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就一般的审美标准来看,宝玉眼中宝钗之美是要胜过黛玉的。然而,通过移情作用,在宝玉对黛玉的审美直观中,宝玉发现黛玉的诗性之美,这种美是独一无二且不可替代的。而在宝玉眼中,宝钗之美则始终处在散文化的状态,这种散文化状态的美,虽说也不是一般人所能企及的,但宝玉终究没有在宝钗之美中发现自我的存在,因此也就不是绝对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而读者对钗黛二人的美的欣赏,也主要跟读者在多大程度上将自己代入宝玉的身份——也就是对宝玉这一人物形象所发生的移情作用——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2.
袭人是宝玉身边最有影响的大丫头。她温柔体贴,在饮食起居上一心一意地服侍宝玉,千方百计讨其欢心,成为宝玉不可缺少之人;她的城府甚深,并且能领会贾府统治希望宝玉承官袭爵的意图,自觉主动地规劝宝玉走“仕途经济”的道路,因此深得统治的欢心。  相似文献   

3.
薛宝钗是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她和宝玉黛玉之间婚姻纠葛构成了《红楼梦》主要内容。匡世巨著《红楼梦》中成功的塑造了数以百计的女性形象,薛宝钗是其中塑造的最成功、最真实、最丰满的人物,她位居金陵十二钗正册之首,其重要地位已为世人所承认。曹雪芹笔下塑造的薛宝钗形象,是一个封建卫道士形象。同时宝钗也是一个有着双重人格的人物,她既有善良大度的一面,也有着圆滑虚伪、做作、甚至冷酷无情的一面,构成了她性格的双重性。薛宝钗也是个追求功利的人,但其命运最终是不幸的,她是个悲剧人物,但又使人反感。  相似文献   

4.
晴雯的悲剧是一个命运悲剧。在黑暗的中世纪,封建势力残酷无情,凶狠手辣,是晴雯悲剧的客观因素。王夫人主攻怡红院,但她不知道与宝玉发生特殊关系的并不是晴雯,而恰恰是素来蒙骗她却又受器重的袭人。袭人早有成为宝玉侍妾的念头。第6回,宝玉受警幻所训云雨之事后,袭人便与宝玉偷试一番。此后,袭人更是想方设法拢住宝玉,关注同房丫鬃们的行踪。第52回,袭人回家探亲,晴雯冒病为宝玉修补被烧坏的雀金裘,袭人疑神疑鬼,到第62回还提及此事。其实,晴雯补裘纯粹是急人所急,并且,这活非她莫属,可袭人却无缘无故地吃起醋来。袭…  相似文献   

5.
宝玉与晴雯的感情发展,始终有"衣"在其中穿针引线。第五十一回,袭人不在家,晴雯与麝月服侍宝玉,夜间麝月出去,晴雯唬她,没有披衣前着了凉,宝玉叫她"快进被窝来渥渥",这是二人因缘之始,是小儿女无机心纯洁动人的情缘。接下来晴雯果然病倒,恰巧宝玉将贾母所赐一件俄罗斯来的孔雀金裘烧了一个洞,明早见不得老祖母。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第二十回,写李嬷嬷在宝玉房中撒泼:骂了袭人;宝玉去劝,又和宝玉吵起来;宝钗、黛玉等好言相劝也没用,因为这老太太仗着奶过宝玉,又倚老卖老,谁也不能奈何她。正闹得不可开交,来了凤姐。她只几句话——软中带硬,恩威并济,便说得“李嬷嬷脚不沾地,跟了凤姐儿走了”。在《红楼梦》故事中,这不过是芥子般的  相似文献   

7.
邹林 《学语文文丛》2004,(11):28-29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在《宝玉挨打》中鲜明地表现出来,尤其是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忧”,更是堪称一绝。宝玉挨打之后,第一个去探伤的是薛宝钗。她手里托着药丸,进门就对宝玉的丫鬟交代了药丸的用法,单从这点看,宝钗的细心周到、体贴人微便可窥见一斑。她心直口快,对宝玉十  相似文献   

8.
晴雯是《红楼梦》中最有生气和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之一,她是宝玉的丫环,是大观园中的奴隶。她一直反对奴性,向封建统治者喷出反抗的怒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有丝毫的屈服。而就在她的反抗中,却与被视为统治者接班人的宝玉相知相交、平等相待,在纯洁无私的交住中达到了心灵的契合,真情的交融。晴雯对宝玉的那种炽热情感,直到生命行将结束之时,才火山一样爆发出来,而宝玉在《芙蓉女儿诔》中,也表达了对晴雯极尽的怀念。晴雯与宝玉间那种看似平常却特别、看似平淡却深刻的纯真感情,成为曹雪芹笔下最美丽的诗篇之一。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成功地塑造地一百四十多个个性鲜明,鲜活丰满的人物形象。本文旨在从晴雯与她身边的宝玉、黛玉、袭人等人物之间的关系,从原著所描写的具体事件中来探讨晴雯性格中的矛盾性与反奴性。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阅读》2007,(12):17
袭人原来是贾母身边的丫头,本名珍珠。贾母担心她的爱孙宝玉身边的人不可靠,才把这个“心地纯良,克尽职任”的丫头给了宝玉。宝玉因她姓花,便依据陆游“花气袭人知骤暖”的诗句改其名为花袭人。  相似文献   

11.
为黛玉平反     
读《红楼梦》,一般人会觉得黛玉小心眼,说话刻薄,处处多疑。然而我却认为这是对她的误解。黛玉出生破落贵族世家,幼年丧母,孤苦无依,奉父命投奔千里之外的外祖母家,这也为她日后忧郁敏感的性格埋下伏笔。进贾府后“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她去”,这种低人一等的身份和寄人篱下的处境,必然导致黛行玉为拘束、谨小慎微。黛玉宝玉初逢,小说借宝玉之眼刻画了卓尔不群的黛玉,虽是愁容却有妩媚风韵,虽是病体反添娇怯情态。体弱多病独具娇柔“病态美”,更是她性格及悲惨命运的暗示。黛玉是大观园的头号才女,诗…  相似文献   

12.
在《红楼梦》中,"钗黛合一"具有两个层面的意蕴:宝玉角度的"合一"和作者角度的"合一"。首先,宝玉梦中所见可卿身上的二美合一,正是宝玉在初见黛钗之后产生的一种女性理想,也是他对自己内心矛盾的幻象式解决。其次,作者对钗黛合一的处理则是表现了他的一种美学理想。钗黛二人是女性的代表,也是中国古代女性两种不同类型之美的典型。钗黛二人的悲剧,是女性的悲剧,也是美的事物的悲剧。  相似文献   

13.
我们都知道,希望与宝玉的爱情能修成正果的林黛玉,终以凄凄惨惨的景况结束了她青春少女的生命;我们也还记得,她在气息奄奄时,只有一个贴身丫头紫鹃守在身边,万念俱灰的她,将那些用自己的血与泪写成的诗稿一一焚毁,留给我们的是她凄然呼唤宝玉的声音,和那命绝于宝玉欢天喜地的婚事筹办之际的悲苦与可怜。  相似文献   

14.
袭人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的一位成功的女性形象,她是与宝玉关系最为密切的丫鬟,因此,她也倍受研究者的关注,对她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任何事物都具有其两面性,人无完人,评价人物也应该如此。本文试从可爱可敬、可怕可恼两方面来分析袭人其人,她是贾府的奴才,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因而也就注定了她也是可怜可叹之人。她最终也没能逃脱命运的捉弄,没能实现夙愿,与公子无缘,嫁给了同样处于社会底层的优伶蒋玉菡,委屈终此一生,也成了封建社会的牺牲品,可悲可悯。  相似文献   

15.
林红玉本名隐喻其人如玉,她是除宝玉、黛玉、妙玉之外的另一块色泽艳丽的美玉,具有"玉性"特征。如同其他的以"玉"字命名的人物形象一样,她也有"高洁""诚信""智慧""忠义"等"玉德"之美,她是作者所同情、赞颂的下层丫头形象。作者以"玉"字为其命名应特别值得注意,对林红玉本名隐喻的索解似可以还原其人的本来面目,消除对她的种种误解。  相似文献   

16.
在《红楼梦》中,读者最熟悉的人物是宝玉与黛玉,最熟悉的故事是宝玉与黛玉的恋爱,那缠绵哀艳的恋歌,一直在读者耳边回响。曹雪芹花了很大的篇幅,精心塑造了林黛玉幽美绝俗的典型形象,二百年来不知有多少青年男女为她的性灵与诗境生活,以及她那注定要失败的苦恋所感动。读者的注意力全关注于此,因此经常忽略了曹雪芹散置于作品各处的有关林黛玉的另一些描写。这些描写似与我们所熟知的林黛玉形象不甚相符,那么计划周密的曹雪芹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呢?很显然,只有将关于这些内容所透露的信息也考虑在内,我们对林黛玉才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主人公之一,在她身上凝聚着作者的理想、欢乐与哀愁。林黛玉形象的出现,为中国文学史人物画廊增添了崭新人物形象。她光彩动人、摧灿夺目,启人深思。(一)林黛玉是作者呕心沥血,用理想与现实、用历史与未来,用智慧和热情塑造出来活在读者心中的艺术形象。她聪明清秀,“秉绝代之姿容,具稀世之俊美”,在贾、薛各府婆子丫环眼里她是天仙般的姑娘,在表兄宝玉眼里她是“神仙似的妹妹”。她不仅美丽,而且聪明,才思敏捷。她的才情“真是寡二少双,惟有青女素娥可以仿佛一二”(九十七回),凡看过《红楼梦》的人…  相似文献   

18.
一、虚实相生,别开生面——画笔手法的运用曹雪芹写人深得绘画之妙法,常常通过他人之口说、耳听、眼看、心想,远伏近铺,层层皴染,塑造富有立体感的鲜明形象,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古典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林黛玉进贾府后,宝、黛虽未谋面,但在实写黛玉的同时,“得间便入”,虚写宝玉。作者首先通过别人之口“说宝玉”,通过黛玉之耳听宝玉。王夫人向黛玉介绍宝玉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不要去招惹他。林黛玉又自然联想到母亲生前所说的“二舅母生的表兄,乃衔玉而生,顽劣异常”,如此先入为主、欲扬先抑之法,给读者造成强烈悬念,难怪林黛玉疑…  相似文献   

19.
一、虚实相生,别开生面——画笔手法的运用。曹雪芹写人深得绘画之妙法,常常通过他人之口说、耳听、眼看、心想,远伏近铺,层层皴染,塑造富有立体感的鲜明形象,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古典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林黛玉进贾府后,宝、黛虽未谋面,但在实写黛玉的同时,“得间便入”,虚写宝玉。作者首先通过别人之口“说蛊玉”,通过黛玉之耳听宝玉。王夫人向黛玉介绍宝玉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不要去招惹他。  相似文献   

20.
艾斯美拉达是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塑造的重要人物之一。她拥有迷人的外貌、高超的舞艺和善良的心地,是乞丐和穷人的知友。她不幸的遭遇与悲惨的结局使人们为之叹息,但她纯美的形象却在世界文学的画廊里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艾斯美拉达是纯美的化身,善良的使者,但她的纯美却遭到摧残、欺骗,以悲剧结尾。本文对整部小说中的少女艾斯美拉达的纯洁美丽形象进行分析,以深化读者对艾斯美拉达纯美形象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