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体诗是相对古体诗而言的,从形式上来看,常见的近体诗就是绝句和律诗。作为一名高中生,应该懂得近体诗的特点和要求,因为它是光彩夺目的古典诗词中的瑰宝。  相似文献   

2.
对仗。其要求是出句与对句平仄相反、语类或词性相同(天文对天文,人事对人事;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结构相同(全句或短语,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等)。其方法,按内容有正对(青云羞叶密,白雪避花繁),反对(海暗三山雨,花明五岭春),串对(即从巴峡穿巫峡,便向襄阳下洛阳):按严格程度有工对(青山横北郭,绿水绕东城),宽对(潭碧自评月,崖高欲说云);此外,还有问答对(永夜思家在何处?残年知汝远来情)等等。对仗还要求上下联相对的字必须不同,颔联颈联必须对仗;首尾两联一般不要求对仗。  相似文献   

3.
宫廷仪仗队,各列人数相等,两两相对,整齐有序,表现出天子的神圣不可侵犯,显示出整齐美、崇高美、威严美。而近体诗对仗的含义就源于此,它同样要求整齐、对偶工稳。具体地说,要求出句与  相似文献   

4.
本对体诗的韵脚、平仄变化、首尾两联中对偶以及句式、篇式、变体、宽严等格律要求加以分析说明,从具体诗歌现象中归纳出声的规律。目的在写作时借鉴声律要求,使内容与形式适应,读之开合呼应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5.
近体诗对于对仗的要求是极为严格的,但在唐诗中,特别是精于诗律的诗圣杜甫,在其创作的近体诗中,却有大量不守成法的变例。这些变例,为近体诗的对仗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影及后代诗坛。其主要形式有全首对仗、全首不对仗、首联亦对仗、尾联亦对仗、单联对仗、偷春格、隔句对、错综对、当句对和流水对等10种变例。  相似文献   

6.
近体诗对于对仗的要求是极为严格的,但在唐诗中,特别是精于诗律的诗圣杜甫,在其创作的近体诗中,却有大量不守成法的变例。这些变例,为近体诗的对仗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影及后代诗坛。其主要形式有全首对仗、全首不对仗、首联亦对仗、尾联亦对仗、单联对仗、偷春格、隔句对、错综对、当句对和流水对等10种变例。  相似文献   

7.
谈近体诗的对仗艺术王新霞中国古代近体诗的对仗艺术成就甚高。对仗艺术之所以受到历代诗人的重视与喜爱,不是没有原因的。对仗的形式是古代诗人们从汉语结构的特点出发,在长期创作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有效表现形式之一,又是中国语言文字之美的综合体现。按照近体诗的结构...  相似文献   

8.
李国辉 《台州学院学报》2010,32(1):53-55,65
美国著名汉学家高友工在《中国律诗美学》一文中提出了“镜像”效果说,这对于重新理解传统的近体诗声律,提供了一个形象生动的西方批评式解释,因而对于美国当代的汉学研究产生了影响。但是高友工发现了一面镜子,却没有找出是谁放置了这面镜子,所以“镜像”论并没有揭示出声律的本质特性。中国的声律实际上体现了道的演化,它表现了律诗平仄的内在运动。  相似文献   

9.
一、什么是对仗? 对仗就是诗词中的对偶句。对仗是近体诗特别是律诗的重要格律。下面举两例来说明对仗的特点: 第一例,引自王维的《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第二例,引自叶剑英的《远望》: 赤道雕弓能射虎, 椰林匕首敢屠龙。对仗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对仗的出句和对句,除字数相等外,还必须:  相似文献   

10.
一、对仗是律诗的必要条件律诗和绝句,在平仄方面,格律要求相同;但在对仗方面,格律要求却不一样。在绝句中,对仗可有可无;在律诗中,对仗却非有不可,否则便不入律。律诗共有四联: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在这四联中,“颔联”和“颈联”必须用对仗,“首联”和“尾联”可用可不用对仗。例如: 观猎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对仗)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诗歌分为古体和近体两大类。从广义说,唐代以前的诗歌,包括《诗经》、楚辞、乐府和汉魏六朝的文人诗,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古体所作的诗歌,都统称为“古体诗”。古体诗按诗句的字数可分为下列几种:四字一句的称四言古诗(如曹操《观沧海》);五字一句的称五言古诗,简称“五古”(如《古诗十九首》);七字一句的称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如曹丕《燕歌行》)。此外,还有字数多寡不一的杂言诗(如李白《蜀道难》)。三言、六言较少见。  相似文献   

12.
古体诗 与“近体”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以前,除楚辞体外的各种诗歌体载,也称古诗、古风。古体诗格律比较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宽,除七言的柏梁体句句押韵外,一般都是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亦可换韵。篇幅长短不限,句子可以整齐划一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也可杂用长短句,随意变化,为杂言体。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杂言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汉魏以宋乐府诗原是配合音乐的,有歌、行、曲、辞等,唐人模仿前代乐府而作,有沿用乐府古题的如李白《蜀道难》,有即事名篇另立新题的如杜甫“三吏”,“三别”,白居易《新乐府》,都已不合乐,实属古体诗范围。另外,唐以前即有以四句为单位的绝句,或称“古绝句”,唐时也有作者,与讲究平仄的近体绝句不同,也属古体诗一种。  相似文献   

13.
仄韵五律之声律和韵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清本<全唐诗>收录的作品,对仄韵五律的声律、韵律进行调查,可知自初唐前期开始,诗人们在探讨平韵五律的同时,就已经对仄韵五律的声律、韵律进行着摸索.从唐人创作的实际情况来看,仄韵五律同平韵五律相比,在实施押韵和粘对规则上是同中有异的,仄韵五律的特点是:(一)首句若是使用仄脚律句,则仄脚字并不入韵,而且第五句使用仄脚律句.(二)首句若是使用平脚律句,则第三句、第七句使用仄脚律句.  相似文献   

14.
诗有诗律,联有联律,联律还比较复杂,在本文不准备详述,只就有些同志提及对联和格律诗的对仗有何异同的问题,简述一点个人意见,以供参考.下面先讲共同点.第一,两者的出句对句字数相等,相应部分平仄相对,出句末为仄对句末为平,词性与词组结构相同.例如杨应琚的广东博罗罗浮山酥醪观楼联:“小楼容我静,大地任人忙”与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都是“仄平平仄  相似文献   

15.
对仗的奥妙     
对仗也就是诗词中的对偶,即把同类的概念或者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但是这并列并不是简单的罗列,而是有很多讲究的,它会聚了结构形式美和声韵音乐美,使表现的内容鲜明精美,富有张力。对仗分词的对仗和律诗的对仗,因为词的对仗是从律诗的基础上加以变化的,我们只要把律诗的对仗学好了,词中的对仗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16.
《全唐诗》存上官仪诗20首,大部分符合《广韵》韵例,从平仄格式、声病、对仗等方面分析可得,上官仪诗歌创作已渐开律径,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成熟的近体诗诗格已出现。在律诗进程中,上官仪的诗歌创作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仗种种     
<正>"对仗"现在称"对偶",在现代汉语中也常用,不过古代诗赋中的对仗要严格得多。不但出句与对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而且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必须词性相同,意义相似、相反或相关,还要讲究平仄(即一句之中平仄交替,上下句之间平仄相对)。对仗的种类很多,主要有:  相似文献   

18.
在中学的古诗文教学中,常常遇到对偶和对仗的问题。那么,什么是对偶?什么是对仗?它们二者的关系如何?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书对此没有明确的说法。现代汉语讲"修辞格"的部分只有"对偶"的条目,而没有"对仗"。一些讲授古代汉语或古代  相似文献   

19.
曲的对仗     
和诗词一样,曲也讲究对仗。但是,曲的对仗,完全是出于修辞的考虑,而非格律上的要求。曲的对仗,可平仄相对,也可同声相对(即平对平,仄对仄)。曲的对仗形式要比诗词的对仗形式丰富得多。曲的对仗的主要形式有:合璧对、连璧对、鼎足对、扇面对、救尾对、鸾凤和鸣对、重叠对、同韵对、两韵对、律句对和衬字对等。合璧对,又称两句对,即两句之间构成对仗,取珠联璧合之意。  相似文献   

20.
在中学的古诗文教学中,常常遇到对偶和对仗的问题。那么,什么是对偶?什么是对仗?它们二者的关系如何?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书对此没有明确的说法。现代汉语讲"修辞格"的部分只有"对偶"的条目,而没有"对仗"。一些讲授古代汉语或古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