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实现中国梦的关系 当前,"中国梦",名列"热词"榜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从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深情阐发,到他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的系统论述,中国梦凝聚着几代中国人的夙愿,  相似文献   

2.
<正>一、让学生了解"中国梦"1.复兴梦。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总书记高调提出并阐释"中国梦",表示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小康梦。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  相似文献   

3.
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深情阐述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站在历史的高度,将百年多来的民族梦化作当前的中国梦,从而使"梦"成为年度最热、最火的汉字。毫无疑问,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靠人才,而人才的崛起,肯定靠教育。那么,教育界如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中国梦·教育梦"?实现"中国梦·教育梦",教育应该关注什么,应该达到什么目标,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本期,我们摘编了一组各界人士各抒己见的文章,希望对各位的思考与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在中国梦的丰富内涵中,"人"无疑是关键要素。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人民群众作为历史主体,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从最终意义上影响和决定着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少年月刊》2013,(Z3):6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伯伯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阐述了"中国梦"话题。他坚定地告诉我们,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梦,更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梦。  相似文献   

6.
"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中国人民的梦,也是大学生的梦。因此,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研究生,要抓住机遇,树立理想,钻研理论,勇于实践,担当起实现"中国梦"的历史重任,争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7.
刍议教育梦     
从古至今,从个人到国家,都会有自己的梦想,中华民族一直是一个热衷梦想的民族.老子"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儒家的"大同社会"、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康有为的"大同梦"……那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国梦又是什么呢?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那么,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一个"教育梦".  相似文献   

8.
"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梦。在中国迈向现代化的历史征程中,"中国梦"逐渐上升为整个民族、整个国家和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共识,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明确了"中国梦"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独特地位。"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要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9.
<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深刻阐述,极大地振奋了民族情怀、激发了发展自信、凝聚了中国力量。在全国各族人民朝着实现全面建成小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代表了新一届政府对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和信心。作为一个日渐走红的官方词汇,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主线,中华儿女一直为之奋斗的光荣梦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中国梦是中国气派的人间正道。放眼梦想,直面中国,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是中国的重大决策。在实现中国梦的冲刺中,实现教育梦是必然要求和历史使命,教育梦就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奏响更高更快更强的中国梦·教育梦旋律,本刊特辑《中国梦·教育梦》一文。  相似文献   

11.
<正>梦是美好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就在有梦、追梦、筑梦、圆梦的进程中前行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新时代,正确认识与努力实现这一伟大梦想,是每个中华儿女必须尽心竭力而为的大事情。一、伟大梦想由何演变而来伟大思想产生于伟大实践,伟大实践催生伟大梦想。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中国梦",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由此在亿万中华儿女心中引起共鸣。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用中国梦来描述中华  相似文献   

12.
"中国梦"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梦要依靠群众力量。群众路线是实践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基础,也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路径和桥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要始终坚持用群众路线铸就"中国梦",在依靠人民和造福人民中实现"中国梦",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汇聚强大的正能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3.
廖伟新 《生活教育》2014,(10):111-112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他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梦其实人人都有,只是每个人所追求的目标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14.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民族振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中国梦"的核心;人民幸福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追求,也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  相似文献   

15.
正2012年11月,习近平和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这一梦想传承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文明,概括了百多年来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体现了六十多年来民族全面复兴的伟大实践,更寄托了当下中国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中国梦"不仅是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奋斗历程  相似文献   

16.
国家领导人在参观《复兴之路》的展览后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即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国家的梦,人民的梦。伟大时代孕育伟大精神,既凝结着无数先贤不懈奋斗的光荣传统,更体现了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深深的民族情结和崇高理想。这样的中国梦精神,对近现代小学数学教育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中国梦"的感召下,如何深入推进并逐步实现青年学子成长成才的个人梦,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实现个人成长与民族复兴的统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打破传统,积极探索,为"中国梦"的铸就发挥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梦,价值魂"主要是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渊源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价值魂的历史渊源是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意识,两者之间关系体现在"梦之魂"。让"中国梦,价值魂"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把"梦之魂"真切落实到高校教育当中需要有多方面的努力。把"梦之魂"投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不仅让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让他们在人生道路上要坚定"中国梦"社会理想信念,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贡献和努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要实现这一伟大目标,需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不断发展先进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同时,"强国梦"包括"强军梦",需要人民军队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引领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规定性的统一使其成为自身。中国梦有质和量的规定性,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中国梦的质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代理想就是“中国梦”,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只有不断积累中国梦的量,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梦,从而达到中国梦的质和量辩证统一,使中国梦理论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