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俗的文学是大众化的文学,但并非是要让文学流行化,流行他的文学只以消遣和娱乐为宗旨,忽视或者减弱了文学的认识、教育与审美作用;通俗的文学又是民族化的文学,不仅反映民族生活,还有民族语言和适合民族欣赏习惯的表现方式等,更有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因而具有耐久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时下的文学充满了喜剧化。民族文学的经典也被以喜剧的手法重写,甚至被戏说。文学经典是我们民族文学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凝聚。保卫文学经典的尊严就是保卫我们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3.
世界文学的形成,实质上是指世界各民族文学建构了一种普遍联系的关系。世界文学存在于世界各民族文学的关系中,没有民族文学也就没有世界文学,一百多年来的文学历史就是各民族文学走向世界化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国民文学"是在各个"民族文学"发展、融合、凝聚的基础上,在"国家"这一现代性民族共同体中所形成的新的文学形态。"国民文学"只能包括、凝聚,而不能替代和覆盖"民族文学","民族文学"的发展必然指向"国民文学"。当今世界各国,民族身份的现代化就是"国民化",传统"民族文学"的现代化就是"国民文学"。"民族文学"已经或正在被"国民文学"所吸收、所融汇,文学的"民族"分野日益模糊化,而文学的"国民"分野则日益明朗化。从"民族文学"发展到"国民文学",再发展到"区域文学",最后发展到"世界文学",是人类文学史横向发展的基本规律。因此,应顺应世界文化与世界文学的发展大势,强化"国民"及"国民文学"的观念与意识,促使"民族文学"向"国民文学"的进一步转化与凝聚。  相似文献   

5.
1 赞恩·格雷(1872—1939)是美国通俗文学史上一个争议颇多的人物。在西部文学家中,没有一位象他那样拥有大量读者,但又不被人理解;第四版《牛津美国文学指南》中说他是“一角钱小说”在二十世纪的继承人;中国出版的《世界文学大辞典》中称他为“西部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有些学者认为在1890—1930年间,他对西部文学广为流行所作的贡献比其它任何作家都多,还说当很多读者被问到如何对西部文学下定义时,他们都以格雷的作品来概括公式化的西部小说的因素;而美国学者John George-cawelti(1929—)在他的“通俗文学研究中程式概念”一文中就多次以格雷的程式化小说  相似文献   

6.
随着文学时尚化、流行化的深入,20世纪90年代文学"明星化"现象出现于文坛。它一方面使文学与大众日益密切,促进了文学的丰富与繁荣;另一方面却使文学过分的与商业结合,造成了文学内在性缺乏和作家自主创作个性的丧失。  相似文献   

7.
"宏观比较文学"指的是以民族(国家)文学为最小单位、以世界文学为广阔平台的比较研究,是各民族文学特性、各区域文学的形成及其特性、东西方文学之间的差异性与相通性的研究,是一门描述和揭示各民族文学、世界文学形成、发展规律的科学.应以"宏观比较文学"对本科生的"比较文学概论"课程加以改革,将以学科原理及研究方法为主要内容的"微观比较文学",置换为以世界文学宏观比较论为主要内容的"宏观比较文学",把"微观比较文学"划归为研究生的教学内容,把"宏观比较文学"确定为本科生的教学内容,以此来解决本科生比较文学教学内容的繁琐化、比较文学与西方文论等其他课程的重叠交叉化、研究生与本科生课程的无层次化、"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分裂化、东方文学缺失造成东西方文学的失衡化等困扰已久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把声乐划分为三种唱法,即欧洲传统唱法(中国称它为美声唱法)、中国民族唱法、欧美流行唱法(中国称它为通俗唱法)。有些人至今认为,只有欧洲传统美声才是科学的,其他唱法都不科学,甚至提出:中国民族歌唱演员、  相似文献   

9.
对于台湾通俗文学,我们应将其放在整个文学的历史演变中把握。台湾通俗文学一直都扎根于民族文化的肥田沃土中,台湾通俗文学作家们继承和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养分,创作出一系列通俗小说。  相似文献   

10.
受制于强大的话语控制,沦陷区的知识分子用相对迂回的方式言说着个人对社会历史的理解和看法。其中,关于色情文学的讨论和对乡土文学的论争带动了40年代民族文学的进程。女性知识分子的日常叙事及通俗作家的市民书写并非完全远离政治,而是潜在地参与社会人生的讨论和思考,使得这类作品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育专业学生最认同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家作品主要还是经典,但是,应当看到,通俗流行文学和一般的非经典作品在师范类中文大专生的阅读活动中占不小的比重,面对浩瀚的当代文学读物,就连中文专业的学生往往也是无所适从,故而,教师必须担负起引导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世界文学"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文学”的思想,是在“世界主义”流行的18世纪产生的。马克思的“世界文学”不是一个纯文学概念,而是一个包括文学、艺术、哲学、科学等在内的文化概念,它植根于工业生产和世界贸易等全球化物质基础上的现实和必然。它的现实意义在于剔除民族间的隔阂,克服本民族的局限性,互通互利,把各民族所创造的精神产品变成世界各民族都能共同欣赏的公共财富。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诗的国度,除在文学史上占据统治地位的经典诗歌之外,还有一类不为文学史家 所注目、名不见经传的通俗诗。唐代通俗诗可以从社会阶层属性、意识形态特征和语言 形式三方面进行研究和阐述。  相似文献   

14.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学走向世界的前提是高度的民族化。民族化一方面要在本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一方面还要吸收和借鉴外国有益的东西。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文学是多元一体的多民族文学。然而,目前流行的高校文科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材的编撰均是以汉民族文学为本位书写,忽视了中华民族文学的多民族性这一基本特质,多民族文学史教材的编撰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在多民族文学史教材的编撰中,要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编撰理念出发,并不断深化教材内容;适当突出少数民族文化。注重平衡汉民族文化与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之间的关系;重视发掘少数民族文学的民族特性,弱化“汉民族中心主义”的文学意识;同时还要注意学术资料的整理与搜集。  相似文献   

16.
声乐艺术的唱法在我国声乐界通常大致划分为美声法、民族、通俗(流行)三种唱法。近年来又分出一支“原生态唱法”,其实仍属民族唱法之一。对不同的唱法,人们存在着认可程度上的差别。许多人还没有把几种唱法的艺术地位放在同等水平上去鉴赏和认定。一些人认为美声唱法是科学的,难度大的,因而也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17.
张霞 《天中学刊》1998,13(6):122-123
“俗”,在现代汉语的辞书中有多种诠释:“风俗”;“大众的,普遍流行的”;“庸俗”;“没有出家的人”,等等。本文所谈的“人俗之美’指的是歌曲所具有的特定的民俗以及在大众中流行的通俗所产生的音乐美感。一、永恒的魅力──民俗之美‘民俗是一个十分博大的范畴,歌曲的民俗之美是指蕴涵着民族风格、民族气魄的歌曲在一定的民族听众中所产生的审美心理效应。生活是艺术之本原,而生活从来不可能超越民族而抽象地存在,它总是具体的、民族的生活。构成一个民族的基本要素是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居住环境、共同的经济关系等。不同的民族…  相似文献   

18.
"古典 民歌"范式是十七年诗歌流行的诗体范式,它注重从中国古典诗歌和民歌传统中吸纳艺术经验以滋养诗歌,形成民族的诗歌形式。构建"古典 民歌"范式的意义是重建一种民族的新型文学和寻找契合民族心理的审美范式,以对抗中国现代文学的西方艺术传统。  相似文献   

19.
当代通俗文化的流行是显而易见的事实,本文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基本观点,以及大众传播媒介发展的现实,论述了当代通俗文化流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翻译是文化交流的一种方式,翻译文学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从兴起到繁盛对民族(国别)文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然而,翻译文学的重要地位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承认,从被视为外国文学到呼吁纳入民族文学的范畴,翻译文学的学科归属问题饱受争议。从文学的他国化研究出发,结合文学意义的生成方式、文学语言的表达方式等层面来看,翻译文学有中介性和独立性两大特点,应具有独立的学科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