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义山诗句最风流 ,五十年华锦瑟愁” ,这是郁达夫先生对李商隐《锦瑟》一类无题诗的评价。李商隐的无题诗以深微朦胧的意境、恍惚凄迷的情感、断续迷离的意向、珠圆玉润的节律、瑰丽华彩的语言构筑了古诗从未有过的美仑美奂的境界 ,似是六朝诗歌的华美又比之蕴义精深 ,似是杜诗的深情又比之典雅 ,似韩愈之奇又避之险 ,似李贺之瑰而弃之诞。郁达夫先生称其为“最风流” ,实可为义山千古之下的知音。《锦瑟》取其首两字为题 ,这样的标题在李商隐诗集中还有不少 ,不少研究者都认为它们相当于《无题》诗。这些《无题》诗皆深情绵邈、典丽静工、…  相似文献   

2.
《西北师院学报》1983年第2期《<锦瑟>新论》论证了“《锦瑟》是一首自伤身世的音乐诗。”宋人有《锦瑟》写了瑟的清、怨、适、和四调之说;梁枢同志在宋人的基础上,仔细地研究了李商隐和音乐的关系,这些资料,有助于李商隐研究的深化;但他认为《锦瑟》就是记载李商隐“能以琴瑟演奏其身世之感”,是一首“音乐诗”,这一结论,却未免根据不足。《锦瑟》是李商隐的名作,千余年来,它吸引了无数人的注意。“一篇锦瑟解人难”、“独恨无人作郑笺”之叹,反而吸引更多的人去探索它的本旨。近三十五年来,除了原来的悼亡说、自伤说外,较新的有“倾向李党说”、“遗嘱说”,但这二种立论缺乏根据,本文不再论及。这里,先谈梁枢同志的新论,然后申述我的论点。  相似文献   

3.
对李商隐《锦瑟》一诗的解析,如今以钱钟书赞同的"自叙身世说"和王蒙的"无端"说两种观点最具影响。《锦瑟》与江淹《恨赋》、《别赋》在结构和艺术手法上相似,李商隐"意用事"的方法能够使《锦瑟》达到《恨赋》《别赋》的艺术效果。借助《恨赋》《别赋》来解析《锦瑟》,可知《锦瑟》的主题是"惘然",此可以成为王蒙"无端"说的一种佐证。  相似文献   

4.
李锐 《学语文》2011,(4):54-55
《锦瑟》(见卷首)一诗,李商隐在创作时到底想要表达何种情感,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却有探究、评价《锦瑟》一诗的权利,其实要读懂《锦瑟》就不能不了解李商隐和牛李两党的关系.就不能不明白李商隐终生仕途失意的现实.  相似文献   

5.
诗歌是诗人情志的独创性抒发,翻译诗歌时要求译者最大限度地把原诗的情、意完好地再现出来。《锦瑟》是李商隐极富盛名的作品。本文通过对两个译者在翻译《锦瑟》一诗时对意象、典故的处理方式探讨了如何尽可能地保留并再现诗歌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6.
《锦瑟》是唐朝诗人李商隐最富语言艺术魅力的诗歌之一,也是中国旧体诗中最难解的诗歌之一。一篇《锦瑟》倾倒大家,难倒大家。 《锦瑟》何以难解?本文试图通过当代流行的几种语义学理论:指称论,意念论,验证论和真值条件论对《锦瑟》等旧体诗的难解现象作一考察。 下面是《锦瑟》原文:  相似文献   

7.
晚唐诗人李商隐被称为最擅长写朦胧诗的诗人。他的《锦瑟》所表现出的朦胧之美。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关注,《锦瑟》的朦胧主要体现在多义的主题、朦胧的意境、迷离的意象、含蓄的用典和跳跃的结构。形成这种朦胧荚的原因既有社会的因素,也有作者个人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初读李商隐《锦瑟》,我们感受到的是意象的丰富与朦胧,以及诗中流露出的浓浓的抒情气氛,但怎么美又让人感到茫然。  相似文献   

9.
李辉 《语文知识》2015,(3):72-74
李商隐的《锦瑟》是一首美得艰难而迷幻的诗,虽题曰"锦瑟",因其取自首句发端词语,实为"无题"。此诗主旨本来就难以把握,扑朔迷离,诗人偏又不愿冠以明确、醒豁的题目,这便给读者的理解带来了极大的障碍。关于其主旨的解读,自然也是因人而异,众说纷纭,简直成了唐诗中的"哥德巴赫猜想"。这么一首连教师都难以读懂的诗歌选人众多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要让学生去欣赏此诗之美,其教学难度就可想而知了。《锦瑟》之难,难于上青天!有许多  相似文献   

10.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这首《锦瑟》是一首抒情诗,抒写因瑟曲而触发的身世之感,当是李商隐晚年的作品。开头两句:“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写瑟曲唤起诗人对华年往事的回忆,并因此而产生无穷的怅恨。《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锦瑟惊弦破梦频”。情境与此略有所近。“一弦一柱思华年”大体上相当于白居易的“弦弦掩抑声声思”;所谓“一弦一柱”,无非是“弦弦”“声声”的意思,乃是极言瑟曲对于感情的作用之强烈,是强调之辞。锦瑟每根弦上发出的声音,都令诗人忆起重重往事;他不堪回忆的  相似文献   

11.
李商隐的《锦瑟》是中国古代文人诗中解者最多、聚讼最繁的一首。通过“以诗证诗”的考证和对诗本文的解读可以看出,《锦瑟》诗实际上是诗人自弹瑟曲的一次心灵体验的诗性记录。诗歌表达了诗人弹瑟前由瑟形、瑟貌引发的年华感思,弹瑟中由瑟声、瑟境激发的浸染着诗人之情、积淀于潜意识中之心象以及弹罢瑟曲对幻象幻境的思味和“惘然”而致的心灵感喟。  相似文献   

12.
李商隐的代表作《锦瑟》历来为人们所乐道。在语文教学和课外阅读中,我们经常会欣赏到。初读《锦瑟》,感受如同梁启超在谈到李商隐的诗时曾说过的那样:“我理会不着,拆开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得到一种新鲜的愉快。”第一次读时,我真不知李商隐要表达怎样的感情,只觉得它的首联和尾联有种无法言说的美,哀怨但又有顿悟了的愉悦。  相似文献   

13.
李商隐《锦瑟》之所以扑簌迷离曲折隐晦,正源于作者复杂的创作心态,而那种复杂创作心态的深层,积淀着作者郁结日久的“情殇”情结,解开这一情结,对阐释《锦瑟》及与之相关的无题诗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文本分析,从创作心理学角度对李商隐“情殇”情结的形成及其对创作的影响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唐·李商隐《锦瑟》)古诗有题旨显露和意蕴深曲之别,李商隐《锦瑟》诗就属于后者。宋元以来,对此诗聚讼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说是追思令狐楚家中爱姬  相似文献   

15.
李商隐46岁这年以黯然的心情离开官场回乡闲居,写下了追忆生平的《锦瑟》,不久去世。我们从赏析《锦瑟》探寻李商隐对自己一生的感慨人生并不是一般文人眼中花前饮酒,月下吟诗的悠闲潇洒,而是一种磨练,一种感悟。  相似文献   

16.
<正>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的《锦瑟》向来以其"多义"、意境迷离朦胧而美,也一直让众多古典文学爱好者咀嚼吟赏,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求学阶段错过这么一首"经典",可谓遗憾之至。然放入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三,以高中学生的理解力,在他们有限的经历和理解体悟生  相似文献   

17.
陶晓跃 《师道》2005,(4):27-28
“一篇《锦瑟》解人难”(王渔洋《论诗绝句》)。《锦瑟》,李商隐这首七言律诗,仅仅五十六字,却引出历代诗家的纷纭众说,有的以为是歌咏瑟声的“适、怨、清、和”的音乐意境的;有的以为是为一个名为锦瑟的侍婢而作的情歌;有的以为是诗人悼念亡妻的挽歌;  相似文献   

18.
《锦瑟》是李商隐创作的一首名诗,"锦瑟无端""庄周梦蝶""杜鹃啼血""沧海明珠""良玉生烟",诗中的每一个典故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含义,都是诗篇题旨的形象体现。认真解读这些典故,有助于体会诗作之主旨及作者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19.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性,爱诗的人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但《锦瑟》作年不详,意境朦胧,就像一个大大的谜团,增加了学生鉴赏的难度。因此,教师有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20.
李商隐是中国文学史上有意识地用“无题”的方式来摆脱题目对作品内涵的束缚,使读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感受力和联想力,通过自己的体验去寻求解答,从而获得审美享受的诗人,《锦瑟》是代表作,辞藻精丽,声调和美,集中体现了李商隐无题类诗的艺术意象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