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介石败退台湾后,他的形象在大陆文艺作品中经历了几番变化,概括来讲是三十年魔鬼,三十年为人。本文专为您梳理蒋介石形象在大陆影视作品中的变迁。  相似文献   

2.
蒋介石制定的“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曾是国民党处理内政、外交、军事及其相互关系的一个基本政策。它对于九一八事变后的中国政治和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对这个政策的探讨是进一步研究蒋介石的政治思想、中日关系史和国共两党关系史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究竟在何时形成与确立?海峡两岸的许多学者的认识颇不一致。大陆学者的看法大致有三种:其一。蒋介石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之后确立;其二,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以前提出,《淞沪停战协定》签订之后正式确立;其三,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以前酝酿产生,同年11月30日由蒋介石正式提出并把它作为南京政府的“基本国策”。台湾学者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有的认为1931年7月蒋介石决定“攘外必先安内”是一种策略;也有的认为在一二  相似文献   

3.
蒋介石是谁?     
在大陆,蒋有一段时期被斥为人民公敌、独夫民贼;在台湾,国民党又把他神话成千古完人、伟大领袖。详细研读了1918到1945年蒋介石日记后,杨天石得出一个颠覆性的结论,蒋介石是民族主义者。  相似文献   

4.
王丰 《老年教育》2010,(1):14-15
1961年4月到1965年6月,蒋介石在4年多的时间里对美国人虚与委蛇。从1949年败退台湾以来,蒋介石酝酿“反攻”已有16年时间。他判断,1965年前后,大陆正忙于一连串的政治运动,防备松懈,这正是对大陆动武的大好时机。  相似文献   

5.
辛亥革命与反袁护法时期是蒋介石政治生涯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自蒋1908年加入同盟会到1949年离开大陆的四十一年中,该阶段约占十六年;其世界观的形成,思想、个性的定型,乃至在国民党内地位的确定,也无不在此阶段。因此,能否实事求是地评析这一时期的蒋介石,对正确评价蒋的一生,至关重要。本文拟就此一陈管见,敬请识者斧正。一、投身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十六年 1906年在日本结识陈其美是蒋介石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重要机遇。1908年经陈介绍加入同盟会后,蒋介石就正式投身资产阶级革命。他一面在振武学校学习军事;一面热心参加政治  相似文献   

6.
<正> “中山舰事件”是中国现代史上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国民党书刊历来污蔑说:这次事件“是中国共产党发动的一次倒蒋阴谋”;我党也一直宣称:“这是蒋介石一手制造的反革命活动”。事实真相究竟怎样?弄清它,有助于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一、事件前中共与蒋介石的关系。中山舰事件发生在1926年3月18日至20日,故又称“三·二○事件”。总的来看,中共与蒋介石的关系在事件前还是比较密切的,蒋介石也确实以左派面目出现。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前后,蒋介石领导国民革命军镇压了商团暴动,进行了两次东征,平定  相似文献   

7.
东汉文论经历近百年的发展,不论在研究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以时间为序,东汉文论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1949年为第一阶段,东汉文论随着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发展而发展。1949年至1979为第二阶段,此时大陆的东汉文论研究发展缓慢,海外有新成果出现。1979年至今,是第三阶段。  相似文献   

8.
蒋介石在大陆统治的22年实际上就是他企图统一的22年。为实现“统一”,蒋介石打着“三民主义统一”的旗号掩盖他的王朝“大一统”和法西斯主义本质。由于其统一思想的反动性、倒退性决定了他统一实践的失败。  相似文献   

9.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发展 1.1946年,蒋介石在美国支持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反动统冶,蒋介石退居台湾,导致海峡两岸处于隔绝、分离状态。  相似文献   

10.
当今的抗战剧对蒋介石多持肯定乃至美化的倾向,学术研究则倾向于对蒋的综合考量和评价,对蒋介石的抗战功绩从整体上持正面肯定态度;在现行的历史教材中,对蒋介石的形象问题则有片面化和淡化处理的倾向。通过适当的影视作品与教材相结合,通过当前学术界对研究成果的适当拓展,有利于学生辩证看待蒋介石的多方面形象。  相似文献   

11.
以1979年中美邦交正常化的完成为契机和新起点,卡特政府积极鼓励和推动对中国大陆实施经贸文化领域的紧密交流与合作。除了树立和宣传美国的伟岸国家形象,获得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与好处,还深藏着对中国大陆的思想文化层面的渗透与扩张,通过接触、交流、合作等途径与手段,不间断地对中国大陆民众进行"洗脑子"和争夺人心,进而最终实现对中国大陆"和平演变"的战略性目标与不懈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2.
[专题知识梳理]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发展 1.1946年,蒋介石在美国支持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反动统治,蒋介石退居台湾,导致海峡两岸处于隔绝、分离状态。  相似文献   

13.
蒋介石退台初期。在高层权力斗争方面.实际上很快即面临一明一暗、前后相续的两个战场。明的是对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随着桂系的实力在大陆丧失,李宗仁由港到美,蒋介石复职,桂系的威胁渐趋消失;暗的却是一文一武、渐成气候的吴国桢和孙立人.成了对蒋介石权威构成挑战的新势力。这两股势力的冒头都离不开美国人的操纵.都有以之取蒋介石而...  相似文献   

14.
二战前后,美国的保守主义权势集团在塑造中国形象方面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中国被他们塑造成为一个需要美国指导和帮助的蛮荒之地,蒋介石政府则被描绘为西方文明影响中国的最好媒介。在这种舆论影响下,美国保守主义权势集团成功地挫败了杜鲁门政府中希望尽早摆脱蒋介石政府并与新中国建立联系的自由主义主张,极大地限制了美国在对华政策上的选择余地,从而导致美国未能及时调整政策以适应新中国成立在东亚大陆造成的局势巨变。  相似文献   

15.
特稿是近些年来新闻写作中兴起的一种新文体,已上升为一个重要的新闻写作门类。从1979年普利策新闻奖最初设立“特稿写作奖”,特稿在国际新闻界的出现和发展还不足三十年。在我围,《中国青年报》1995年1月推出《冰点》特稿专栏;1996年四川《华西都市报》率先成立特稿部;《南方周末》在近两三年注重探索中国式特稿的写作;  相似文献   

16.
郭沫若同志在鲁迅逝世二十周年纪念会上的开幕词中曾有过这样一段话:“谁也不能忘记鲁迅同时还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从他早年结束学生生活以后,他就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只是在1927年蒋介石出卖革命以后,他受着反动派的迫害,才离开了教育岗位”。郭沫若的讲话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了,在这三十多年里,虽然没有人出来反对郭老的话,但也似乎未引起文化界、教育界和鲁迅研究界足够的注意和重视。三十多年来  相似文献   

17.
刘双 《华章》2012,(10)
蒋介石在国民党六届四中全会上从政治、军事等的角度分析了在大陆失败的原因,但从历史的角度来说蒋介石虽然进行了全面分析但对于国民党未来的发展来说作用并不是很大.  相似文献   

18.
李敖其人 1949年蒋介石从大陆仓皇逃到台湾后,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恐怕没有安宁过。蒋介石最大的爱好之一是乔装打份自己。而偏偏在台湾有位善于撕剥蒋介石画皮的斗士,他的那支手榴弹式的笔常常使蒋家父子无招架之功,惊恐万状,只好多次以“叛乱”的罪名将他投入监狱。他就是台湾文化界著名作家李敖。  相似文献   

19.
卢汉准备起义的思想最早始于淮海战役结束后不久的一九四九年春。起义时机在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中旬以后便成熟了。经过三大战役的沉重打击,蒋军在战略上已无力南顾,从力量对比和人心向背看,时当的优势均在起义者一方,蒋介石对云南起义毫无办法。云南和平解放,宣告了国民党对云南人民黑暗统治的结束,使蒋介石企图在云南建立游击走廊和破坏昆明的野心不能得逞,加速了西南解放战争的进展,促进了祖国大陆的统一;它同时还宣告了蒋介石大陆生涯的最后灭亡。卢汉将军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党和人民不会忘记。  相似文献   

20.
蒋介石第五次“围剿”方略述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33年蒋介石为第五次“围剿”制定了一整套新的计划方略,使其最终赢得这场战争。该方略通体散溢着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思想,深刻地表现出其反共的不遗余力,是研究三十年代前期中国的政治、军事以及国共两党战争规律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