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关于《长恨歌》主题归属的讨论已经进行了一千三百余年。在这场旷日持久的争辩中,被提出的观点和解读可谓汗牛充栋。其中“讽谕”主题说是较有影响力的观点之一,本文拟对“讽谕”说中几种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作一番深入的辨析和探讨,并依据历史记载以及新近发现的成果,从《长恨歌》文本入手,探索《长恨歌》的讽谕主题和情感意蕴。  相似文献   

2.
在对《长恨歌》主题的研判中 ,持“讽谕说”者在认识、理解乃至研究方法等方面 ,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偏颇。本文着重从陈鸿对《长恨歌》主题的妄猜、历代评论家常犯的美刺原则扩大化错误以及他们对《长恨歌》主题倾向枉解三方面 ,对“讽谕说”提出了质疑 ,从而指出 ,推崇“讽谕说”者 ,是在忽视文本、背离作者本意的情况下 ,以比附、推演的方式不适地为《长恨歌》确定了“讽谕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白居易的《长恨歌》,是我国古典长篇叙事诗中流传最广,影响极深的作品之一。然而这部作品究竟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却成了历史学者聚讼纷法的问题,迄今仍无定论。这在我国文学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古代学者,有的认为该诗是“讥明皇建于色而不悟也”(唐汝询《唐诗解》);有的认为“不过述明皇追怆贵妃始末,无他激扬”(洪迈《容斋随笔》连昌宫词条)。前者为讽喻说,后者为爱情说。建国以来,研究者们对个长恨歌》主题展开了几次讨论,各抒己见,相互法难,除讽喻说与爱情说外,又出现了“双重主题”说。这三种说法,虽各有依据,但也…  相似文献   

4.
关于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学术界的认识很不一致。概括起来有三种观点:讽谕说、爱情说、双重主题说。本文从社会心理(包括作者的创作心理)、文本解读及结构形式等角度阐述了《长恨歌》的主题,认为这首诗的主题是歌颂李杨爱情(并升华到广泛意义),其中还有作者的爱情观的寄托。  相似文献   

5.
白居易的《长恨歌》自元和元年问世以来,始终同那些多姿多彩的文艺之花争奇斗艳,不仅招引许多文人的青睐,也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人们从不同角度揣摩和妙悟这一长篇绝调的实意真情,形成了多种多样的主题说.对此,历代学者更有迥然别趣的见解:或曰“暴露统治阶级的荒淫”;或曰“歌颂真挚专一爱情”或日“对玄宗既有遣责,又有同情”;还有人认为“白居易世界观有矛盾,本欲‘惩尤物,窒乱阶’,但在具体描写中赞扬李杨爱情的成分占了主导地位.”然而,细细品读这篇诗作,却又感到以上主题说,都有貌似神离之憾,很难说是《长恨歌》的真正主题.正如一些伟大作家常给人们布置一道“生活的方程式”一样,白居易的《长恨歌》无疑也是一道“生活的方程式”.如果是经过一番全面认真“验算”的话,当会感到把宋人欧阳修总结后唐兴衰之鉴的名言:“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移置为这一“方程的解”,是颇为合适的.由此说来,《长恨歌》的主题应该是:通过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悲剧,渲染明皇沉缅女色,导致祸乱发生,终于落得妃死权亡的绵绵长恨,来讽谏君王弃绝淫习,励精图治的.  相似文献   

6.
关于《长恨歌》的劝讽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长恨歌》文本的分析和白居易思想等相关考察,可以认定,《长恨歌》的主题是通过描写李、杨情爱悲剧的复杂过程,反映封建帝王荒废朝政、政治腐败等造成国家破碎、爱妃惨死及凄苦悲凉、真情无寄的严重后果,婉转批评唐玄宗因为重色情而忽视国家管理的错误行为,并以此作为后世帝王的鉴戒。需要强调的是,《长恨歌》相当有力,也相当成功地渲染了李、杨感情,因为铺写李、杨情爱极有利于表达劝讽主题,爱得越真、越深,就越珍贵,失去的就越多,破坏就越重,教训就越应记取。《长恨歌》不取一般讽谕之诗的说教与尖锐、直露手法,而是从艺术的典型与形象出发,动之以情,劝讽帝王。  相似文献   

7.
讽谕诗是白居易诗歌创作的重要部分。本文试图从认识价值、功利价值和语言成就三个方面,对讽谕诗的成绩与不足进行探讨。 1 白居易讽谕诗的主要成就,在于它真实地反映了中唐时代的社会现实,深刻地揭示了多方面的重大社会矛盾,具有多方面的认识价值。讽谕诗都是“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的闻见之间的“足悲之事”。笔锋所及,上至国家大事,下及风俗人情,或反映民生疾苦,或抨击横征暴敛,或揭露权贵的荒淫,或谴责不义的战争,从众多的方面为我们描绘了中唐时期广阔的社会画面。  相似文献   

8.
《长恨歌传》与《长恨歌》并行于世,它们取材相同,都讲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但二者在主题上又有明显的不同。白居易侧重于写"情",他从爱情悲剧的角度出发,表达的是一种"爱情"主题;陈鸿用史学家的眼光来解读这一历史现象,表达的是一种"政治主题"。《长恨歌》对杨贵妃形象做了美化处理,突出了她对爱情的坚贞;《长恨歌传》则将她视为害国害民的"尤物"。《长恨歌传》拓宽了李杨题材,把美人专宠与奸佞专权联系起来,把爱情题材上升为重大政治题材,借此表达了忧国忧时的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9.
关于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归纳起来有三种观点,即讽喻说、爱情说、二重主题说。文章通过对以上三种观点的分析,认为它们都有合理的成分,但又都有不够完善的地方。《长恨歌》的主题是突出描写李、杨二人生离死别和愁思苦恨,表达了爱情悲剧的主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对统治者进行了劝诫。  相似文献   

10.
(一) 林纾(字琴南)弟子朱羲胄在《春觉斋著述记》(《贞文先生学行谱记四种》之二,1949年世界书局印行)一书中记载,林纾于民国初年曾作过《讽刺新乐府》若干首。其文如下: “《讽刺新乐府》一卷。先生所著,皆讽刺时人之作,  相似文献   

11.
《金瓶梅》是一部什么书?问世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出世的晚明之时,有“淫书”之说,“奇书”之谓,看到过抄本的沈德符说它是一部“指斥时事”的书,为《词话》本作序的欣欣子认为它“寄意于时俗,盖有谓也”。清初的张竹坡把它称为“第一奇书”,“是部惩人的书”、“到底有一种愤懑的气象”。清末民初有人说它是“真正的社会小说”,其“声价”“当不下于《水浒》、《红楼》”。鲁迅先生二十年代撰写的《中国小说史略》,把它列为“人情小说”之类,具体称为“世情书”,算是一家之言。我认为,《金瓶悔》就题材而论,是由家庭生活、市井风俗生活、经济生活和官场生活四个系列构成;就其思想内容来说,有着政治、经济、文化三重内含及其价值。从它所蕴含的独特的政治价值去观照,应是一部政治讽谕小说。这一点虽有人简要提及,却少有系统阐发与论述。  相似文献   

12.
文章《长恨歌》的主题一直是学术界争鸣的问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无外一是因男女主人翁的特殊身份所致,二是作者创作动机与作品客观效果不相吻合所致。从作品对主人公的形象描写分析,全诗的政治色彩淡泊,而在作者的创作竭力和情感倾向的矛盾及作品的实际效果可以说明《长恨歌》主题当以情主。  相似文献   

13.
关于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的主题问题,曾经引起不少人的争论。一个主要的分歧,就在于它是“讽谕诗”还是“爱情诗”上边。参加讨论的许多同志,在分析《长恨歌》本身和参证《长恨传》外,还参考了不少材料,但在论断上却仍然缺乏足够说服对方的力量。同时也存在对同样价值的资料各取所需,不管其他的缺点。比如有人拿白氏女《自题诗卷集  相似文献   

14.
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人称颂的长篇叙事诗之一。但其主题究竟是什么?历来众说纷坛,莫衷一是。这无疑更增添了人们去探讨它的诱惑力。为此,笔者在本文就《长恨歌》的主题作一点粗浅的分析,也算这经久不衰、百家争呜的探寻中的一家之言吧。  相似文献   

15.
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一篇不朽名作,它不仅在当时广泛传唱于“士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白居易《与元九书》),而且至今还被中外各阶层的读者所传诵,其阅读范围之广,流传时间之久,在中外文学史上都属罕见。然而对于这样一篇传世作品主题的认识,多少年来却一直争论不休。  相似文献   

16.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长篇故事诗《长恨歌》一经问世,其主题便成为千余年来争论的焦点之一。在《长恨歌传》中,陈鸿首先提出“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的观点。继而有明人唐汝洵的“讥明皇迷于色而不悟也”之说。与此相反,则有宋人洪迈的“不过述明皇追怆贵妃始末,无所激扬”,以及张邦基的“止于荒淫之语,终篇无所规正”说。今人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提  相似文献   

17.
对于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文学史家多持双重论,即作品既有对唐明皇荒淫误国的讽刺、批判,又有对他和杨贵妃爱情的同情和歌颂。例如游国恩、王起等五先生主编之《中国文学史》(以下简称游本《文学史》)上说:“诗的前半  相似文献   

18.
关于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学术界的认识很不一致。概括起来有三种观点:讽刺说、爱情说、二重主题说。本文从诗作者的创作动机、艺术创作与历史真实的关系、市民意识对李、杨故事演变的影响、作品内容等角度阐述了《长恨歌》的主题,认为这首诗的主题是表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19.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自问世以来,广为流传,为人们所喜爱,被誉为“千古绝作”。但是千百年来,人们对它的理解与评价却有很大分歧。古今研究者们,争论不休,众说纷纭。其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主题上;古代研究者们的评论,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长恨歌》的主题是讽谕,讥明皇迷于色而不悟也”;另一种看法认为《长恨歌》只是写李杨爱情。“不过述明皇追怆贵妃始末,无他激扬”。建国以后,对《长恨歌》主题的争论,大致有三种意见:一是讽谕说;二是爱情说;三是讽谕、爱情双重主题说。 比较上述几种说法,我认为爱情说是符合作品实际的,《长恨歌》的主题是歌颂李杨爱情。本文拟从新的角度谈谈。  相似文献   

20.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长恨歌》和《琵琶行》是白居易最负盛名的两部作品,清人赵翼说:"香山诗名最著,……盖其得名,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