两枚钱币的归属感到困惑。其主要是源于教材中的两段话 :“1643年 ,李自成占领西安。第二年初 ,农民军建立政权 ,国号大顺。”“张献忠的农民军长期在长江中游作战 ,后来占领成都 ,建立了大西政权。”然而 ,从教材附图中 ,学生感到难解的是 :李自成分明建立的是大顺政权 ,而“大顺通宝”却是张献忠建立的大西政权货币。这…  相似文献   

8.
腐败 ,以超级征服者统治者自居 ,肆无忌惮地在辖区内作践居民 ,为敌驱官等 ,大顺军终于在北京站不住脚 ,仓皇逃离 ,其教训是极为深刻的  相似文献   

9.
课本第 182~ 183页 :《清军入关和农民军的失败》一目下 ,有两幅图片。其中 ,在“大顺通宝”图片下注 :“大西政权使用的铜钱大顺通宝。”这样的安排和这样的文字解释 ,使部分教师产生误解。其一 ,认为这是张献忠“大西”政权使用过的 ,但却是李自成“大顺”政权铸造。其二 ,干脆认为课本注解错了 ,应改为“大顺政权使用的铜钱大顺通宝”。因为与课本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在第 2 5 9页上明明写着 :“结合讲解 ,可指导学生观看教材中的图画《湖北九宫山李自成陵墓》和《大顺政权使用的铜钱大顺通宝》。”实际上 ,这里的“大顺”当然是年号…  相似文献   

10.
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于崇祯16年(1643年)11月11日攻占西安。第二年正月初一,李自成便在西安建国,国号为“大顺”,年号是“永昌”,揭开了取代明朝统治的新篇章。随  相似文献   

11.
轰轰烈烈的梁山泊农民起义,没有在“官军”的征剿下复灭,而是在皇帝的诏书下瓦解,一条投降主义路线断送了水泊梁山的农民革命事业。“《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适应地主阶级的反动政治需要,《水浒》经过艺术上的精心结构,把这支农民起义军推向蓬勃发展的高峯,然后又让它跌入投降主义的深渊。全书的主旨就在于:革命要不得,投降最光荣。但是,也正是《水浒》这部反面教材,通过它所叙述的一支农民起义军如何向自己的死对头——封建地主阶级的总代表皇帝——投降的全过程,在客观上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投降派是怎样利用革命形势以实现其叛卖阴谋。梁山泊农民起义的革命形势是由晁盖为代表的正确路线所奠定的。当阶级斗争“达到非常强烈、非常尖锐的程度,甚至使得统治阶级中的一小部分人脱离统治阶级而归附于革命的阶级,即掌握着未来的阶级”的时候,晁盖作为地主阶级的叛逆者,投身于农  相似文献   

12.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在成都建立起大西政权以后,有一次在接见部下时愤怒地摘下了自己的皇冠,摔在地上,用脚踏得粉碎。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还得从农民军进川说起。 一六四四年,张献忠率领数十万农民军向四川进军,所到之处,敌人“皆解甲投降,势如破竹”,迅速控制了四川全境,农民军部队也由急雨暴雨的战争环境转入了相对安定的城市生活。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在这时,被打垮的地主阶级变换手法,伪装  相似文献   

13.
关於史可法是否民族英雄这一问题,就像我们刚才所讨论过的一样: 第一,史可法活动的时代,中国有三大势力存在着:一、农民起义军及李自成张献忠两大政权,刚兴起来的满洲奴主贵族政权;腐朽的以崇祯帝为首的明朝地主阶级政权。是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交识着的时代。(两种矛盾,在发展中,先后成为主要的矛盾) 我们的立场,应该站在农民及农民起义军方面。  相似文献   

14.
反思古代农民革命很有必要.本文认为,古代农民革命肇始阶段代表着正义,与旧政权和地主阶级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随后权力魔杖发生腐蚀作用.农民革命者由于时代局限及其政治思想觉悟,认可封建宗法制度,开始出现异化问题.建立政权之后,农民起义军蜕化成新军阀、新地主阶级.它与旧政权和地主阶级之间斗争属权力与财产再分配的国内斗争,不属于阶级斗争.  相似文献   

15.
在明末农民战争史的研究中,对于农民军领袖罗汝才的评价是一个长期没有解决的老问题。在前几年,有人为了突出农民军内部的两条路线斗争,竟给罗汝才扣上了“起义军内部的地主阶级代理人”的大帽子,甚至于被推到阶级异己分子的行列中,与牛金星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16.
南明政权无法继续依靠勋将时,对土司和农民军的依赖性开始显露。福王政权时,对土司的依赖关系开始产生,而农民军始终是明朝的宿敌,明朝对外方针是“联清抗贼”。从唐王政权到桂王政权前期,南明政权对土司的依赖性受地方督抚的影响呈现出先降后增的趋势,而对农民军呈现相反的变化。桂王后期,大西军利用军政合一的组织结构控制南明君臣,并最终融合了土司和大顺军余部。南明政权对土司、农民军的依赖性变化也伴随着南明政权内部矛盾和领导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水浒》中的宋江,是农民起义的英雄,还是地主阶级的代理人;是造反派还是投降派,这是个重大的原则问题,不可不辩论清楚。宋江“自幼学儒,曾攻经史”,满脑子“替天行道”,惧怕农民起义,诬蔑农民起义军的造反行动是犯了“迷天大罪”。在他混入梁山泊农民起义军以后,极力鼓吹投降,张口“今皇上至圣至明”,闭口“只愿早早招安”,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出,宋江是个无耻的投降派,是大宋皇帝的忠实走狗和保镖。起义,用暴力推翻封建王朝的黑暗统治,是被压迫人民求得解放的唯一正确道路。毛主席说:“地主阶级对于农民的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迫使农民多次地举行起义,以反抗地主阶级的统治。……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  相似文献   

18.
1645年5月,李自成在湖北通山县九宫山牺牲后,大顺军分为两支:一支由李自成妻子高氏、妻弟高一功、侄子锦(过)等率领,进抵湖南常德;另一支由郝摇旗、刘体纯、袁宗弟等率领,由岳州南下湘阴.这两支农民军曾"联合明室",从事抗清斗争.高、李部"渡(洞庭)湖,屯公安、江陵,连营百里",刘、袁部"渡(长)江,趋江陵之西,过荆门、郧西",北渡汉江,势力达到陕南,又"南归自夷陵(宜昌)入巴东,依蜀东塞,据险而居".自1645年至1651年近7年中,大顺军同各阶层抗清力量一道,转战湘、鄂、川、黔,数次重创清军,收  相似文献   

19.
一讲叙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有直接和间接的两个方面。直接的历史作用,表现为:第一,对封建统治的冲击。封建国家机器是地主阶级用以压迫剥削农民的强制性工具。经过急风暴雨的农民战争,这种政权机构,从中央到地方都受到冲击、削弱,有的王朝甚至被推翻。第二,对地主阶级的打击。经过农民革命战争,地主阶级的特权和威风被打得落花流水。例如唐末农民起义军严厉镇压了大贵族大官僚,出现“天街踏尽公卿骨”,“甲第朱门无一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古代的民本思想,主要是地主阶级的含有某些民主因素的统治思想和农民起义军的民主思想在中国古代民主思想中都占有一席之地。本文着重论述了这两种思想的产生、发展与成熟的过程及其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