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大学生在学习生活、政治修养、道德选择、择业和就业等方面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价值取向功利化倾向。导致大学生价值取向功利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西方文化中的功利主义思想及当今社会的庸俗文化是导致大学生价值取向功利化的深层原因,市场经济体制及某些政策制度、教育体制的功利性是导致大学生价值取向功利化的直接诱因,同时,大学生自身不成熟的心理特点也是导致其价值取向功利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赵秀文 《文教资料》2012,(15):79-80
当前我国教育呈现出明显的功利性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偏向不仅导致了教育本然价值的异化、学生人格成长的扭曲,而且进一步固化了社会的功利倾向。因此,本文从价值重塑、实践纠偏、制度保证、文化引领四个方面寻求纠正教育功利性倾向的解决方案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当前大学生在人的价值实现方面出现了精神价值模糊化、生命价值危机化、价值主体自我化、价值取向功利化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确立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融合的原则,灌输兼顾社会发展和个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最大限度地实现和提升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思潮下青年学生的精神生活出现了理想信仰的世俗化、价值取向的功利化、精神世界的不断"宅"化等异化现象,其主要原因在于市场化的社会导致价值观的物化,日趋激烈的竞争导致教育理念的片面化,自我认同的危机导致主体选择的盲目化。超越当前青年学生的精神生活,必须重塑信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培育主体的自觉能力。  相似文献   

5.
高职教育人文取向探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利性和实用性成为高职教育的主导价值取向,而超越功利的人文价值取向则趋于淡化.高职教育应探求人文性,寻求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契合,兼顾受教育者的专业成才与精神成人,探求教育的功利性与超越性的平衡和谐.高职教育开展人文教育的路径是:转变教育理念;调整和改革课程设置;探索人文学科教学模式和管理方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6.
功利化的人才培养倾向导致现代高职教育体系中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呈现失衡状态.在对功利性的对抗和超越中,我们开始重新认识通识教育,并以其超功利性对失去文化底蕴的专业教育进行调整和重构,在实践维度上用通识教育的超越性去监督和指导现实功利,对功利化的价值认识体系进行重塑,以期从根本上改变高职教育功利化的培养逻辑,真正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教育正经历着一场变革。而有这场变革带来的新名词"教育产业"又无形中把教育与商业联系在一起。本文以教育功利化和功利性教育为线索。阐述了造成这种结果的历史、社会因素和表现,并且提出了改革措施以及面对这种趋势改革取得的一些成果。  相似文献   

8.
人所具有的这一切是需要借助教育来实现的,幸福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目的,教育存在的价值就是为了人,为了人的幸福。然而在现实教育活动中,教育的工具性、实用性、功利性的价值取向,使教育失去了本真的价值,导致了教育与幸福的背离。要还原教育的幸福本义,教育就必须要超越它的工具性、实用性、功利性,切实地做到“以人为目的”。  相似文献   

9.
论教育的社会超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适应论教育观的主导之下,现世性、功利性的教育价值取向主宰了教育实践甚至教育理论。着眼于超越的教育注重教育自身以及教育所培养的人对社会现实的超越与改造,表达了对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的追求。教育的社会超越价值,不仅表现为教育在理想层面上对社会现实发展的价值引导作用,而且具体体现为教育在实践层面上对社会现存状态的超越。由片面的适应论教育观到教育超越性问题的突现,教育理念的嬗变预示了一种无可辩驳的教育发展趋势:教育正在由社会生活的边缘走向社会生活的中心,成为推进社会发展的“轴心”。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学习功利化的心理机制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现在大学生学习功利化的现象,从学习动机形成和构成的影响因素方面分析了学习功利化的原因;从知识的价值和学习迁移理论及教育功能的角度出发,论证了功利性学习的危害性,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一、当前学生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1.学生评价方向的功利化 教育的功利化在我国有久远的文化渊源,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并借此改变自己的命运.这种教育功利性的倾向必然会导致功利性的教育.社会对学校评价的功利性是影响学校评价学生的外在因素,家庭对学校评价的功利性则是重要的内在原因.无论是社会、家庭还是其他因素,它们共同形成一种作用于学生观念的合力,从而影响学生的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12.
现代社会高度的社会分工和市场大潮中的功利主义逻辑,使人不再关注知识本身和人自身,而关注知识和人的功利性需要。作为培养人的事业,教育在功利化的进程中恰恰遗忘了作为鲜活的主体存在的个人。由此,教育就表现出功利性的显著特征,驱动了学校教育的实用性,教师的教学动机也呈现功利性,致使学生在教育中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功利性价值取向不仅是道德的一个必然维度,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一贯立场.但是功利性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道德和人类的“应然”道德相比很显缺憾.为实现对个体功利性道德的超越,我们应该对“现实的人”进行“人的应当”的伦理价值引导,并且在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的同时,加强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4.
电大学员的价值取向明显地由义务向功利转变,政治取向具有功利性,学习上的功利化现象更加明显,在人际交往上实用和互惠色彩更加明显.要采用正确的方法,引导电大学员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存在着一些新特点:成材动机上的个人主义倾向、价值取向上的功利化倾向、精神心理矛盾化倾向。针对这引起问题,要采取相对应的对策:加强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思想认识教育和心理卫生与健康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方位拓展思想教育渠道。  相似文献   

16.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存在着明显的功利化倾向。价值取向的功利化在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追求、学习选择、人际交往和职业选择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探究这一倾向的成因,我们可以发现教育体制的改革、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不良风气、西方文化的渗透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过度膨胀一定程度上都成了价值取向功利化的"温床"。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育的哲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思现代教育困境,乃在于教育已被作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之工具、国家竞争之根基、个人获得知识技能以求未来幸福之手段而倍受青睐。这就根本地决定了教育只能蜕变成工具性的驯化与生产,沦为职业的附庸和工具。而本真的教育绝非成“材”、成“器”之育,而是成“人”之育,因为教育的本义乃灵魂的触动、思想的唤醒、情感的充盈,从而德性的养成、善性的提升、精神的丰盈、最终人的生成。教育的工具化根源于其功利性的价值取向,这种功利性的价值取向则根基于主客二分的二元论哲学观。这是一种以控制、利用、改造自然进而控制、利用和改造人以及人…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尤其是教育科学研究领域出现了市场化、功利化、"科学化"、边缘化、私益化等诸种现象,教育理论研究者面临着身份危机与社会责任的缺失。通过教育理论研究来履行其社会责任,推动教育发展与社会进步,是教育理论研究者的本然要求。教育理论研究者应该追求"真理性"、"公共性"与"超功利性"的基本价值,以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和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19.
王玮 《教育与职业》2015,(2):143-145
美学精神体现着主体自身对自由与超越境界的追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客观分析基础课教学特点、存在问题和原因,并提炼美学精神的德育价值,探寻用美学精神的理念来重新审视和指导"基础课"教学,通过淡化教育的功利性,倡导轻松自由愉悦的教学氛围,改变灌输式的理论教育方式,发挥受教育者在教学和实践过程中的主体性,实现寓教育于无形,以推动"基础课"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20.
阐述学校教育评价强调的是教育价值的"增值"、即评价的最终目标在于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指出现实的教育评价中仍存在着诸如模糊认知教育评价的价值和意义、漠视被评价对象的主体性及无限放大的功利性取向等有悖于人全面发展的价值偏差。基于教育是一种有意义的活动、是关注与提升人生命意义与生命感受过程的认识,提出教育评价应在努力建构教育评价双方的主体性价值需求、在极力"张扬"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成为彰显学生价值的舞台主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