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汉语中的"不是吧"有两种意义:揣测和感叹。本文重点讨论"不是吧"的叹词化,通过考察发现其最基本的情感因素是"惊讶",在具体的语境中还被赋予了相应的情感态度;此外还从语义特征、语法意义及语用价值和语用特点等方面对"不是吧"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中,"还不是X"句式可以表示否定陈述、询问、反问语气。表示肯定意义的反问句"还不是X"由于高频使用,后又扩展到了陈述句中。本文将这种表示肯定意义的非否表达式"还不是X"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基本语义功能及附加语义功能。我们认为非否表达式"还不是X"是一种主观性的表达,提出的是肯定的反预期。本文通过对"还不是X"语料的考察以及对其语义结构、重音结构的分析,探讨了非否表达式"还不是X"的形成历程。它发端于疑问句,成熟于反问句,然后扩展到陈述句中。语用推理和语境吸收是诱发"还不是"固化的主要机制,主观化、反预期是其动因。在这一历程中,"还不是X"的主观性不断增强,"是"进一步语法化,"还不是"有凝固为三音节词的倾向。  相似文献   

3.
王迪 《现代语文》2013,(6):73-76
本文对话语标记"你知道"及其三种语用变体"你知道吗""你知道吧"和"你知道"进行了使用模式和语用功能的考察。"你知道吗"的语用功能是引起听话人注意和监察话语进展;"你知道吧"的语用功能是通过监察话语进展以摆脱背景信息的不平衡状态;"你知道"的语用功能是将听话人纳入到和自己相同的背景信息中,从而让听话人更容易赞同或接受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我说吧"是在现代汉语尤其是口语对话中经常使用的一个话题标记,它具有极强的主观化色彩。本文主要结合具体的语例,研究和讨论作为话题标记的"我说吧"的语用意义和篇章功能。  相似文献   

5.
从听话人的角度结合语用推理中的溯因推理原则,探讨现代汉语中语气词"吧"的各种用法,认定其基本语法意义主要体现在语用方面,即表示"要求确认"。同时结合相关语言事实,从类型学的角度做佐证。  相似文献   

6.
社会认知语用视角用综合动态视角尝试说明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之间话语产出和话语理解的过程。近期姜望琪老师撰文《社会认知语用学—Kecskes语用学理论评介》指出该理论中"社会"是和"个人"对立的"集体",未强调情感因素。笔者认为其"社会"和"个人"构成了一个连续体,而不是简单对立;情感因素综合体现在社会和个人视角中。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语用学角度对空间指示语的所指意义进行考察。在言语交际中空间指示语除了近指和远指的直接指示意义之外,还具有代指意义、缺失意义以及情感意义的特殊语用意义。  相似文献   

8.
“好吧”在日常交际中是个实用度很高的言语形式,本文探讨了该言语形式在具体语境中所表达的语用意义,并从礼貌原则,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等角度对“好吧”的语用意义加阐述。  相似文献   

9.
语义韵是语料库语言学研究最具价值的成果之一,但也引起不少争议。文章重新审视语义韵,讨论了"传染说"、"转嫁说"、"极性两分法"等传统语义韵研究存在的问题,并重点讨论了语义韵的短语及语用属性。语义韵不是单词的属性,而是作为意义单位的短语的属性,语义韵会随着短语的变化而变化。语义韵的极性两分法是粗线条的,还应当描写短语在不同语境中涌现出的语用评价功能。文章还提出了语篇语义韵的概念,并且认为搭配、扩展意义单位、语篇等不同层面的语义韵相互关联。最后文章指出了进一步研究语义韵需要解决的若干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作为话语标记语的"是吧",发挥着正面缓和和反面激化的情感功能,在语篇中发挥着信息连贯功能。从语料的分析可知,从真值语义表达到语用上的情感功能到连贯功能的演变,体现了"语言的互动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诱人的零食     
此文目前已实现了"有意思"。此文还可以做到"有意义"——将文末叶玲的话改为"自罚打扫教室一个星期吧",并在最后增加一个自然段"叶玲和我打扫教室两个星期",这"两"字不是笔误,除了自罚"违纪"外,还自罚"说谎";标题改为"双重自罚"。  相似文献   

12.
"V+Num+是+Num"构式具有特殊的语用功能与修辞效果,作为判断句它具有解说与申辩功能,并且可以传递不同的情感态度。"V+Num+是+Num"构式语用功能的产生受到构式的浮现意义、"V"的语义以及人们的心理期待等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3.
"人家"是北方方言中口语化的指称代词,语义非常丰富。不同的指称用法蕴含说话人不同的情感态度,如称羡讽刺、同情自怜,从而达到不同的语用效果,即语用移情或语用离情的效果。本文借助于语料库,为分析"人家"的用法及语用效果提供了科学的支撑和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正>第一次接触"语用"一词是在大学的时候,那个时候选修了"语用学"课程,走上工作岗位,接触语文教学的时候,却又忘了"语用"的含义,其实,语用学的"语用"和语用教学中的"语用"核心词理解是不同的。我想,语用教学指向动态语言的实际"运用",是和学生有关的,不是静态  相似文献   

15.
主语前位置的"V起来"不属于句内成分,属于句子的特殊成分,不影响话语的真值意义,只表达言者的主观性,本文界定为语用标记。它与谓语前位置的"V起来"不同,谓语前位置的"V起来"影响前后话语单位之间的语义关系,对话语的真值意义有影响。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看,语用标记"V起来"只表达人际功能。基于"立场三角"理论,从话语立场的角度分析口语语料,发现语用标记"V起来"传达言者的"评价立场""认识立场"和"情感立场"。说话人使用"V起来"句主要表达两个语用目的,一是明确立场,发表评价,二是构建话语立场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语用意义并不是为了解释出来人们究竟说了什么,重要的是在告诉人们,这些话可能含有某种隐含的意义。语义学在语境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这些话语被翻译成为另外一种语言的时候,语用含义可能比这些本身所具有的意义更重要。有的时候还受到文化差异性性的影响,由于中国人和外国人在生活习惯、文化意识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不同,那么语用翻译就具有更深刻的意义,学生们要努力提高专业知识,加强普及各个方面的文化知识,来促进语用翻译的顺利进行。本文则基于语用翻译学原理关于大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7.
教育虽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服务,但受教育者在其中消费的绝不只是教育者的知识和经验,他们还在消费教育者的情感和态度。这就使得教育生活中的情感问题,不只是一个方法论的问题,而且具有本体论的意义。受教育者对教育者情感和态度的消费,无疑是一个有意义的切入点,从这里出发,我们可以自然推演出教育者的情感生产问题。由于受教育者对教育者情感的消费是借助体验进行的,而教育者对情感的生产是借助表现实现的,因而,情感的"体验和表现"实际上成为"消费与生产"的延伸与深化。加之情感消费和情感生产的背后一定隐藏着发挥支持和控制作用的规范与策略,因而,消费与生产、体验与表现、规范与策略,就构成了教育生活中的主要情感问题。  相似文献   

18.
辞书中,"登堂入室"一般不作多义成语看待。考察现实语用,我们发现,实际意义的语境义正在遭受磨损或者重建。应该看到,"进入""逐步深入"义的引申,体现了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融合。我们语用还在不断丰富着它的语境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大+时间词(的)"格式早已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我们在研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格式中"大"为表强调的副词;格式的意义在于阐明根据普通大众的认知在时间词界定的时间范围内应该或不应该发生后续句所说的行为或出现那种现象;我们根据格式整体的语用效果将其语用功能分为"情感支持"和"行为改变"两类。  相似文献   

20.
<正>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在小学语文老师那里已不是新鲜事了,但是在实践层面上,"教课文"的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其焦点和难点就在于教学内容的选择及"语用目标"的确定。"语用",具体指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活动。当然这还是比较空泛的概念,落实到一堂阅读教学之中,如何借助"课文"具体地加以呈现,"语用目标"是否又与文本具有一定联系的规定性,这些都颇令老师们难以捉摸。"语用目标"应该是阅读教学的主问题,和文本内容有着一定的关联,但必须立足于学生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