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创造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激活学生的思维一位教育家指出: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引导学生去发现真理。因此,衡量教学是否成功,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看他是否能启发学生进行思维。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是思维活跃的关键,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讲,教师导,学生提问、主讲,学生回答,这样不仅有利于改变课堂教学的气氛,缩短师生的感情距离,而且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学习物理变成一种愉快的情感交流。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才能勇于发现问… 相似文献
2.
3.
曾芳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5):62-63
高中物理对很多同学来说,是个较难的学科,逻辑思维能力要求高、公式多、难理解、难运用,所以对物理失去了兴趣,觉得学习物理枯燥无味,味同嚼腊。其实"物理呈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与生活联系紧密,家庭、学校和社会中都有大量可令学生感兴趣的物理问题。 相似文献
4.
5.
新课程的实施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生物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注重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新课程在内容上强调联系生活、社会、学生实际,在方法上强调探索、实践活动,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曾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不歇。"《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作文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然而,"作文难,作文难,难于上青天",这是孩子们在写作文时发出的感叹。当前,虽然课本上的作文命题已经宽松了很多,但据笔者了解,作文依然是教师和学生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好的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教师可以通过挖掘生活资源.让学生感受身边的数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结合生活实际.促进学生自主探索:运用数学知识.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8.
侯文娟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9,(7)
《数学课程标准》在论述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时,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小学数学与学生生活具有密切的关系,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小学数学内容的基础,因此,我们应该善于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和 相似文献
9.
10.
一、从生活中发现
“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课程理念决定生活化是小学思品课程的首要特征。儿童的世界是精彩的,也是纯真的。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资源,从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活动主题,在了解、认识、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态度、生活方式等,便会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庄遵环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2013,(10):87-87
本文从新课程提倡的"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教育理念出发,分析了初中英语教学走向生活化的必要性,探讨了初中英语生活化教学的途径,让英语融入学生生活,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实现英语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5.
《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12):36-36
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我校坚持开展丰富多彩 的社会实践活动。 消防冬令营活动。每当119消防安全宣传日到 来之际,我们都组织学生们学习消防教材、开展“身 边的火灾隐患”的社会调查、编写消防儿歌、参观消 防中队演习、上街发放消防宣传材料等等,通过开展 一系列活动,学生们增长了消防知识,增强了消防意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姜昌财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0,(6):117-118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课程。而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