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0 毫秒
1.
作家所属的意识形态、感受到的文化冲突、叙事的立场和情感取向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其叙事视野的变化。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白先勇自身的身份、经历、审美趣味和对性伦常的理解使得他的叙事呈现出与同时期大陆文学迥异的家国视野、文化视野、女性视野和伦理视野,这也使得白先勇的叙事从意识形态、中西文化冲突、悲悯意识和"人"的终极关怀层面为当代文学提供了一种多元的视角和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詹姆逊"政治无意识"的视角探讨华裔美国作家汤亭亭的《女勇士》一书以及对该书的评论研究中的"缺场因素",并揭示文本背后的社会、历史文化和意识形态是如何影响了该书的叙事模式和评论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3.
电影《面纱》中,编导试图贴近中国,背后依然浸润着绵延至今的西方身份叙事,并未祛除美国影片所特有的"东方主义"的元素。回顾美国电影建构的他者,是对中国东方主义式的"天堂"和"地狱"想象,本文力求阐述潜在的中国形象原型,从意识形态、期待视野角度探讨形象生成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白先勇是台湾文坛的翘楚,夏志清先生评价他为当代短篇小说家少见的奇才,他的短篇小说集《台北人》以其含蓄、隽永的风格留给读者以无限遐想和深思。文章试图从零度叙事策略和象征手法两个方面论证其含蓄美。在叙事手法上,白先勇惯常使用旁观式的叙述角度和沉静理智的叙述语言;在艺术手法上,白先勇偏爱象征手法,他的作品暗藏着一个象征谱系,这些共同构成了其作品含蓄的艺术特征,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5.
《宜宾学院学报》2016,(5):110-118
新形势下,针对高校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着"如何教"比"教什么"更为严峻的挑战。一定意义上,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既是"说理",也是"叙事",即"未尝离事而言理",理在事中,即事求理,援事立理。高校教师理想信念教育的"叙事转型"包括内容上围绕叙事的主题、主旨和主线的转型,也包括方法层面上故事从哪里来、故事谁来讲和用什么话语讲三方面。用叙事转向的角度探讨新形势下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将有利于拓宽思路,更好地掌握意识形态话语的主动权,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从现代叙事伦理学的角度看,台湾作家白先勇在短篇小说集《台北人》中,以其悲悯情怀"执着地品尝人生况味",把叙事的触角伸展到人物命运的内核,触摸到人物生命内层的脉动和心灵深处的战栗;以对人性最富敏感和深邃的理解力,表现了内在人性的复杂和丰富,展示了人性范畴内的生命内容,从而建构了自由伦理的个体叙事方式,创造了一种文学道德--人性之美、生命叙事.  相似文献   

7.
意识形态是特定阶级系统化、抽象性的“观念的上层建筑”,总是寻求以特殊形式实现自身的普遍认同。意识形态感性叙事意指意识形态主体借助感性化叙事介质,切合受众感性化心理需求,将系统化、抽象性的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转换成直观、具象的表意实践和感性体验的传播形式,是实现意识形态有效传播,增进意识形态普遍认同的重要途径。感性叙事是意识形态传播的创新形式,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能够裹挟感性叙事介质对外渗透与扩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也能够借助感性叙事方式传播主流价值观念。就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感性叙事而言,要着力从运行、主体、内容、话语、渠道等方面主动作为、积极建构,抢占意识形态阵地有利空间,促进主流意识形态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8.
跨媒介叙事使得改编者在不同文本和阅听人之间交流,形成"互媒"的叙事方式。阅听人跨媒介赏析绘本、幻想小说和儿童图像小说等儿童文学文体的作品,透过影像延展叙事的媒介,想象并扩增原文本的内容和意象,引发阅听人预期视域的补白与否定,从而扩充了儿童文学的研究视野,形成愉悦的美感。  相似文献   

9.
郭沫若的六部抗战历史剧创作于一个特殊的时代情境之下,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尽管具体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从内容层面上来分析,"斗争"是它们共同的叙事母题.郭沫若把"斗争"作为抗战历史剧的叙事母题是有着复杂的原因的,时代背景和他本人的精神气质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他创作心理的深层动因.郭沫若是一个革命的有机知识分子,复杂的身份归属和角色认同使得他有意识地去维护革命的意识形态,从而与当时的以国民党为首的反革命意识形态争夺话语权和文化领导权,而他创作抗战历史剧的深层心理机制也正在于此.  相似文献   

10.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老生》淡化了政治意识形态和知识分子的精英话语系统,以民间立场,借"唱师"视角,讲述了有别于正史"高大全"英雄形象的众多民间草莽英雄的革命故事。加之方言土语、歌谣的运用则更加凸显了作者写作的民间性。小说以"民间叙事"话语策略,塑造的民间英雄形象,丰富了当代文学英雄谱系,拓宽了文学艺术表现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1.
图像化作为个体认知世界的方式,被西方社会思潮传播者充分利用,推动了西方社会思潮传播从文本叙事向图像叙事转变、从显性灌输向隐性渗透转向,增强了西方社会思潮传播的隐蔽性,进而加大了对它的辨识难度。因此,从图像化视野审视西方社会思潮的传播,认清西方社会思潮传播的基本形态,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巩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武训传》开始,渐变的年代清晰指认出"十七年电影"政治形态文艺学地貌。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实践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观众无意识幻觉所投射的,无疑是以民族寓言形式为表征的高度政治介入。作为"十七年电影"中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电影,《武训传》有助于我们理会"十七年电影"的政治修辞表述。其独特的叙事肌理和文本结构、所紧密联系的"十七年"特殊社会政治语境,都需要我们借助大历史的视野,去除误读、重启对话。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不断推进,历史虚无主义生存和发展空间不断被压缩,由此其叙事方式发生了从文字向图像的转变.历史虚无主义图像化叙事转向是其历史消亡规律、图像化可视化媒介发展以及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主要通过"张冠李戴""移花接木""无中生有"手法传播观点.历史虚无主义利用图像空间结构、预设目的和鉴别困难,...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崛起的先锋小说,一度在中国当代文坛掀起形式探索的“叙事革命”。但长期以来,先锋小说一直佩戴批评家授予的形式主义徽章,“叙事革命”所产生的广泛深远的影响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阐释,人们大都从纯文学审美自律的视域出发,对先锋小说的形式探索作单向度的解读,形式实验与社会、历史和意识形态之间复杂互动的关联常常被遮蔽悬置。从形式与历史的辩证的当代文学史视野出发,对当代先锋小说的命名与语境进行探源溯流,进而揭示出先锋小说的叙事历险,实际上是以一种否定的辩证法行使着隐蔽而曲折的意识形态批判和建构功能。  相似文献   

15.
一个时代的文化和文学无论以何种方式处理身体,在其对身体的叙事中都呈现出那个时代的意识形态征兆。身体在中国当代"红色经典"中经历了从"在场"到"不在场"的过程,这个过程体现出:在新中国建立后,文学作为建构新的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力量逐步成为一种神圣不可亵渎的意识形态形式。  相似文献   

16.
日常生活叙事的参照体系是被人们称为"空洞的政治功能化"的宏大叙事.从本源上讲,宏大叙事这一说法来自后现代理论,与语言学关系密切.一般来讲,宏大的叙事是一种具有某种一贯的主题的叙事;常与意识形态和抽象概念联系在一起;与总体性、宏观理论、具有部分相同的内涵,而与细节、解构、分析、差异性、多元性、具有相对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在叙事问题上表现出浓厚的"传统性".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逻辑等方面都表现出对古代白话小说的继承与改造:一方面古代白话小说传统的运用使革命意识形态获得了有效的传达;另一方面古代白话小说传统自身的特性使它溢出革命意识形态的规范而拥有了自身的存在意义,革命意识形态对其表现出规范与制约.在革命与传统的二重奏中,二者交相呼应而又互相抗争,形成了当代文学叙事的新传统,这一传统又潜在影响了至今的某些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18.
白先勇作从《台北人》起,其小说创作可谓已步入成熟阶段。从《台北人》和《孽子》中小说人物的构建可见,对人物的把握上,白先勇摆脱了意识形态偏见,以更为客观的立场,在时间化和人本化的人物构建模式中,赋予人物历史深度和精神深度,构筑起两个独具魅力的艺术形象体系。这为中国作家如何继承本土经验,又能化用西方现代文学精神提供了重要参照。  相似文献   

19.
"戏仿"往往指作家模仿前文本的叙事成规并形成新的文本,在语境的对比和差异中对前文本进行曲解、嘲讽或颠覆。文学"戏仿"从审美维度呈现的喜剧式的反叛姿态,从表面看是文学艺术内部的形式更迭,实质上这种更迭的背后隐藏了某种意识形态的抵抗。因此,当代戏仿文学既是审美的,也是意识形态的。  相似文献   

20.
"红色传奇"小说是当代十七年文学发展过程中影响最大的叙事门类之一,但与传统小说叙事观念密切的血脉联系,使它在叙事特征方面表现出了诸多与现代意识形态要求不相契合之处.文章试图通过对这类小说中的爱情表现的意识形态解读,说明其在一个以政治意识形态遮覆一切的时代里的遭际与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