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天一阁到了。我们下榻的宾馆离天一阁不远,按照当地人的指点,我们抄小路步行,穿过弯弯曲曲的小巷,最后在一位热心大娘的引领下,很顺利地找到了这里。天一阁怎么会是这样的?我站在大门前凝视了好久。我过去一直把它想象成一座飞檐斗拱的高大楼宇,没想到它的建筑都是两层楼,在现代高楼大厦的包围中,这片建筑矮得近乎平房。  相似文献   

2.
徐欣怡 《新读写》2022,(4):36-37
<正>“不知怎么,天一阁对于我,一直有一种奇怪的阻隔。照理,我是读书人,它是藏书楼,我是宁波人,它在宁波城,早该频频往访的,然而却一直不得其门而入。”这是秋雨先生在《风雨天一阁》中的开篇之语,只是觉得颇有共鸣,便借来一用。在秋雨先生面前,实在不敢称自己是读书人,不过那奇怪的阻隔倒是切实存在的。我在宁波的老家离天一阁不过两站公交车的距离,至今仍未用我的草履丈量过它的深度,幼时只一听到它是名满天下的藏书楼便心生排斥,主观臆断地认为它严峻沉重,不近人情——殊不知它正是靠此延续至今的。  相似文献   

3.
在我的记忆中,认识天一阁是在十年前。那时,有个学生分配到那里工作,我才晓得宁波市的天一阁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久的藏书楼。我便产生了访谒天一阁的愿望,但一直没有机会,直到前些日子,才参观了这座南国书城。那是四月底的一天,上午游览了天潼寺和阿育王寺。吃过午饭,大巴就把我们送到天一阁。“天一”二字出于汉郑玄注《易经》:“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藏书楼的创始人想借水制火,使藏书楼永远不被火所烧毁。天一阁的大门上高悬一匾:“南国书城”,字迹清  相似文献   

4.
楼梯尽头     
踏在天一阁古老的楼梯上,听它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我想,天一阁真是上了年纪。抚摸着那斑斑驳驳  相似文献   

5.
重藏轻用,拒绝读者,致使社会效益微乎其微,是天一阁藏书的严重失误和教训;图书管理人员学者化、专业化是它留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徐洁 《教育文汇》2011,(9):52-54
天一阁归来,一位痴女子的形象在我心头挥之不去。这女子的“痴”与众不同,传说她化作了一块石头,终日站在天一阁楼下的花园里。那石有一人高,颇似古代女子装束,永远以回首的姿态痴痴地望着天一阁的方向。这背后有着怎样动人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7.
<正>被誉为“人间庋阁足千古,天下藏书此一家”的天一阁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它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61-1566),由明兵部右侍郎范钦始建,至今历经四百余年,依然屹立于浙东,成为中华文明的标本。一、天一阁的藏书1、天一阁藏书的来源天一阁藏书是范钦一生心血的汇萃,范钦藏书主要来源有二:一是得之于城西丰氏万卷楼,范钦与万卷楼主人丰坊交好,最后丰坊将藏书尽售与范钦。范钦还与当时著名学者王世贞相约互抄书籍。这是天一阁藏书的基础部分。二是范钦亲自搜求。范钦历官江西、广西、福建、云南、陕西等地,他每到一地就留意当  相似文献   

8.
<正>天一阁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为明朝嘉靖年间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是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天一阁历经450余年历史,如今仍能保持江南庭院式园林的精巧原貌,已然成为中国藏书及建筑文化的杰出代表。据史料记载,天一阁古代藏书极盛时达到7万余卷,但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只余1.3万余卷,古籍善本的大量散失与历年来遭受的“藏书劫”有关。从现代刑法的角度来看,每一桩“藏书劫”都可能成为一起刑事案件,其中涉及的刑法问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9.
静读天一阁     
天一阁闻名已久矣,一直以为名以阁而著称。自古江南多楼阁,都以建筑雄奇而名扬天下,历代文人墨客也争相慕赏,留下诸多绝妙诗文,如同滕王阁、黄鹤楼一般。单从“天一阁”的字意组合来看,想必是扼江带河、位居要津,彰显一份恢宏的气势。  相似文献   

10.
前几天,我读了一篇文章———《我愿做一片瓦》。它写的是一个狂风呼啸、暴雨如注的天气,同学和老师正在讨论自己长大的理想。有的同学说长大要当医生,治病救人;有的说长大当科学家,让中国的科技更加发达;可我看着窗外的雨打在屋顶的瓦上……老师问我,你长大想当什么,我说要当一片瓦,因为它有可贵的品格,它遮挡了夏日的太阳,阻止了风雨霜雪的侵袭……顿时班里一阵掌声。是啊,它虽然是一片小小的瓦,没有玉器的贵重,没有珠光宝气的外表,可是它有一个高尚的品格。如果没有它,我们不能上课;如果没有它,我们不能装饰高大的建筑;如果没有它……一…  相似文献   

11.
正前不久,作为泉港区"名师培养对象",我到惠华中学举办"送课下乡"活动,执教了《风雨天一阁———课外散文阅读指导》一课。因为参考资料有限,在备课时,我尽量以初读者的眼光来把握全文。我从网上下载了《风雨天一阁》音频材料,反复播放,自己也放声朗读了几遍。在不断的"素读"中,我着眼于散文"这一体"的风格,尝试运用教散文的方式去指导学生学习散文。  相似文献   

12.
建筑意境的塑造,关键在于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通过什么来触发人们的审美情感.天一阁比不了苏州园林的大家风范,也不能与恢宏凛然的皇家苑囿相提并论,但是,却能在尺方之地营造出中国古典园林风貌.本文以天一阁为例阐述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空间的诗意表达.  相似文献   

13.
文人墨客到了浙江宁波,有一个必去之处,那就是天一阁。它是亚洲现存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三个家族图书馆之一。天一阁藏书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它的主人名叫范钦,是明嘉靖十一年进士,做过湖广隋州知府、江西袁州知  相似文献   

14.
保国寺     
我的家乡在宁波,那里有历史悠久的天一阁,有美丽如画的月湖公园,还有热闹非凡的天一广场。我最爱的是家乡的保国寺。  相似文献   

15.
天一阁于宁波人来说,有一种融于血脉的亲近。在这座由书香浸濡的城市里长大,想起它来,就不由得平添了几许亲切。  相似文献   

16.
丰富多彩的中国古代建筑及其文化是世界上独具风格的一门建筑科学,它历经了几千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许多中国民族传统建筑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但是,环顾我们身边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城市,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印迹已“仙踪难觅”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让中国在世界建筑格局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中国传统建筑特点鲜明,优点诸多,了解和发扬我民族传统建筑优势正是我们突破建筑文化瓶颈的绝佳出路.  相似文献   

17.
天一生水     
袁坚  王玮 《师道》2004,(4):46-47
天一阁建于公元1561年至公元1566年间,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藏书楼之一。时有藏书七万余卷,多为珍本、孤本和善本。公元1840年,英军入侵宁波城,掠走天一阁大量藏书。公元1914年,当地窃贼勾结上海书商,盗走天一阁一半以上珍贵书籍。其中部分被高价售予洋人,余书则毁于公元1932年上海“一二·八”战役之日军轰炸。至公元1949年,天一阁仅剩藏书一万三千余卷。建国后,天一阁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由政府拨巨资重新整理收集各类书籍。至公元2000年底,天一阁古籍藏书已达三十余万卷。  相似文献   

18.
在我动身到美国之前,我不知道美国的中学是什么样子。我想,既然美国是超发达国家,她的学校一定比我们国内的学校看上去更有派头。但是,当我第一天到多佛高级中学的体育馆参加全校集会时,我发现它与我所想像的相去甚远。这所学校坐落在乡村而不是繁华的城镇。它既没有校门,也没有醒目的校牌,没有高楼也没有校园。我所看到的只是一座回字形平面建筑,一个写着“多佛·舒伯尔高级中学”的牌  相似文献   

19.
在丹麦访学的一年里,我认识了奥胡斯这座幸福的北欧城市.在一些人眼里,它是"世界上最小的大城市".而在我眼中,它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童话之城". 奥胡斯随处可见奇妙的创意.不管是学生公寓、商业中心、文化中心,还是帆船俱乐部,甚至是浴场,所有建筑的形态都与我们平日所见非常不同.置身其中,我甚至会产生一种错觉,仿佛置身于未来城...  相似文献   

20.
最后的礼物     
在我的书桌上放着一盒进口的彩色铅笔,那是我去年收到的新年礼物。我对它视如珍宝,因为它是我的好朋友送给我的。我的好朋友姓王,我们几乎形影不离。每天一下课,我们就会在一起玩游戏、聊心里话;放学时,我们一起走回家;遇到难题,我们总会在一起讨论解疑……可是,他现在转学了……记得那是去年放寒假前的一天,我高高兴兴去学校。一到班上,我便找到他,拉着他的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