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稿约     
2006年欢迎各位教师给本刊如下栏目来稿:"互动地带"是一个互动性比较强的栏目,它主要由6部分组成:"佳作平台",刊登一篇学生的优秀作文。该文一定要写得比较好,值得我们兴师动众去讨论它。"心灵贴士"为优秀作文作者的自我介绍,主要是性格、爱好、经历等,一两百字为宜,文字尽量轻松些,如果能配发作者生活近照更好。"作者感悟"为优秀作文作者介绍写作的体会,字数控制在200字以内。"友情对话"是同学对优秀作文讨论的发言,讨论人数三人左右为  相似文献   

2.
教师要做好"对话"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把文本介绍给学生,促使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同文本的作者直接对话。只有这样,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的目标才能达成。  相似文献   

3.
<正>孟子有言:"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只有知其人,论其世,才能客观地把握文学作品的内涵。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准确把握文本思想情感,就要熟悉作者,要了解写作的背景。介绍作者往往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教学中介绍文章的作者时,要杜绝毫无趣味的刻板介绍,要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力式,把作者介绍得立体、丰满、个性,让其还原成当时当地独特的“那一个”.  相似文献   

5.
一、理解诗词大意1.了解作者及其背景。古诗词是"诗人生活在情绪的流波中的影子"。在指导学生学习古诗词时,要注意让学生联系作者的时代背景,把握作者作诗时的特殊心情,还要了解诗词的语言、相应的表现手法以及与之有关的典故、成语等。课前可让学生搜集这方面的信息。课上采用学生汇报信息和教师补充介绍的方式,让全体学生对作者的身世、写作风格及时代背景等有总体的了解,为理解古诗词内容作好铺垫。  相似文献   

6.
作者在介绍马克思被评为"千年伟人"的消息的同时,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在实践中根据各国实际情况不断发展完善的开放性,说明了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结合本国国情和时代特点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7.
作者在介绍马克思被评为"千年伟人"的消息的同时,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在实践中根据各国实际情况不断发展完善的开放性,说明了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结合本国国情和时代特点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8.
对每一个人来说,长到一生,短到一个小时,都要做决定,决定去做哪件事,不做哪件事。因为要做的事太多,我们不得不有所取舍。取舍的标准是什么?在本期的《目标越明确越能够管理好时间》一文中,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四象限分析法,也就是把一个人要做的事情按照"重要且紧迫的事件"、"重要但不紧迫的  相似文献   

9.
秋天的童话     
作者要先受教育。这里强调的是个"先"字,不一定要在作品中写"作者受教育"的思想过程。此文前五个自然段宜删除,倒数第三自然段的"我"字也删除。文章标题要更换,如"盆景"。此文视角与众不同,一般观赏盆景,看上部,而作者欣赏底部--见了人所未见,发了人所未发。  相似文献   

10.
张春艳 《考试周刊》2014,(95):96-97
如今,微视频教学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必然趋势。作者对微视频的概念及特征做了简要介绍,分析了微视频英语教学的优势,并提出微视频英语教学时需要遵循"适时、适度、适量"的原则。同时,指出小学英语教师在利用微视频进行英语教学时,要科学、合理地选择微视频教材,并且要配合微视频教材开展课堂活动,从而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1.
建立一支学术水平高、写作能力强、与编辑部联系紧密且投稿稳定的作者队伍,对于高校学报的发展至关重要。学报应通过多种途径建立"红色作者库""黄色作者库"和"绿色作者库",加强与作者的联系与沟通。学报编辑要在"三色作者库"建立的过程中扮演好宣传者、伯乐和园丁的角色,并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素养和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12.
麦珏昉 《中国教师》2013,(20):41-43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之前,语文教师对文本的阅读,即"文本解读"格外重要。本文旨在结合实例,从三方面探讨小学语文的"文本解读"。一、"文本解读"的相关理论一般而言,"文本解读"大致有三个研究范畴,即作者理论、文本理论和读者理论。本文只探讨前两者。作者理论,即对文本意义的解读,也就是要追溯作者创作时的本意,并尽可能地将其还原。要根据作者理论进行"文本解读",就要全面、具体地掌握有关作者的资料,并以此作为解读作品的重要依据。文本理论,大致有两  相似文献   

13.
正一、为什么要对《荷塘月色》进行纯文本梳理二十世纪法国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罗兰·巴特(R0landBarfhes,1915~1980)在强调"文本"与"作品"区别的时候指出:作品意义的获取具有终极指向性,作品的"所指"左右着对作品的解读,读者阅读作品,就要力图弄懂作者写作的题图,要尊重作者的看法。而文本则不同,它不关注作者与作品的关系,也不赞同从作者那里去获取文本的意义,文  相似文献   

14.
刘古开 《快乐阅读》2011,(27):76-77
著名的写作理论家刘锡庆曾经说过,任何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的诞生,都要完成这样一种"双重转化"。首先是现实生活、客观事物向认识主体即作者头脑的转化,它要依据"反映论"的精神,能动地、本质地、真实地将现实生活、客观事物转化为作者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诗歌源远流长.走进诗歌园地,我们心醉神迷,流连忘返.古诗是语文课本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学会鉴赏古诗是我们步入古典文学殿堂门槛的第一步.同时,学会鉴赏古诗也是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功.现在,笔者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为例谈谈鉴赏古诗的方法. 一、知人论世,联系作者生平、时代背景,探求古诗的意思 "知人论世"最早是由孟子提出来的,他认为要理解作品,一定要对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知人"就是要了解其人以与作品的关系;"论世"就是要了解作者在什么情况下针对什么东西写的.作者要表达的意思不是无病呻吟,也不是凭空而来,都是有感而发,因而联系作者的处境和时代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诗词的内容.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作者是唐代的杜甫.  相似文献   

16.
<正>No.1当编辑与作者相遇编辑与作者,可谓"相爰相杀"第一CP,"相爱"时一起从字词探讨到修辞、行文,"相杀"时,则各自站在催稿与拖稿的阵营里,你来我往,互不相让——编辑:"稿子呢?不要争取今天给,今天一定要给!美编还等着都没下班!"作者:"她是个成熟的美编了,要学会没有稿子也照排,成熟的读者也要学会看到空白页自己脑补内容。"编辑:"看来,我们只能划线,出成笔记本了。"连读都成了作者"友军",看来这场"大战"还没这么快结束啊。  相似文献   

17.
对作者心理的探究就是站在作者的立场,走进作者的心里,带着作者那样的想法,用作者的眼光去看人看事、观物观景,也就是"知人论世"。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性格禀赋,基于文本探究作者的情感。  相似文献   

18.
文学作品中的"空白",是为读者进行再创造留下的空间。解读文学作品,要善于选取文本中的"空白",创造性地让学生填补文本的空白之处。补白要选择合适的"空白"点,可以选择写景空灵而又满含作者情思的画面,可以选择情节空白处,还可以选择作者表达情感含蓄、欲言又止而没有言明之处。补白,让学生走进作品,理解作品的深刻意蕴,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  相似文献   

19.
教师要依据语文的"人文性"特点,结合文章内容,充分发掘文章的情感因素,细致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体作者的情,察作者的意,与作品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然后才能向自己的学生传情达意。在具体的备课过程中,要找出文章的动情点,深入进去,用心去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深情,努力做到教者与读者、作者心心相映。  相似文献   

20.
内容简介:本书共有三十一篇文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我的教学生涯",作者简要地介绍了自己是怎样成为一名教师的成长过程以及从事教师工作的历程。第二部分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介绍了作者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这是作者在长期教学中积累的经验总结,解答了许多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比如关于如何备课的问题;比如关于如何快速教会学生认识拼音和汉字的问题;比如关于如何培养学生形成听说读写的好习惯的问题,作者认为要从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