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桥之美》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语言充满诗情画意,极富表现力.教学这篇课文重点不能放在对文体写作方面的探索,而应该从欣赏美的角度来体验桥与周围环境所形成的那份和谐美.本教学案例依据“交流预习”、“研读共赏”、“拓展延伸”、“归纳总结”四个板块,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的画面美和语言美,进而拓展到生活中的“桥之美”.  相似文献   

2.
诸春雷 《教师》2013,(36):112-112
一、案例介绍 《桥之美》这篇小品文蕴涵有很强的美学知识,又是一篇自读的说明文,所以我原先只打算把它当个练习来练练:先巩固一下所学的说明文知识——说出说明对象和说明内容以整体感知全文,然后重点细读4~6小节,找出文中所举的例子,最后从例子中分析出作者所阐述的关于桥的美学原理,让学生借此谈谈学此文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桥之美》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阐述了作者对“桥之美”的认识和看法。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语文具有重要的美育功能。语文教学中的审美不是吟风弄月,附庸风雅,而是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形成健康的审美趣味,培养创造美的能力。语文教学的审美化就像溶于水的白糖,不露痕迹,但喝上一口却清冽甜美,滋润心田。师:同学们,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我看过一部外国故事影片《桥》,影片中的桥凌空飞跨,把两岸险峻的山峰连在一起,构成了一道美丽的奇观。(教师点击鼠标,屏幕映出一座美丽的桥,几个游击队员历经艰险终于接近这座桥,他们正被这座桥的美丽所迷醉。这座桥的工程师也在深情地注视着这座自己设计的桥。一游击队员“:美…  相似文献   

5.
李晓雯 《学语文》2012,(3):26-27
执教《桥之美》,是应邀参加浙江省特级教师年会上的初中语文教学观摩活动。选教这篇课文,其中一点是为了比较好地体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倡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操",  相似文献   

6.
一、解读文本1.认识课文。《桥之美》是著名作家吴冠中的一篇美学小品。文章在让人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也获得一些美学常识。其中极富表现力、感染力的语言也是值得学习、借鉴的。2.领会编者意图。《桥之美》安排在以建筑园林、名胜古迹为主题的说明文单元,打破了过去说明文单元单调、枯燥的格局;又放在《中国石拱桥》一课之后,既方便进行比较教学,又方便学生归纳小结、拓展延伸与桥相关的知识。因而,上好上活这一课很重要,也很有必要。二、教学思路依据以上分析,教学时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课文,欣赏画家…  相似文献   

7.
(课前播放吴冠中简介及其作品视频短片.) 一、感知“桥之美” 师:同学们,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和大家共同进行一次寻美之旅.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吴冠中的小品文——《桥之美》.这节课,我们先来一个基础知识抢答赛.第一个环节是读出加点字的读音. (师屏显生字词,指导学生认读识记.)  相似文献   

8.
9.
一、教师及教材编者对《桥之美》文体的误读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桥之美》是著名画家吴冠中写的一篇文章。笔者曾听不同层次的十几次教师执教过这篇课文,其中不乏高级教师、省优质课获奖者。从他们的教学设计中都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缺乏文体意识,有的环节像是学习说明文,而有的环节则像是研读散文。以下这一组教学问题设计就比较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0.
《桥之美》是一篇独特的说明文。作者吴冠中以美术工作者的独到视角,引领读者用“另一种眼光”——完全从审美的角度去看桥,这给学生带来了全新的阅读、审美体验。文中揭示的变化、对比、衬托、和谐等美学原则,不仅适用于桥的审美,也适用于其他审美活动。像这样以揭示美学原则为写作目的,对学生直接进行审美教育的文章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极为少见。本设计意在通过搜集、阅读、交流、讨论、体验、创作、探究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桥之美,提高艺术审美能力,力图将审美教育和审美体验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并延伸至课外。  相似文献   

11.
词语绝不仅仅是表达的工具,它首先是思维的工具,思想的工具。词汇丰富,全盘皆活;词汇贫乏,一切皆空。百年语文,双重错位。语文课本必须编文选文,双管齐下。语文教学应当以书面词语为核心,以联词组段为抓手。  相似文献   

12.
<正>偶尔客串一下初中语文课堂的评课者,发现初中语文教师在学生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上很努力,这一点值得高中语文教师学习。但是,对于文本的研读上,有时候会失之两端:有的好发掘微言大义,过度细度;有的游离于表面,走不进语言深处。一位老师执教吴冠中的《桥之美》,对于作者描述的各种桥的美视而不见,语焉不详,却按照说明文的教学思  相似文献   

13.
正《桥之美》一文,虽然描写了形态各异的桥,但无论从语言、景物,还是审美来看,较之其它说明文有诸多不同之处。严格来讲,这是一篇说明性质的小品文,作者以绘画者视角,从空间构图、情感抒发、语言感染力三方面来展现"桥之美"。一、文字如诗,品读其美《桥之美》一文摆脱了一般说明文重视逻辑与科学说明的桎梏,运用美学构图来描写桥的不同形态。(一)品读诗意。在这篇说明文中,作者没有给"桥"下标准化的定义,也没有列举数字、建造特点,而是从"桥"的整体美感入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画家吴冠中,以画家特有的审美标准和眼光,在《桥之美》中向我们阐述了桥在不同环境中所具有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即“扮美”的特点。这种特殊的说明角度,决定了文章对说明对象———桥的阐述,不是从“科学”的层面进行分析、解剖的,而是从审美的角度进行解说的,所以作者所选用的说明的表达方式等也与传统的说明文有较大区别,我们称之为“另类说明文”。它们语言优美生动,文体却模糊,既不像传统的说明文,也不像散文,因此,往往被称为说明文中的小品文。下面就具体说说怎样赏读这篇说明文。你可以把《桥之美》当做一幅幅美术作品来欣…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说明文单元选人了画家吴冠中先生写的一篇美学小品文<桥之美>,主要介绍画家眼中的桥与环境搭配的美学原则.他从画家的角度介绍了自己喜爱桥的原因,作者在第三段说:"我之爱桥……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相似文献   

16.
[教材与学情] 这篇课文安排在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这一单元是都以“战争”为主题。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对战争的了解与认识,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有记述正义战争的胜利,有谴责非正义战争的残酷。要求学生学习时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辨别真善美、假恶丑。  相似文献   

17.
课堂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2007年11月,我们以解决学困生和学生厌学问题为宗旨,开展了以导学稿为载体、四步导学教学法为模式的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8.
桥之美     
1.米约高架大桥(法国塔恩河谷) 被称为“世界第一桥”的法国米约高架大桥(Millau Bridge)可以说是人类的建筑奇迹,跨越塔恩河谷。全长达2.46公里,却只用7个桥墩支撑,其中2、3号桥墩分别高达245米和22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两个桥墩。大桥最高点达到343米,超过埃菲尔铁塔23米。  相似文献   

19.
诵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把重要的钥匙,学生在诵读中能够有所感知,增加积累,形成语感。散文教学设计要以诵读教学为主线,将传统的语文教学理论与先进的课程理念融为一体,让语文课堂上有琅琅的读书声,常读常新,让课堂组织既有效,又自然。  相似文献   

20.
“五步导学”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以“教”为重点,教学始终在低效徘徊,而现代语文教学则强调以“学”为重心,而且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以期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叶圣陶语)的高境界,取得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钱梦龙先生提出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主”式教学理论为提高现代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能力找到了科学的操作方法;语文教材中“课内自读”类课文则为我们创造性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供了好的范文。所谓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