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11年是先父姚雪垠百年诞辰。100年前的10月10日,父亲生于河南邓县(今邓州市)城西50里偏僻的不足百户人家的姚营。因为村子周围筑有防御土匪的高土墙,村子又叫姚营寨。父亲的一生,历经清末、民国和新中国三个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2.
忆父亲     
袁传伟 《师道》2003,(3):54-54
父亲与世不争,淡薄名利,无论处于何种逆境之下仍专心致志地教学,那种人生的超脱和洒脱,每每忆及都令我由衷地佩服。父亲是1949年就走上教育岗位的老教师,而且还是故乡小镇那所小学的主要创办人。父亲生前曾不止一次地说过当时办学的艰难:破祠堂、土垒课桌、油印课本,而且没有工资。他和同事们的年收入是学生家长们自愿付给的几斗大米,这与义务教学并没有两样。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条件这样的待遇,用现在标准衡量简直不可思议,却丝毫没有削弱父亲和他的同事们的教学热情。父亲视艰难创业为荣,以教书育人为乐。其实,当时的父亲完…  相似文献   

3.
琐忆父亲     
我从农村来,有个山里娃最爱的“土爸爸”,一个普通的庄稼汉,但这并不碍父爱的主题。相反,纯朴的父子情中倒有几分清淡的泥土香。昨夜又梦见和父亲一起下地干活,一起去植树……小时候,父亲是我心目中的神,满头满脸沾满黄土的神,真的,无论什么问题,我都可以从他那带土的胡须下的  相似文献   

4.
1947年有一天在纽约,我从哥伦比亚大学回家,发现母亲在哭,而父亲吸着烟斗,想不出什么话来安慰她。原来父亲为了发明中文打字机,制造模型,不但把多年的积蓄用完,还向银行和朋友借钱,背了一身债。我们不得不卖掉我们的公寓和家具。 父亲自从2岁起就梦想发明一架人人无须受训练就会打的中文打字机。关键在于重新把汉字分类——不用康熙部首——进而发明一个便利的键盘。1931年,他36岁时。他以为已经把这问题解决了。他从上海到美国去和工程师研究打字机的设计,回国的时候钱用光  相似文献   

5.
李延良 《老年教育》2014,(12):32-33
<正>2008年10月11日,家父李光友在睡梦中安然辞世,享年86岁。6年来,父亲崇尚耕读、修德治家、和睦邻里的家事家风,时常再现于梦中,闲暇沉思,心念传承。父亲9岁进入乡国民小学读书,14岁帮祖父支撑家庭,26岁家乡蒙阴解放,开始在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当会计,其间多次被抽调去外村外乡处理账务,参加助征和统购统销工作。1951年随县民工大队去沭河工地管账。  相似文献   

6.
又是想家的时候……(又:表示经常。为什么经常想家?悬念陡生。开头一句,定下了忆父的感情基调:强烈、深沉)一推开窗,细雨随风飘来,连结了我与父亲的世界。(雨天,容易勾起思念。思念也如雨丝绵绵?)小学的童年,在山村那所破烂的房子中度过。那时的我,只把 aoe 背过没完,数学却是一片空白,什么加减乘除全然不知,也一概不管。还好,能让父亲高兴的——也仅仅是语文老师在  相似文献   

7.
蔡元培(1868~1940),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17岁考取秀才,后连续中举人、取进士、点翰林、授编修。曾赴德国留学,被美国纽约大学、法国里昂大学授予法学、文学名誉博士。曾任中国教育会会长、大学院院长、北大校长。20世纪初中国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创建者。教育理念:提倡学术自由、科学民主,主张学与术分校,文与理通科,改“学年制”为“学分制”。他提出的“思想自由,兼容包并”的思想影响深远。蔡元培先后有8个子女,有两个儿子如今都是大学教授。小女儿蔡目卒盎,今年75岁,中科院上海分院网络信息中心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我的印象里,父亲对于过年不大热心,而且在那一阵,总是显得有些不高兴。有几次他还因为母亲办多了年货,跟她争吵起来。当时我们虽然不敢做声,可是心里是同情母亲的。我们实在不懂为什么那可口的鱼肉、七巧果盒里的甜食、美丽的大红蜡烛,和一包包的鞭炮会引起他的烦躁。 1933年春节时,发生了下面这样一件事情。  相似文献   

9.
熊秉明先生是我国现代数学先驱熊庆来先生的次子,法国著名学者。抗日战争期间从西南联大哲学系毕业,后公费赴法国留学。先学哲学,后学雕刻,是著名的雕刻家和美术评论家。原任巴黎大学第三大学东方语言文化院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现已退休)。本文是熊秉明先生为纪念父亲百年诞辰而作,由熊秉明先生的挚友、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推荐给本刊发表。  相似文献   

10.
父亲,您离我而去,到另一个世界已经8个多月了,这期间,我一刻也没有停止对您的哀思,一刻也没有停止对您活在世上时种种切切的回忆,我一直觉得您没有死,您还生活在我们的身边。我整理着您留下的笔记本、图书,我抚摸着您用过的拐仗、衣帽,我仿佛还听见您按着车铃,高兴地走进家门。我仿佛还看见您头扎一块白手巾和我们弟兄们一起挥锨翻地。我似乎  相似文献   

11.
韩子华 《老年教育》2008,(11):13-15
几十年来,社会上流传着许多关于韩复榘的笑话,比如什么“行人都靠右边走,左边留给谁?”什么“没来的都举手”、什么“连中国的英语也不懂”……对于这些离奇的笑话,我一向置之不理,因为这些笑话都是假的,纯属编造。作为韩复榘的儿子,我觉得应还父亲一个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12.
空城计是败笔 56年春天,华师中文系领导决定邀请著名作家姚雪垠来讲课。消息传开,我们喜同雀跃。 姚先生中等身材,一袭中山装,满头银发,红光满面,两道漆黑的浓眉,一对双眼皮的大眼睛,炯炯有神。走上讲台,没有拎包,没有讲义,连一张纸片都没有带。他讲什么呢?操着一口浓重的河南乡音:请问各位,《三国演义》里的  相似文献   

13.
今年六月底,来自祖国各地的作家、教授、文学教学工作者等,聚首风景秀丽的庐山,参加中国当代文学学会一九八一年年会。这个学会的理事长、我国著名作家姚雪垠在主持会议期间,欣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相似文献   

14.
享誉当代文坛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本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原则,深入开掘人物内心世界,重现历史风貌,精心地塑造出众多活脱脱的历史人物。作品中许多正面人物形象,光彩照人,给读者以深刻的思想教益和审美享受;而诸多反面角色,亦性格各界,栩栩如生,令读者如见其人,回味无穷,其中最为人乐道的莫过于洪承畴了。  相似文献   

15.
姚雪垠是在五十岁以后为了写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而学写旧体诗的,因此很自然,他的一部分旧体诗属于所谓谈艺诗,即抒发或记述作者在写长篇小说过程中的艺术心得和体会的诗。  相似文献   

16.
一九一○年一岁十月十日,农历庚戌年九月初八,生于河南省邓县西乡姚营寨的一个破落地主家庭。母亲准备溺婴,因曾祖母阻止而未果。起名“冠三”;入小学后又由国文教师起字“汉英”。八岁以前,一直在农村生活。一九一九年九岁秋,家中房屋和所有东西,都被土匪烧光。从此随父母逃到城中居住。冬,开始由父亲教识字。一九二○年十岁春,入私塾读书。一九二一年十一岁秋,考入教会办的鸿文高等小学。一九二四年十四岁小学毕业。先去洛阳,准备进吴佩孚的幼年兵营,因长兄坚决反对而未果。  相似文献   

17.
以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而饮誉海内外的著名作家姚雪垠,几乎没受过正规系统的高等教育,更谈不到名师指点。他只读过3年小学、半年中学。19岁时考入河南大学预科,但头一年就因参加学潮而被开除。他是靠刻苦自学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他主张读书应该做到广博与专精的统一。他说:“这叫做从广博到专精、再从  相似文献   

18.
4月11日,重庆歌乐山下,西南政法学院礼堂里,法律系93级学生孔玲在讲述她的父亲孔繁森同志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姚刘之争反映的是两代作家、学者对文艺理论问题基本看法的不同,是中国当代文论系统转换中出现的观念冲突。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姚雪垠的历史小说和刘再复的文学主体性理论都是我们当代文学的重要文学资源。姚刘之争的论争方式是值得反思的,这表现在以政治批判代替文学论争,在论争中使用武断的谩骂式语言。对此,我们需要重申批评家和作家的雅量,需要维护文学批评的正常原则。  相似文献   

20.
1985年,刘再复提出"文学主体性"引起论争,姚雪垠应邀投入论争。但由于姚雪垠匆忙上阵,将学术论争政治化,对现实的严重误判等因素,他在这场论争中惨遭失败。但是他所显示出的英雄的悲壮感和不畏艰难,敢于捍卫他心目中的真理的斗争精神还是十分可贵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