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洵、苏轼和苏辙在唐宋八大家之中占据了三席,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奇迹,而苏轼兄弟间的真挚情谊则成为文学史上的另一美谈。苏轼苏辙之间大量的唱和诗即是明证。岐梁唱和只有短短三年,但在两人长达四十年的唱和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岐梁唱和诗,不仅在数量达到了两人间唱和诗总量的三分之一,并且留存了许多堪称经典的优秀作品,是研究二苏诗歌唱和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伟大的诗人苏轼,为世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他的《和子由渑池怀旧》是一首写给弟弟苏辙的诗。在苏轼的一生中,对他影响最大、与其感情最深、彼此唱和作品最多的,就是他的弟弟了。他们彼此视对方为生命中不可一日或缺的知己。"二苏"既是手足情深的兄弟,也是惺惺相惜的知己。如果要对他们兄弟二人当中的任何一位进行研究和评价,都必须要拿另一位来作为参照和比较的对象。本文通过对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这首诗的研究,揭示在波诡云谲的政治风云中,兄弟二人经历的跌宕起伏的命运以及复杂多变的情感历程。  相似文献   

3.
苏轼与苏辙,手足之情笃挚,思想观点一致。他们在“邅回一生中”、“寸寸弯强弓”的坎坷生涯中,彼此常以诗词唱和倾诉衷曲。苏轼给苏辙的赠答唱和诗词,现存二百多首,约占他诗词总数的十三分之一。其内容除了抒发兄弟之间悲欢离合之情,表达相互关怀慰勉之意外,有不少是吐露理想抱负,剖白政治见解和表达思想认识的,记录了苏轼思想活动的  相似文献   

4.
叶梦得与苏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梦得与苏过等苏轼后人有着深厚的情谊,文学史上有名的“许昌唱和”,由叶梦得主盟,苏轼后辈有三人参与,蔚为一时之盛;苏过等苏轼后人,事实上已成为叶梦得认识苏轼、走进苏轼、研究苏轼的重要窗口和桥梁。  相似文献   

5.
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游于苏轼门下,与苏轼经常进行诗文唱和,会饭雅集。不仅文学上的交往频繁,他们在政治上也同命运、共沉浮,形成了亦师亦友的关系。作为苏门文人,四学士在辞赋创作上都有对苏轼赋风的传承,同时也有新变和个人特色的体现。又苏轼鼓励门下文人大胆创新,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创作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正是在他的这种启发下,四学士及其门下文士们的文学风格丰富多彩,各有风骚,走上了迥然不同的发展道路,在北宋文坛上百花齐放。  相似文献   

6.
苏轼任职凤翔府签判期间及其前后,有数次长安之行。本文对苏轼在长安的若干行实进行考辨,对苏轼与刘敞的交往及石林亭唱和、北宋永兴军路的设置时间、苏轼离任凤翔府签判的时间等提出已见。  相似文献   

7.
小题·大做     
才子补缺宋代著名才子苏轼、黄庭坚、秦观、佛印情趣相投,经常唱和酬答,结伴游玩。一次,四人游一寺院,见墙壁上题有杜甫的《曲江对雨》一诗,因年代久远,其中"林花著雨胭脂□"句的最后一字字迹模糊,难以辨认。四人便商议要为这个字补缺。苏轼才思  相似文献   

8.
欧阳修与苏轼,是北宋文学及政坛上的重要人物。他们当中,一位是倡导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重要领袖,一位则是代表着北宋文学最高成就的文坛大家。二人推崇古文,提倡仁政治国,关系紧密,私交颇深。而苏轼的一篇科考之作《刑赏忠厚之至论》则是他们彼此相知的“契合点,”体现欧阳修与苏轼在仁政思想和文学风格(散文方面)等方面存在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9.
苏轼常常通过题目、序言、夹注的方式解释写作时的情况、作品中所引用的典故等方面的内容,这说明苏轼十分重视读者的感受,本文在分析说明这种情况的基础上,试图从诗歌的传统功用,唱和的需要和传播的需要三个方面探讨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乌台诗案"后,苏轼身心遭受重创。走向黄州的苏东坡,伤痕累累,心力交瘁。往日的报国壮志雄心、热闹应酬唱和,轰然在身边消失,一代文豪成了真正的精神孤独者。拙文试就苏轼《前赤壁赋》作一番探讨。一、寄寓深刻的思想矛盾赤壁之游,已是作者黄州谪居生活的后期。一方面是遭受重  相似文献   

11.
元稹、白居易的唱和诗为世人所称赞,其二人唱和之作不仅在当时社会轰动一时,而且对后世唱和诗歌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二人的唱和诗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写作手法和语言上都有着属于"元白体"独有的艺术特色。唱和诗在他们的诗作中有了新的意义,他们二人虽未开唱和诗之始,却将唱和诗推向了高潮。  相似文献   

12.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把苏轼贬居惠州的一段时光称之为“仙居”,并以之名章,但究竟内容为何,语焉未详。这是一个饶有兴味的话题。笔者以为,苏轼在地方官员庇护下所居合江楼时光以及与王朝云的风流缠缱的爱情、与友朋的诗酒唱和、抄书题品、种药浇蔬等赋闲生活是构成其仙居生活的主要内涵,这些也表现出苏轼一洗尘念,寂灭万想,物我两忘、潇洒自任的超旷态度。  相似文献   

13.
自高丽中后期始,和陶文学创作在朝鲜半岛盛行开来。论及韩国古代和陶文学创作类型,大致可分为:对陶渊明诗歌的直接追和、在苏轼和诗影响下的间接追和、产生于朝鲜文人间的唱和及从前代诗人创作中获得动机而进行的追和四种,其中苏轼对韩国和陶创作的影响最为巨大。相较于陶渊明,韩国文人的和诗中多了一份东坡式挣扎于魏阙与田园间的矛盾心态,申钦《和陶饮酒二十首》正是这样一种建立在苏轼和陶诗上的表达。对申钦和诗的分析,有助于进一步概括苏轼对整个韩国古代和陶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胸有成竹     
宋代有两位画家,他们的画在我国绘画史上被称为"文人画",他们就是大文学家苏轼和他的好朋友文同。苏轼不但文章和诗词写得好,而且书画也很有名。苏轼作画追求自我陶醉,他向文同介绍经验说:"画竹,必得成竹于胸中。"  相似文献   

15.
晁补之与苏轼交游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苏门四学士中,晁补之在创作上受苏轼影响最大。熙宁五年,晁补之20岁,在杭州始拜于苏轼门下,《七述》作于谒见苏轼之后。熙宁十年,苏轼离密州赴京,晁补之前往汶上谒见,并结识李常等人。元六年八月,苏轼赴颍州时,晁补之已在颍州任所。元七年三月,苏轼移知扬州,晁补之以“门弟子佐守”,公余诗酒唱和,见于篇什  相似文献   

16.
宋代著名才子苏轼、黄庭坚、秦观、佛印情趣相投,经常唱和酬答,结伴游玩。一次,四人游一寺院,见墙壁上题有杜甫的《曲江对雨》诗,因年代久远,其中"林花著雨胭脂□"句的最后一字字迹模糊,看不清楚。四人便商议要为这个字补缺。  相似文献   

17.
元明之际吴中文人最重要的活动方式是雅集结社,而"以诗唱和"又是其中最重要的文艺活动。随着时代环境的变迁,他们"以诗唱和"的方式存有以下演变特点:在早期,由于能在同一时空下唱和,他们更多采用同题赋诗、分韵赋诗、次韵诗、题画诗等方式;当不能在同一时空下唱和时,他们更多采用赠答诗的方式;当赠答都无法实现时,他们以"异地同调"的方式在画上题咏。相对应的便是,其唱和诗中投入的情感分量越来越重,而且情感愈发趋于压抑、沉重与悲哀。而这又关涉到鼎革之际文人唱和方式与文人心态、诗学思想变迁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8.
苏轼与两位山东名士的交游,现存的资料不多。本文讨论了他们交游的情况,收寻材料不遗余力,对苏轼研究颇有帮助。  相似文献   

19.
吴海 《文教资料》2011,(36):214-216
课上接触了苏轼唱和的几首次韵诗.甚觉有趣。以为次韵自作诗不仅有形式之妙,其中应有作者的别具用心。课余拜读了相关专著。然多重考据.而对于诗歌本身的思想与诗人创作的意图分析稍显不足。故本文欲具体论述苏轼次韵诗中的次韵自作诗一类.并着重于此类诗歌中的主体性特点.以揭示苏轼次韵自作诗的独特性与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一座山,如果没有水,就如同人没有眼睛,那么一篇作文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气息,又会怎样呢?从近几年的高分、满分作文来看,揭示文化内涵的作文占很大的比例。文化内涵,它已成为高考优秀作文的一个重点关注的对象。在这其中,李白、苏轼更成为关注重点中的重点。熟悉它,运用它,必将提升您的作文品味。灵感来源中国古代文化名人李白、苏轼事件点击李白和苏轼,尽管二人身处不同的时代,但两位的人生如同他们的诗篇一样,本身就是一首诗、一曲歌、一幅画、一个传奇、一个神话,让诗幻化成了他们的精神与魂灵,与血脉紧紧相连,相生相伴,完成了他们的诗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