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贾樟柯的电影打破了传统电影故事片和纪录片之间的界限,将纪实和虚构交叉并用,实现了对社会的独特观照,形成了自己的电影风格。我们通过他的十余部电影,可以看见中国近20年来社会发展的真实图景。贾樟柯电影关注的几乎都是处于社会边缘的人群或弱势群体,然而小人物也有大世界,看似波澜不惊的生活,底下却同样暗流涌动。而贾樟柯则将镜头对准底层,用直接纪录的方式呈现给观众一个并不平凡的世界。  相似文献   

2.
贾樟柯作为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通过底层人物的生活状况来反映发展中的社会,一直以独特的纪实风格记录变迁的中国,对底层人民的人文主义关怀是他的创作理念。本文在第六代导演突破第五代重重包围的基础上研究贾樟柯故事结构和声音处理方式,进一步研究贾樟柯电影的纪实风格。  相似文献   

3.
所有的电影都有主题,哪怕是自称“无主题”的艺术片。本文旨在探讨纪实类电影与虚构类电影在主题上的创作。  相似文献   

4.
流行歌曲是贾樟柯电影展示底层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是流行文化的象征符号。贾樟柯电影通过运用流行歌曲实现影片换面的转换,展现故事人物的情绪和心理,也促使文本获得诗意的传达。流行歌曲成为贾樟柯电影情节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贾樟柯的电影在纪录片的外衣下隐构潜行着鲜为人知的侠义情怀,本文尝试着运用影视艺术心理学的观点,从贾樟柯个人的独特成长经历切入,尝试探寻贾樟柯电影中侠义情怀的来源。  相似文献   

6.
当下影视作品呈现出回归个人的时代特征.贾樟柯电影聚焦中国社会底层现实人物,以部分底层人物的人生为缩影,为生活在大时代下的普通人树碑立传,表现中国社会变革中个人的生存现状.贾樟柯用影像记录社会历史发展,纪实性地呈现社会发展的历史现场,冷静而深刻地对整个时代进行在场式的整体表达,折射出中国人精神思想的转变.贾樟柯将电影回归...  相似文献   

7.
贾樟柯电影关注草根群体的生存状态和他们所处的文化环境,将草根阶层的特定文化符号加以展现,形成了独特的电影镜像集合。进而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电影纪实风格和成熟的电影艺术表现手法。因而,贾樟柯成为第六代导演的一个代表人物在国际电影界获得好评。  相似文献   

8.
贾樟柯电影的叙事策略与美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樟柯作为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其电影作品有着独特的叙事策略与美学内涵。本文结合贾樟柯的影片,分析总结贾樟柯电影的叙事策略,其中包括情节淡化与诗意美学、微观叙事与真实美学、边缘叙事与人文关怀,并结合当下的社会现实分析其影片中所蕴含的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9.
贾樟柯电影保持了一贯的艺术风格,特别关注草根阶层的生活现状,为他们的命运留下历史的印记。但是,在恒常中也有新的变化,从小城镇走向大城市,关注城市边缘阶层的人群。他的电影因而赢得了电影世界、观众世界的赞同。  相似文献   

10.
以贾樟柯为代表的第六代电影人,在电影观念和影像风格上有自己独特的美学追求:以个人化姿态直面当下中国的日常生活状态,消解经典性的电影叙事模式,以全新的电影思维和原创精神为正处于低迷状态的中国电影注入了新的活力,强调纪实、关注现实、注重个体经验的传达、开放性的叙事模式是贾樟柯电影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1.
以贾樟柯为代表的第六代电影人,在电影观念和影像风格上有自己独特的美学追求:以个人化姿态直面当下中国的日常生活状态,消解经典性的电影叙事模式,以全新的电影思维和原创精神为正处于低迷状态的中国电影注入了新的活力,强调纪实、关注现实、注重个体经验的传达、开放性的叙事模式是贾樟柯电影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2.
贾樟柯是第六代导演的杰出代表,其电影以独特的叙述视角切入现实人生,以人文主义的精神关怀现代人的生活状态。他以写实的镜头记录商业经济浪潮中社会底层人生的生存状态,关注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透视当下人的生活困境。中国社会三十年来的社会价值取向的变化得以立体的展现。因此,从社会文化学的角度解析其作品叙述所包涵的人文精神,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其作品的文化意义及其促进人的自由的永恒理想。  相似文献   

13.
贾樟柯的电影继承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叙事传统,并善于运用巴赞的长镜头理论及用现实主义的眼光忠实地记录草根阶层的生活。他的电影的叙事结构有一个渐进的变化过程,即由单线到双线等结构及交叉运用,并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14.
针对"第五代"导演的电影重新唤起去历史化场景和幻想式的、意识形态的象征统一,贾樟柯等"第六代"导演选择将破碎而无序的现实的种种寓言搬上电影银幕。以"县城"作为电影视角的焦点,以DV技术为拍摄媒介,贾樟柯的电影刻画了中国快速的社会和经济转型。本文通过考察贾樟柯电影中的"消失"、"拆除"和"移动性"等母题,探讨其对于现实的记录和反应。  相似文献   

15.
世纪之交,当中国电影不断趋于商业化的时候,贾樟柯以他独特的纪录电影风格步入影坛。他将镜头执著地对准社会的边缘人,客观地记录他们的生存状况,揭示他们的情感和心灵。贾樟柯为百年华诞的中国电影带来了一丝新风。  相似文献   

16.
引言贾樟柯曾说过:"当一个社会急匆匆往前赶路的时候,不能因为要往前走,就忽视那个被你撞倒的人。"在过去的10年里,他特立独行,在商业与创作理想的夹缝之中,凭借着个人生活体验和对电影的独特理解,倾力专注于历史变迁中的细枝末节,用独具特色的镜头语言,描绘着社会历史的变革,记录下社会底层"草根"们的生活现状,凸显了对弱势群体强烈的人文关怀,剖析了一代代人的精神生活,并以自己的方式来思考这个世界变迁的意义,诠释着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小武》、《站台》和《任逍遥》三部电影统称为贾樟柯的"故乡三部曲",它们拍摄的地点都是导演自己的家乡山西汾阳和大同,向我们呈现的是90年代的西北小镇上,挣扎在社  相似文献   

17.
历史演义小说,既要演史,又要演义,大概可以按照创作特点分为历史的小说化和小说的历史化两类,但无论是哪一类历史演义小说,都有虚构和纪实的部分,虚实相生可以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正是历史演义小说这种虚实相生的特点,才能够实现其寓教化于娱乐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虚构的虚构--对电影《英雄》主题的一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不赞成简单的批评电影《英雄》形式大于内容。我们以为:《英雄》用独特的电影语言,叙说了一个悲剧性的赵国版刺秦故事,它将史迁的传奇性刺秦故事虚构再虚构,流露出电影原创者与现今主流历史意识 ——“统一征服分裂”共谋的倾向,而不是与美国强权政治共谋。  相似文献   

19.
贾樟柯的电影一般被认为是以底层的视角来反映当前时代背景下底层小人物的生活状况。但是从叙事美学的角度来分析,贾樟柯的电影却又体现了一种对时间和生命的理解。通过镜头、符号、故事这三个电影叙事构成的重要成分的分析,我们会发现贾樟柯电影在叙事上暗含了另一种对于生命和时间的理解,他的电影是生活的忠实记录者,叙述的是生命的过程,用细微的眼光呈现一个个我们时常会忽略的生命过程和生命的本质——流失。  相似文献   

20.
贾樟柯独立电影作品的现实主义美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樟柯作为中国独立电影导演群体的典型代表,他的电影作品一经问世,便以其对时代背景下个体命运的人文关照和对新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的承袭,在国内外电影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对于贾樟柯的电影创作风格,电影界的评论褒贬不一,但他的作品带有极强的个人书写风格,传达出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也颇具独立意味.从贾樟柯出发,对其个人影像的美学特征和文化意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此为切入点探讨中国独立电影当前的发展情况和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