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说《永远的菲利普》(O Filho Eterno)的作者克里斯托旺·泰扎(Cristovao Tezza)是当代巴西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作者在这部半自传体作品中,通过复现自己的多重社会角色的塑造过程,探索了文学的意义、写作的价值等一系列人类社会重大命题。此外,作者大量运用内视角和外视角相结合的复合叙事方式,使小说的叙事获取了相当大的时空开合维度。  相似文献   

2.
《人生的枷锁》是一部揭示身处社会底层的人物成长悲剧的作品。菲利普的成长过程是个摆脱各种枷锁,思索人生真谛的历程。重重枷锁使他的成长充满艰辛、困惑,然而摆脱枷锁并非一身轻松,生命有它应承受的重量。《人生的枷锁》反映了作家对人类生存意义的困惑和探究。  相似文献   

3.
马斐 《焦作大学学报》2014,(1):46-48,53
《人生的枷锁》是英国作家毛姆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以主人公菲利普在宗教、事业及爱情等方面的经历和心路历程为主线。处处闪耀着对人类境遇思索的光芒。菲利普通过自己的理性思辨,勇敢摆脱束缚自己的多重枷锁,通过自由选择,从压抑中走向觉醒和重生。《人生的枷锁》和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中的“自欺”理论、“他者”理论、自由伦理观等均有契合,可以说是一部很好的存在主义作品。  相似文献   

4.
周远喜 《师道》2005,(5):27-28
自从法国作家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问世以后,菲利普夫妇——对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苦人儿,就被永远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架上,成为“尖酸、刻薄、虚荣、势利、贪婪”的代名词,永世不得超生。然而,当我一遍又一遍地仔细研读《我的叔叔于勒》后,我越发觉得,不少参考书上对菲利普夫妇所谓“尖酸、刻薄、虚荣、势利、贪婪”的评析未免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著名美国华人作家白先勇的创作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白先勇小说描写了台湾特有历史年代的人物,渗透浓郁的历史沧桑感,我试着用尼采的悲剧观来解读白先勇的两篇小说。《永远的尹雪艳》中的尹雪艳,做着“永远不老,青春永驻”的美梦,是一个日神式的悲剧人物。而《孤恋花》中的娟娟是一个酒神式的悲剧人物,她在迷醉中完成了自己凄美的人生。  相似文献   

6.
作为英国著名的乡村作家,理查德·杰弗里斯在《捡橡果的孩子》中描述了工业革命后乡村里社会习俗的转变,并且刻画出两位主人公的悲惨人生,以及产生这样人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7.
《文学教育(上)》2014,(21):160-160
1936年,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第一次踏上巴西的土地,即被巴西的和平主义及人道精神所倾倒,写下《巴西:未来之国》一书。该书首次出版于1941年,其中文版近日由上海九久读书人和上海文艺出版社联合出版,并成为近期书市一大畅销书籍。曾在巴西生活工作了13年的中国驻巴西前大使陈笃庆表示:“虽然这本书的原著出版距今近70年,但它依然是一本全面了解巴西的最佳书籍。它不仅比纪实性文学更富有诗意、阅读性强,也是一本有远见的书籍。”  相似文献   

8.
雪屏 《当代学生》2013,(Z4):32-33
小说家的职责就是刻画人物,塑造性格,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若谁的小说不但不去关注人,而且将人符号化,那么他就是离经叛道——《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作者无疑便是这么一个家伙。保罗·柯艾略是个巴西作家,是我所知道的继亚马多之后最具世界性的巴西作家。他是那种善于用最传统的人、最传统的事以及最传统意义上的叙事手法,来创作最不传统的一位前卫作家。《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讲述了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故事:一个放羊的孩子圣地亚  相似文献   

9.
刊中报     
《成才之路》2011,(3):98-99
本书由著名教育家俞敏洪、张洪伟、周容编著,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18岁,人生分水岭。有些事18岁前不做,一辈子就来不及了;有些事18岁前做了,人生就会不一样。都说孩子个个都是天才,可为什么条件相当,他送给孩子的书:《最好18岁前就做过这些事》  相似文献   

10.
文章指出,毛姆的《人生的枷锁》中,神性与人性并非完全对立,它们从不同方面对人进行关怀,统一于每个人身上。菲利普虽然抛弃宗教信仰,但保留了基督教的道德观念;牧师大伯终身传教,却对尘世生活十分留恋。他们在神性与人性的漩涡中挣扎,只有当二者和谐一致时,才能感到幸福,反之,则很痛苦。菲利普与大伯的人生探索,为人们指出了心灵救赎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所有的孩子都要长大的,只有一个例外。”英国作家詹姆斯·巴里的童话名著《彼得·潘》是这样开头的。他所说的这个“例外”,是指他笔下的那个不愿长大也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彼得·潘——一个穿着用干树叶和树浆做成的衣裳的可爱的“小飞侠”。童话家创造了这个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12.
吉马朗埃斯·罗萨是最具影响的巴西现代主义作家,其短篇小说《第三河岸》被誉为拉丁美洲文学经典,通过一个看似荒诞不经、实则充满了象征和隐喻的故事,在等待与寻找的叙述模式中,探索人生的孤独境遇.  相似文献   

13.
海外文坛     
<正>川端康成《爱的人们》推出中文版日前,川端康成的短篇小说集《爱的人们》由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中文版。《爱的人们》是诺贝尔获奖作家川端康成的短篇小说集,收入《母亲的初恋》、《女人的梦》、《有关黑痣的信》等九篇短篇小说。《爱的人们》这部杰出的短篇小说集为国内首次翻译出版。川端康成的短篇小说细腻温柔,浑然天成,全书以"爱"为中心,描述了九个关于"爱"的微妙瞬间。川端康成是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1899年6月14日生于大阪。一生创作小说百多篇,中短篇多  相似文献   

14.
《人性的枷锁》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描述了主人公菲利普从九岁的童年时代起到约三十岁结婚期间的生活历程。在这过程中,他面临各种人生的枷锁,历经痛苦、挣扎和探索,逐步摆脱各种人生的枷锁,迎来人生崭新的篇章。本文以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为依据,通过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视角来解析小说中主人公菲利普在童年期、青春期成人早期和成年期前阶段这几个阶段的的心理成长以及人格特点,并由此解读菲利普逐步摆脱各种枷锁的心理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15.
巴西作家若昂·吉马朗埃斯·罗萨创作的小说《第三条河流》是一篇典型的现代派文学作品。早在上个世纪末,当时中国最具实力的四位小说家余华、苏童、王朔、莫言就曾联手推出过“十部对人生最有影响力的短篇小说”,其中《第三条  相似文献   

16.
《十八岁和其他》一文是台湾作家杨子的一篇书信体文章。杨子在长子东东十八岁生日之际,以自己深刻而具体的人生感受,围绕十八岁所关涉的人生话题,敞开心怀,诉说对孩子的理解、渴望和深爱,给了孩子一份珍贵的人生礼物。该文入选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  相似文献   

17.
台湾作家陈启佑的《永远的蝴蝶》是一篇抒情化倾向十分明显的短篇小说。作家以其独具匠心的构思和纯情诗化的语言在虚实之间自如旋转,营造唯美伤感凄凉的环境氛围,讲述一个凄美悲伤的爱的故事,读之令人嘘唏感叹。本文从文本的解读出发解析作品在尺幅之间所蕴含的丰富深刻的主题意蕴和独特唯美的艺术构思,以求思索人生的一些问题,更好地把握人生、创造人生。  相似文献   

18.
<正>万方:文学是一种自我表达常怡:用故宫的神兽给孩子造梦孙鱼和左昡:写给中国孩子的故事诗人童子:儿童诗是属于孩子的浪漫主义青年作家刘汀:在文学中认识自我、认识世界超侠:永远葆有童真,永远热爱科幻“90后”儿童文学作家常笑予:家庭土壤中孕育的文学梦  相似文献   

19.
小说《黄金罗盘》是作家菲利普·普尔曼代表作《黑暗物质三部曲》之一,并且赢得了卡内基儿童文学奖和英国儿童文学最高奖"卫报小说奖"。菲利普·普尔曼(Philip Pullman,1946—),英国当代著名作家,其擅长运用维多利亚时代的创作手法,对民间故事进行加工或以此为写作基础,进行奇幻文学的创作。本文通过对小说《黄金罗盘》进行分析,探讨作者菲利普·普尔曼在奇幻语境中赋予作品的深刻含义。  相似文献   

20.
1919年,鲁迅写过《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90多年后的今天,作家陈祖芬又写了一篇文章——《浩良:我们现在怎样做孩子》。在这篇文章里,作家写了北京一位中学生张浩良成长的故事。张浩良的成长是闪光的。2009年5月,他参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