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后水浒传》是一百二十回本《水浒传》续书,这部续书不论在思想、情节、结构方面都对原著有继承与发展.本文通过对《后水浒传》与《水浒传》的比较阅读探讨其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2.
续书是作者对原著表达某种意见的途径,《水浒传》续书的出现也正如此。自《水浒后传》刊行至今,共有多达16部的《水浒传》续书出现,二百多年来《水浒传》续书研究呈现出三个特点,从时间上看,前期只有短小的评价,后期以单篇论文为主;从论述的频率来看,主要集中在《水浒后传》、《后水浒传》与《荡寇志》三部作品之上,其余的续书则涉及很少;从论述的切入点来看,主要集中在对续书的内容、分类、主题思想以及艺术得失之上。  相似文献   

3.
侯忠义 《丹东师专学报》2011,(6):104-106,137
《后水浒传》是《水浒传》的续书之一,是在《水浒传》之后产生的又一部歌颂草莽豪杰的英雄故事作品。小说写宋江等人死后转世托生为杨幺等人,发动了洞庭湖农民起义,继承和发展了水浒的事业。他们提出了"均贫畗""平等"等思想,反对招安、外族入侵。小说塑造了杨幺的杰出形象,以续书形式反映了明末清初的市民心理。  相似文献   

4.
百回本《忠义水浒传》 十回与后古十回语言风格不同,行文中诗歌的句式不同,对戏剧的描写不同,因此,百回本《忠义水浒传》的后三十回可能是续书。  相似文献   

5.
《水浒传》续书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续书研究形式本身的局限性阻碍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致使目前以“水浒”为母题的小说研究难有所突破。而“水浒小说”研究弥补了《水浒传》续书研究的不足,研究更加客观、准确,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以“水浒”为母题的小说研究,并对其他母题小说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借助互文性理论,尝试分析《忠臣水浒传》之于《水浒传》的仿作和戏拟。山东京传的《忠臣水浒传》通过对原作《水浒传》情节的直接引用、转换引用以及对人物形象的组合拼贴等,与原作发生多重层面的互涉关系;并且通过互文性的叙述手法,超越了原作《水浒传》的主题,使小说文本获得了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水浒新传》是张恨水20世纪40年代创作的一部《水浒传》的续书,它是接续金圣叹七十回本《水浒传》来写的。该书改编了《水浒传》的一些故事情节,突出了《水浒传》中梁山英雄的结局,借鉴了《水浒传》景物描写的手法并有所发展。同时,它将《水浒传》中"逼上梁山"的主题改变成抗金战争的主题,将原来的阶级矛盾改变成民族矛盾。在人物形象方面,它重新塑造了时迁、卢俊义、关胜等抗战派人物,强调了抗战派与投降派的矛盾和斗争,鞭挞、讽刺了投降派。作为《水浒传》的续书,该书在艺术上基本上是成功的,它的经验和教训在名著续书中带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80年代《水浒传会评本》问世以来,关于《水浒传》评点的研究便局限于此书中六种评点本.而近30年,又有几种新的《水浒传》评点本被发现,然撰文所述者甚少.文章将对现今已知的《水浒传》评点本进行梳理,把9种《水浒传》评点本划分为7个系统,并对每一个系统的本子逐一作出简要的介绍,并于文后对此9种评点本的关系绘图以示.  相似文献   

9.
《水浒传》作为中国封建时代的社会生活与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综合反映,其文化哲学的内涵是相当丰富的,其社会文化学的价值也是十分显著的。我们应该对其展开多向度多方法的研究。本文则取社会人才学的角度,试图从《水浒传》之本事、创作、内容、影响与人才问题以及《水浒传》的人才观诸方面进行一番初步的考察,以说明《水浒传》在社会人才学方面的价值与意义,也为求教于学界大家与读者诸君。  相似文献   

10.
《金瓶梅》是从《水浒传》中潘金莲的故事敷衍而来的.从学接受的角度来看.《金瓶梅》对《水浒传》是一种接受的关系。这里讨论了《金瓶梅》接受《水浒传》的具体情况.即作选择《水浒传》的原因和《水浒传》对《金瓶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水浒传》的思想倾向是复杂的。这在其思想内容所反映的作者主观思想矛盾与作品的客观意义不一致。《水浒传》研究中的歧异,主要即本于对这一问题认识不足。今所见《水浒传》版本十余种,书名多冠“忠义”,这与书中的“忠义”、梁山泊“忠义堂”同为彰其“梁山泊水浒寨”“以忠义为主”。《水浒传》的“义”不仅是人民群众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义气、正义感等,而且是  相似文献   

12.
《水浒传》版本问题,多有争论。一、繁简本问题。本文认为《水浒传》的第一个刻印本是繁本,直接记录说话,同时也析论简本出现的原因。二、有无70回本问题。认为不能把90回本与金圣叹伪托古本看成一回事,有70回本是对的。三、文章还从林冲题诗分析版本之先后。  相似文献   

13.
《水浒传》以其塑造人物形象之鲜活生动,运用白话之纯熟精妙,思想内涵之丰富复杂,确立了其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并与《三国志演义》一起奠定了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从文本研究角度去解读《水浒传》,会发现它与京杭运河有着颇深的渊源。本文拟从梁山泊地理风貌、《水浒传》作者籍贯、《水浒传》中地名、景物、饮食风尚、语言特点等角度剖析《水浒传》与京杭运河之渊源。  相似文献   

14.
金圣叹对《水浒传》的本进行了较大的改动。被他改动后的《水浒传》在体上与原本有较大的差异,削弱了口头学的色彩,加强了客观叙事,并融入了他矜为独秘的“法”。因此,金本《水浒传》与原本相比,书面学的色彩更浓。  相似文献   

15.
在《水浒传》中作者施耐庵描绘了许多女性人物,对后世女性人物的塑造影响重大。学界对其中的女性形象就一直在持续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主要从探析《水浒传》中女性人物的塑造方法入手,通过对《水浒传》女性人物的塑造意义、《水浒传》女性形象塑造水平的提升等内容上进行叙述,对作者女性观的进步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水浒传》对《孙子兵法》有独具特色的书写方式。《水浒传》既以诗词的形式,也以人物对话的方式来烘托《孙子兵法》作者孙武的杰出才干。它还以宋江、吴用谈论《孙吴兵法》,来突出《孙吴兵法》这一版本在《孙子兵法》传播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水浒传》以重要人物角色应用《孙子兵法》的战术思想来证明《孙子兵法》特有的兵学魅力。《水浒传》演绎了两种不同人物类型对《孙子兵法》的应用:一类是正面人物形象宋江的应用;另一类是反面人物形象高俅的应用。《水浒传》以隐喻的方式阐释了《孙子兵法》应用的双极效应:既为仁人君子提供了智慧的源泉,也为奸佞小人提供了害人的伎俩。  相似文献   

17.
罗贯中与《三国演义》《水浒传》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8月在山东泰安召开,与会中外专家学者就《三国演义》《水浒传》的版本与成书过程;罗贯中的籍贯问题;《三国演义》《水浒传》人物形象、思想文化内涵;小说艺术的运用以及《水浒传》《三国演义》的小说评点、传播、接受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热烈而又和谐的讨论,提出了许多新见解、新观点,为《三国演义》《水浒传》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拓宽了道路。  相似文献   

18.
电视连续剧《水浒传》在中央电视台播映.观众褒贬不一,毁誉参半,其评价涉及古典长篇小说《水浒传》。研究历史,切忌以今衡古。很遗憾,许多观众犯了这个错误。过去,长篇小说《水浒传》被誉为“农民起义革命史”,强行用阶级斗争视角图解《水浒传》。结果谬误百出,疑窦丛生。人们无法解释梁山英雄沾染的盗匪习气和许多不良习惯,也无法解释宋江为什么要葬送农民起义革命事业,而走上朝廷招安不归之路。我们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精神反思,《水浒传》是“农民起义革命史”吗?不,古典长篇小说《水浒传》是一部武侠小说!第一,(水游传)母…  相似文献   

19.
在《水浒传》极高的艺术成就与传播影响下,出现了诸多续书,其中《水浒后传》取得了一定成就。通过对原著与续书的对比分析,讨论了《水浒后传》对原著创作理念的继承与创新,试图为该书在我国小说发展过程中的定位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20.
《水浒传》不仅在介绍人物的身世、相貌、兵器、才智方面多拿《三国演义》一书中的相关内容来作类比,而且在角色的神韵描摹、战将的捉对厮杀、场景的烘托渲染以及战事的叙写等方面,也多有《三国演义》的影像在。由以上《水浒传》中所留存的诸多“三国元素”可证:《水浒传》的创作实是受到过《三国演义》一书的深刻影响!再由对“斗阵”的“简”“繁”描写与冷热兵器使用的辨析等现存史料的考证,又可得出“罗长施幼”、《三国演义》先于《水浒传》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