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余蕾 《文教资料》2007,(24):103-106
唯美主义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纯美的艺术形式营构、对自我人性的充分肯定和对世俗的睥睨对抗。张承志的小说创作,以其诗画美与音乐美交融的艺术形式、张扬完满人性和疏离世俗人生的生命态度,与唯美主义创作理念不期而遇,体现出明显的唯美主义倾向。但是他的这种倾向又不同于西方和中国二三十年代的唯美主义,他没有表现颓废、享乐的思想,在他的作品中充满着对人性、人道的追求以及对生命、自然的热爱。这些都使得他具有一种超然的气质。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的小说把表现人性作为创作中心,把审美的思想当作完善人性、弥合人性的手段,通过审美的途径实现人性的完美,从而实现改造国民性的政治理想,恰恰是因为这种审美意识的差异,使他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异”军。通过分析沈从文小说的人性美,揭示作者坚持表现人性美,讴歌自在、自得的人生,追求一种“优美、健康”生活的创作思路。  相似文献   

3.
光盘小说具有明显的现实主义内涵,光盘在小说中以探求追问的姿态发掘人性,人性是光盘小说的核心。他在作品中以直率的态度关注现实,通过扭曲变形的手法表现人在社会中被挤压、撕扯的状态,表现出欲望的膨胀与失衡,对失控的人性欲望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时他也给人物以出路,塑造了一些对抗失控欲望的逆行者,表现出人性的信任,寄托着理想。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的小说《边城》是中国现代文学牧歌传统中的顶峰之作,真正寄寓着沈从文的审美追求,完美体现人性美、风俗人情美融注于自然美中的审美意境,建构了一个属于他的“湘西世界”,反映了“优美、健康、自然而叉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  相似文献   

5.
在金庸的作品中,舍与得是人生中的一个大问题,他在刻画人生境界时,经常突出这一哲理的重要性,而落实到具体情境之中,故事的展开又有无心之舍和有心之舍的不同,前者体现在故事发展的自然流程中,后者则带有一定的可操作性。然而,舍与得也有其复杂的多元性,因而金庸在小说中界定为人性之正、人性之常。金庸以小说来表现佛理,作者不是刻意谈理,因而也就体现出形象与理念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6.
在20年代的中国社会,当沈从文以童年的目光去观照外在世界时,他发现了扭曲、丑恶的人性是都市生活理所当然的通行证;而当他以都市文化人的眼光去反观湘西童年生活时,他无可避免地发现了其中的荒蛮与凄凉.沈从文的主体人格在现实中惨遭否定.面对这种困境,沈从文在他的作品中营造了一座理想的“希腊小庙”,供奉起为其认可和珍惜的所有价值等级和他所有追求的精髓部分的“人性”.然而,沈从文毕竟背负着人生许许多多的悲剧体验,他无可避免地将这种悲剧体验通过他的作品传达出来.所以,完美的人性、理想的生命最终都被作家亲手葬送,作家无法挽救他的理想生命们,因为他根本无法自救.沈从文以一种朴素的语言、隽永的文风表现着自己对这个不尽完美的世界无可奈何的悲愤和绝望,表现着他所有关于人生和生命的悲剧体验.  相似文献   

7.
在福建小说创作中,邓韶征的作品极具风格特色。他的小说创作贴近现实、贴近生活,对社会对人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忱和关注,折射出作者对理想的不懈追求。文章从一个侧面入手,对他的作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深度把握,进而探求小说创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福建小说创作中,邓韶征的作品极具风格特色。他的小说创作贴近现实、贴近生活,对社会对人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忱和关注,折射出作者对理想的不懈追求。文章从一个侧面入手,对他的作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深度把握,进而探求小说创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浅析《边城》中的人性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边城》从男女之间的情爱、祖孙之间的亲爱、邻里之间的互爱三个方面,塑造和表现人性之美,多角度诠释沈从文先生所追求的:“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相似文献   

10.
柳永词大多人性人情的讴歌礼赞,是一部人性觉醒的乐章。它所表现的是人性觉醒后人的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执着的人生追求,明耀着人性的光辉。柳永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的文学精神去表现市民的情感世界和精神追求,正是重视人,要求人的感情、意志、欲望以及理想人格受到应有尊重的人文主义思潮的萌芽,是人性觉醒的春雷,是柳永人格、精神的升华和人生的超越,最终实现了自我的人生价值和公众的社会价值,因而得到人民普遍的喜爱。  相似文献   

11.
康妮是劳伦斯最后一部小说<查特莱夫人的情人>的女主人公,也是其笔下最成功的女性形象.她在人性、血性和柔情的召唤下执着地追求着真正的爱情和完美的人生.在历经了女王、女奴到女人的蜕变过程后,她终于凤凰涅槃,成为了文学史上最完美的女性形象之一.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三个阶段论析池莉的小说创作,认为其小说创作反映了中国城市居民的一种生存状态,细致地表现了转型期中社会市民阶层的形成与状况,具有独特的认识价值。在一个发展商品经济、追逐物质实利的时代,池莉的小说所构造的人生模式,既不排斥世俗的生活追求和享受,又主张对人生的欲望有所节制和超越,具有一种警醒世道人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山本》是贾平凹的一本秦岭之志,"山本"即山之本来,作者的本意是为秦岭写志,却又道出了"人之本来"。生活于秦岭山区的人们,他们的打打杀杀、明争暗斗占了作品的很大一部分,对他们的描写,展现出极具地方特色的国民性山民的不同面孔,暴露了他们作为人所具有的原始人性和欲望。小说中作者以兽喻人,揭示出人身上所具有的兽性。在对人性的揭示与历史的描写中,融入了对人生、命运的感悟,在历史的碎片中探索着生命的秘密。  相似文献   

14.
王鲁彦乡土小说包含着多重的美学意蕴,作者倾其真情悲叹小人物的命运,在对故乡意象的审美创造和乡土民俗的描绘中,寄寓着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和审美理想,并且真切地表达对正直、质朴的人格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15.
爱伦·坡是侦探小说的鼻祖,科幻小说的先驱,也是恐怖小说大师,象征主义先行者。此外,爱伦·坡还是一个完美主义者。爱伦·坡的小说在被众多翻译家及读者分析、解读时,往往关注的是他营造的哥特式的氛围,荒诞、怪异的情节,离奇却又合情合理的结局,以及他对人性等诸多事物的黑暗面的淋漓尽致的刻画和描述,却忽略了他作品中的完美主义情结。在《阿芒提多拉的酒桶》中,他延续了大众所熟知的黑色的、阴暗的、诡异风格,同时也将他力求完美的观念——即凡事追求尽善尽美的极致表现和态度严丝合缝的蕴于其中。笔者着重分析爱伦·坡是怎样将他的完美主义思想和文章内容紧密相结合的。在故事情节中,主角性格中的完美情结达到极致,不得不说这是由于作者性格及思想中的完美主义的影响。本文以分析文中的完美情结,来说明作者的完美主义情节确实存在。  相似文献   

16.
在小说《边城》中,沈从文先生用优美古朴而又略带忧伤苍凉的笔调为我们构筑了一个质朴而又清新的世界,表现了"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使我们真切感受到了湘西自然、民风、人性的美丽。  相似文献   

17.
以往对于汪曾祺小说的研究,都是强调其表现生活平淡恬静、和谐温馨的特征。这也确实符合作者对其小说的自述。由此出发,评论界多是注意其创作中正面表现上述内容的作品。但实际上。他有许多小说恰恰是从相反的方面着手的,即通过对生活中许多不如人意的残缺现象的描绘,激起读者对人生美好、温馨一面的期待和渴望,这些作品成为作者完整表达其人生观念与审美追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小说观念是文人在小说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对小说的理解和认识。"五四"时期最有影响的小说观是文学研究会所提倡的"为人生"的小说观,它要求小说表现人生、指导人生,内含着对启蒙现代性的诉求。创造社所信奉的"为艺术"小说观注重艺术的"美"和"真",追求艺术的主体性和自律性,显示了小说对审美现代性的追求。"鸳鸯蝴蝶派"所主张的"游戏消遣"小说观则重视小说"大众化"和"平民化"的审美品位,表达了小说对世俗现代性的追求。三者既互制又互补,正因为有了他们的三边对峙,才相对完整地构筑起"五四"小说的现代性空间,彰显了"五四"时期小说对现代性的多维度诉求。  相似文献   

19.
30年代的沈从文开始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文学理想:“探求民族品德的消失与重建”,并在他的“湘西”作品中不断努力进行新经典的重造,探索重建健康完善的人生的可能。在其30年代小说的巅峰之作《边城》中,沈从文将他的经典的营造推到极致,建构了一个近乎完美的桃源世界,表现了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但这个桃源世界却悲剧频仍,沈从文梦断边城。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对中国现代文学最大的贡献,在于他从作品到理论构建了“湘西世界”。如诗如画、恬静淡远、风格独具的“湘西世界”是沈从文独特的功利原则和美学观的显现。作者生命赖以生成的那一方偏远的水土养成了其向美求善的生活理想,而都市文明的虚伪势利的现实又撞破了其梦幻。这是沈从文构筑其理想的“湘西世界”的根本动因。《边城》是沈从文湘西小说的代表作.是“湘西世界”优美、健康、自然的人生形式的深刻表现。《边城》是一首人性美的颂歌。作家所着力表现的是一种超越“自在”的“自为”性的生命形态。在“边城”里.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于生命完美的形态中。而翠翠、二佬、大佬对于自由爱情的幻想和追求。则体现了他们生命中的自由意志和纯粹神性.表明他们是新一代湘西古朴人性的继承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