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在对《玩偶之家》主线和副线两个情节线索的梳理基础上,试着以反讽的角度,分别从婚姻爱情观和叙事情境两方面展开双重反讽的探讨,企求进一步拓展《玩偶之家》解读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正>【专题解释】本专题精读《玩偶之家》,了解作家创作的时代背景,深入理解《玩偶之家》表现妇女解放、个性解放、社会解放的鲜明立场,探讨《玩偶之家》作为"社会问题剧"的艺术影响。【预习任务】1.阅读《玩偶之家》的课文选段,有条件的同学阅读全剧。2.查阅资料,了解欧洲戏剧的发展历史以及易卜生创作的时代背景。3.收集相关文献,了解"社会问题剧"的概念及代表剧等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3.
《玩偶之家》中的主人公娜拉是丈夫的玩偶,生活习惯和思想意志都要受到丈夫的控制,在家庭中处于从属的地位,缺乏独立的人格和平等的家庭地位。通过对娜拉女性形象的塑造,充分展现了一个追求女性主义思想的新型女性。本文对《玩偶之家》中女性人物形象进行了研究,揭示出了这部作品所体现出的女性主义意识,并简明地阐述了《玩偶之家》中女性主义意识对现代女性的指导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玩偶之家》发表至今整整一百年了。一个世纪以来,《玩偶之家》一直是世界剧坛上传统的保留剧目。《玩偶之家》又名《娜拉》。一八七九年,当这个剧本刚出版两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就上演了。一八八○年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和德国的慕尼黑演出,一八八九年在英国演出,一八九○年在美国演出,一八九四年在法国演出。我国“五四”运动后,也开始上演。易卜生就因为  相似文献   

5.
无论是披读《玩偶之家》剧本,还是观赏《玩偶之家》演出,我们都不能不为这部卓越的艺术珍品交口称赞,不能不为它的精巧艺术结构拍案叫绝!这是真正的艺术,真正的戏!它至今仍向世界文苑提供着丰富的艺术借鉴。《玩偶之家》是欧美近代戏剧的鼻祖、挪威批判现实主义杰出的戏剧大师易卜生(1812—1906)的代表作品。它自1879年问世之后,  相似文献   

6.
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和吉尔曼的《黄色糊墙纸》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批判封建思想、揭露男权社会的经典作品。二者在抨击夫权至上的凶残,撕裂资产阶级家庭温情脉脉的面纱方面,有着共同的意旨。但是,二者也有相异之处,这主要是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是以男性视角来观照妇女的命运,而吉尔曼的《黄色糊墙纸》则是以女权观点来求索妇女解放之路的。  相似文献   

7.
《玩偶之家》是易卜生的经典之作。作品通过对娜拉的歌颂和对海尔茂的批判,旨在否定资产阶级男权社会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主张所有妇女都要为自己的正当权利和独立人格而斗争。本文结合娜拉之言、之行与之思,对《玩偶之家》中的女性意识进行分析与研究,并就其划时代意义在当下的回响价值进行省思。  相似文献   

8.
《玩偶之家》中娜拉是男人的玩偶,对丈夫处于依附地位,没有人格独立。娜拉和广大女性必须经济上独立、心理上自强、尽可能地融入社会并真正树立并践行男女平等的理念。  相似文献   

9.
李金松 《文教资料》2012,(23):11-12
本文以鲁迅先生著名的演讲《娜拉走后怎样》为抓手,将挪威作家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与鲁迅先生的《伤逝》联系起来,以全新的全方位的视角阐释了二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并通过对三者的比较阅读,指出在五四运动时期被介绍到中国的《玩偶之家》,如何影响鲁迅并被他创造性地转化为对中国五四运动时期的青年们产生振聋发聩作用的作品《伤逝》的,以使读者了解到二者之间从主题嬗变、人物命运到细节处理的全面滋养转变的脉络。  相似文献   

10.
《玩偶之家》这部剧作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产生了巨大影响,国人阅读接受该剧的基本立场是把它奉为妇女解放的经典,而《玩偶之家》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绝不在此。剧作成功塑造了一个天真单纯、充满爱心、富有诗意的可爱的女性形象娜拉,展示了人物真实而丰满的心理轨迹,反映的是个人的精神自由问题,而非妇女解放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玩偶之家》和《伤逝》有着许多相似和相联的地方。文章通过对两者的主题、题材和人物形象的比较分析得出,后者是前者的延续和发展,比前者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玩偶之家》(《A Dolt’s House》)(也被译为《娜拉》、《傀儡之家》)长期以来一直被看作是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代表作。该剧自100年前引进中国以来.给中国读者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尤其是该剧中塑造的娜拉形象在中国的影响可以说是极为深远。  相似文献   

13.
<正>【专题解释】在联读鲁迅《娜拉走后怎样》一文的基础上,借助"密室逃脱之‘玩偶之家’"的语文活动,开展"娜拉走后怎么办"班级专题讨论会,探讨"娜拉出走"的结局和意义。目的是以此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易卜生戏剧《玩偶之家》的文学意义、社会意义、时代意义,从而激发学生思考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价值,提升文化鉴别能力,理解多元文化格局。【预习任务】指导学生用两周时间完成以下两部分准备活动:  相似文献   

14.
在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与郭沫若《卓文君》的剧本中,分别塑造了两个个性独立的女性。试图通过分析两个作品中人物的共性与个性,来揭示一下易卜生和郭沫若对时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名著异名     
《一千零一夜》旧译《天方夜谭》或《阿拉伯之夜》。《哈姆雷特》一译《汉姆莱特》,又译《王子复仇记》,是莎士比亚的著名剧本。《恰巴耶夫》旧译《夏伯阳》,苏联作家富尔曼诺夫著。《玩偶之家》一译《傀儡家庭》,又称《娜拉》,  相似文献   

16.
小说《伤逝》与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两部作品,有着惊人相似的主题和结构,似是而非的人物形象,大同小异的艺术特色。文学艺术本身的发展规律和作家思想的承继与超越,决定了前者在承继后者基础上进行超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白葵阳 《文教资料》2011,(13):17-19
《玩偶之家》的主人公娜拉和《金锁记》中的姜长安,两者有着相似的玩偶经历,但不同的时代背景、家庭环境和个人性格因素造成了二人对于命运走向的不同选择:走与留。但无论是出走还是留守,娜拉与长安都无法走出一条光明之路。娜拉与长安的人生轨道折射出各自所处时代的女性生存境遇,也留给了世人对于女性解放问题的无穷思考。  相似文献   

18.
《玩偶之家》(A Doll’s House)中娜拉的出走反映了自我认识不足、缺乏主见、做事冲动等诸多性格缺陷,娜拉实则离"贤妻良母"尚有一定距离。  相似文献   

19.
《玩偶之家》中娜拉的出走,是个性的觉醒,是人格的转型,表达了对传统婚姻家庭,伦理道德,女性身份,男权思想等观念合理性的拷问,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和强烈的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20.
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和曹禺的《雷雨》,大多数人分析仅仅局限于两位女主人公的个性解放上,而忽略了解决妇女问题的根本方法,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她们悲剧的共性与个性,找出悲剧的关键,提出解决妇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