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汉语词典》:“马后炮:象棋术语,借来比喻不及时的举动。”僻源》同条:“譬喻失时无效的动作。”《汉语大词典》同条:“原为象棋术语,借喻不及时的举动。”笔者以为,以上诸说,比喻不当。  相似文献   

2.
所谓"惯用语",《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熟语的一种。常以口语色彩较浓的固定词组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多用其比喻意义,如‘开夜车'、‘扯后腿'、‘卖关子'等。"现把一些常  相似文献   

3.
<正> 比喻造词法是修辞学造词法的一种,许多学者都承认汉语里有许多词是用比喻造词法创造出来的。任学良先生的《汉语造词法》中说:“比喻造词法的特点是,用他事物的形象来指称本事物,而且本事物并不出现。这就是修辞学上的‘借喻’。……比喻式的词只能借喻体表本体,不然就是造句,不是造词了。”任先生在该书中还讲到比喻造词法,孙常叙先生的《汉语词汇》和王勤、武占坤先生的《汉语词汇》都称为比拟造词,和他讲的相同。限于条件,我们没看到过这两部书。近读史锡尧先生的《动词、形容词的比喻造词》,觉得对什么是比喻造词,认识并不一致,对某些具体词例的分析也并不尽同。史先生说:  相似文献   

4.
俗语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陕西方言多说“礼轻人意重”,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比喻礼物虽少,但情意却很重。甘肃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成语词典》:【千里送鹅毛】“俗语:‘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审。’宋·苏轼《扬州以土物寄少游》涛:‘且同千里寄鹅毛,何用孜孜饮麋鹿。比喻礼物虽轻而情意深厚。’”  相似文献   

5.
初中语文第一册《批评和自我批评》一课“思考和练习”二是这样的:“本文用了哪些比喻、格言和成语?它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笔者以为这一提法使成语、格言、比喻相互对立起来,彼此毫无关联,有必要对三者关系作一辨析。先谈成语和格言的关系。查<辞海》,成语的定义是:“熟语的一种。长期以来惯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词组或短句。在汉语中多数由四个字组成。组织多样,来源不一。有些可以从字面理解,如‘万紫千红’、‘乘风破浪’等。有些要知道来源才懂,如‘愚公移山’、‘守株待兔’等。格言的定义是:“可为法式的言语,常指具有教育意义的成语。如‘满招损,谦受益’。  相似文献   

6.
一、“失时”范进进学以后,准备参加乡试,“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道:‘不要失了你的时了!……’”什么是“不要失了你的时了”呢?语文课本未注释,陆澹安《小说词语汇释》也无“失时”条目。查《辞源》,在“失时”条下注有:“①错过时机。《论语·阳货》:‘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②无定时、《左传·庄》二十年:“哀乐失时,殃咎必至。”联系上下文,这两个义项都不适合。与②义项风  相似文献   

7.
<正>俗语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陕西方言多说"礼轻人意重",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比喻礼物虽少,但情意却很重。甘肃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成语词典》:【千里送鹅毛】"俗语:‘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宋·苏轼《扬州以土物寄少游》诗:‘且同千里寄鹅毛,何用孜孜饮麋鹿。比喻礼物虽轻而情意深厚。'"[1]《辞源》一:【千里鹅毛】"比喻礼物轻而情意重。"宋黄庭坚:《山谷外集诗》注十:长句谢陈适用惠送吴南雄所赠纸:"千里鹅毛意不轻,瘴衣腥腻北归客。"[2]《辞海》【千里鹅毛】解释、举例跟《辞源》基本相同,引文、例句省略[3]。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千里送鹅毛,解释、举例综合了《辞源》和《辞海》亦省略[4]838。毛学河、倪文杰主编《现代成语巨典》【千里鹅毛】"从远地带来的极轻微的礼  相似文献   

8.
一嘴歇后语     
曹延标 《小学生》2008,(4):9-11
在作文课上,白老师说:"要想把句子写具体写生动,可以用比喻、对比和夸张等修辞方法。例如,形容人坏,可以用成语‘令人发指’、‘横行霸道’、‘祸国殃民’等,打比喻形容这个人的坏,如毒蛇猛兽,似豺狼虎豹。电影《刘三姐》里有这样  相似文献   

9.
《咬文嚼字》 1996年第 7辑符泊《一词不慎 ,致人于“死”》中说 :“《新民晚报》 1995年 6月 2 2日社会新闻版的一条标题令读者惊愕与惋惜 :‘徐虎死了吗 ?’”并说 :“读者的惊愕与惋惜是有道理的 ,因为那条标题赫然是 :‘徐虎身后劳模成行。’‘身后’是‘死后’的意思 ,这是常用词 ,如‘身后萧条’ ,《现代汉语词典》《辞海》也都只有这一个义项。”进而断定 :“根据这一词义 ,标题的意思显然是 :‘徐虎死了 ,后继有人。’”还是“可是细读新闻 ,读者又由惊转喜 :徐虎并没有死 !原来报道的内容是说 :榜样的力量产生了‘徐虎效应’ ,现在…  相似文献   

10.
曹作国 《语文知识》2000,(10):63-64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第一册《语文》在第246—247页汉语知识(词汇、多义词、同义词、反义词)一文中,谈到多义词时写道:“一个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中,有一个是最初的常用的基本义。通过基本义的比喻用法而逐步固定下来的新义,是比喻义。例如‘帽子’的基本义是‘戴在头上保暖、防雨遮日光或做装饰的用品’,后来用它比喻‘罪名和坏的名义,,例如说‘对同志乱  相似文献   

11.
说“鼎新”     
在以词解词时,我们要注意双方词义的适用范围是否一致。先请看《现代汉语词典》‘革故鼎新’条:‘去掉旧的,建立新的。’又‘革新’条:‘革除旧  相似文献   

12.
《世说新语·排调》:诸葛令、王丞相共争姓族先后,王曰:“何不言‘葛王’,而言‘王葛’?”令曰:“譬言‘驴马’,不言‘马驴’,驴宁胜马邪?”余嘉锡说:“凡以二名同言者,如其字平仄不同,而非有一定之先后,如夏商、孔颜之类,则必以平声居先,仄声居后,此乃顺乎声音自然,在未有四声之前,固已如此,故言‘王葛’、‘驴马’,不言‘葛王’、‘马驴’,本不以先后为胜负也。如公谷、苏李、嵇阮、邢魏、徐庚、燕许、王孟、韩柳、元白、温李之类。”(《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792页。)准此,《楚辞》中兰蕙、兰芷、荃蕙、草木、云霓、霰雪、鸾…  相似文献   

13.
<正>刘恒友《是"不假思索"还是"不加思索"?》(载《中学语文》2013年第10期,上旬刊。以下简称"刘文"。)中说:"查阅《辞源》《辞海》《汉语大词典》等大型工具书,皆不见‘不加思索’的身影。"又说:"‘不假思索’作为一个成语,有其源渊;而‘不假思索’之所以不见各大词典,因为它不是一个词语,至多是一个短语。看来成语库中只有‘不假思索’,而‘不加思索’则是人们‘不加思索’的必然产物。"这里主要讨论两个问题:第一,刘文认为成语库中没有"不加思索",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有。第二,刘文认为使用"不加思索"是误解误用,我的回答是——"不加思索"使用正确。这仅是个人  相似文献   

14.
《宛署杂记》卷五:“胡同,本元人语。字中从胡从同,盖取胡人大同之意。”张清常《漫淡汉语中的蒙语借词》:“‘胡同’在蒙语中本是‘水井’。”二说不尽同:一说取会意,一说取谐音。有一点相同:“胡同”一词出自胡人或具体作蒙古人。元人杂剧中,“胡同”一词屡见。《小尉迟》第一析:“你便有那银山铁壁数千重,杀的你人似血胡同。”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以“注意”形式强调:“表示原因,一般用‘因为’不用‘为了’。”郑文贞等《语病汇析》也说:“‘因为’是连词。表示原因,‘为了’是介词,表示目的。二者作用不同,……二者分用既成趋势,还是分用为好。”马真《简明实用汉语语法》认为下例是病句:“八一队这次为什么失败?我看不是为了别的,而是因为有了十比零的绝对优势而疏忽大意了。”马真说:“‘为了’应改为‘因为’,以便跟下文‘而是因为’相一致。”事实上在这种情况下用“为了”的说法较常见:  相似文献   

16.
近日《北京日报》刊登刘一达先生文章指出,由冯小刚主演的电影《老炮儿》单就片名来说,他认为"老炮儿"这个词有商榷之处。"老炮儿"是北京土话。影片简介中说:"‘老炮儿’在北京话中,专指提笼架鸟、无所事事的老混混。"他认为这是误解,根据影片塑造的六爷形象来看,"老炮儿"应该是"老泡儿"。在北京土话里,压根儿就没有"老炮儿"这个词儿,只有"老泡  相似文献   

17.
读了《中学语文》一九八二年第六期刘法绥同志《“死马当活马医”探源》一文后,有如下不同意见。“死马当活马医”,古人但云“死马医”。据宋人朱翌《猗觉寮杂记》下集载:“‘死马医’自唐已有此语。《传灯录》云门举扬亦用此语。其初出《郭璞传》“……世俗无可奈何尚欲救之者谓之‘死马医’。”朱翌这段记载,不仅指出了该语的出处,使用情况,还指出了它的比喻意义。《晋书·郭璞传》,讲得十分具体生动。郭璞避乱东南,造访将军赵固。“会固所乘良马死,固惜之,不接宾客。璞至门,吏不为通。璞曰:‘吾能活马。’吏惊入白固,固趋出曰:‘君能活吾马乎?’璞曰:‘得  相似文献   

18.
育儿博客     
《母婴世界》2008,(8):122-122
赶快加入"育儿博客"的行列,把宝宝的生活、育儿的快乐,移植到"网络"这方肥沃的土地上,让大家一起分享你家宝宝的成长札记。博客地址:http://blog.cil23.com。"马后炮"选自:快乐多多伴我行http://blog.cil23.com/haixu-duoduo最近多多喜欢上了象棋,把象棋重重地摔在棋盘上听"叭叭"的声音;把象棋搭得高高地,然后再一举"摧毁";把象棋丢在地上滚来滚去;把棋盘拿在手里晃来晃去……看多多这么兴致勃勃,多妈便想顺势教他认识一下各个棋子。多妈在棋子里选了一匹"良驹"摆在多多面前让他认:"马,马,这是马……"反复说教之后,多  相似文献   

19.
陶炼 《语文学习》2024,(3):77-78
<正>《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旋涡”的释义是:“(1)气体、液体等旋转时形成的螺旋形。注意用于液体时一般作‘漩涡’。(2)比喻牵累人的事情……也作漩涡。”该词典在同一页对“漩涡”的解释是:“同‘旋涡’。”《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这样的处理似乎蕴含着两点意思:第一,“旋涡”作为主词条,应该是更常见也更规范的推荐词形;  相似文献   

20.
赵超  杨寅庆 《现代语文》2006,(8):124-125
“始”在古代汉语中是一个常用词。《汉语大词典》首条解释说:“始,开始;开端。与‘终’相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