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默耕老师关于自然教学,有一句通俗易懂的名言,叫做“从科学的本性出发”。所谓“科学的本性”,我想是:无论进行什么样的科学研究,都必须观察事实,掌握事实、数据,研究事实、数据,得出科学结论。自然教学怎样符合科学的本性呢?刘老师说:首先要掌握事  相似文献   

2.
怎样才能让学生们在实验中有所启迪和收获呢?我的体会是教孩子们做到“六多”———多看、多做、多思、多说、多听、多评。看,不是随便地看,而是有目的地观察。观察是人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是科学实验的显著特点,教会学生观察也是科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在科学实验时,不管是老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自己动手实验,都要让学生仔细观察,充分观察。要引导学生看清、看全事物的真实面貌,更要引导学生发现平时没看到的现象。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获得正确、清晰的事实,掌握第一手的数据资料,得出正确的结论。同时,学生还能从中学会正确的观察方…  相似文献   

3.
笔者认为:好文章是“做”出来的。这里所说的“做”,就是实践,就是多思,就是寻找科学的依据。理由如下:(1)做,可以“做”出“火花”。只要做一个教育教学研究的有心人,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用心研究,就会有真实的事实感受和独到的认识与见解。这些见解就可能成为一篇好文章的立意。(2)做,可以“做”出细节。教师要善于观察、收集、积累第一手材料,特别是实施某种变量后所引起的变化。这些细节往往是文章最有用的论据。(3)做,可以“做”出信度。教师在教育研究中要学会运用科学量表进行教育测量,对结果作出定性分析,得出形成性结论。只有这样,…  相似文献   

4.
“高效的课堂”是教师永恒的追求。所谓“高效”,是指教学用最少的时间促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面对探究性强、综合性强的科学课,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引领着孩子们进行“科学探究”?达到“让学生自己动手收集事实、整理事实、研究事实,得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结论,自行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提高科学素养”的教学目标,构建高效的科学课堂。当真正落到课堂实处时,需要老师付出更多的心血与汗水。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真”功夫:  相似文献   

5.
“水流产生力量吗”一课是青岛版《科学》教科书三年级上册“水的科学”单元中的最后一课。主要教学目标是在学生研究了水的浮力、水的压力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研究水的冲力和水流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力量大,让学生体验探究活动的大致过程;知道科学探究学习涉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将自己得出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团结协作的精神,并能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激发学生对水科学的兴趣;初步掌握一些水力的应用知识。教前准备:活动设计记录单、探究实验记录单,水轮、水槽…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在教学研究中,对“教”研究得多,对“学”研究得少。在教学实践中,也常常是重“教”而不重“学”。教师教好是为学生学好,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古人云:“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劳而功半。”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减少师生的无效劳动。而学生得到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就得到了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这便是“授人以鱼,只借一餐;教人以渔,终生受益”的道理。所以,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应该从以“教”为中心转移到以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研究表明 :思维是一个人智力和能力发展的核心。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自然教学要发展学生的智能 ,教师不仅要教学生掌握自然科学知识 ,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掌握思维方法 ,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一、在参与经历中培养学生独立性思维能力从教和学的关系来看 ,“教”是外因 ,“学”是内因 ,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 ,在自然教学中 ,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过程 ,让学生真正亲身经历是提高自然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观察和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 ,也是自然教学的特点。因此 ,在自然实验课中 ,教师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  相似文献   

8.
教学指的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教师的“教”又是短暂的,有限的;学生的“学”却是长久的,无限的。所以,陶行知先生指出:“好的先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不仅要研究怎样教,更要研究怎样学。语文教师是这样,数学教师也应该是这样。 现以“商不变性质”的教学为例,谈谈具体做法。 1、感知新材料,明确“学什么”和“教什么”,克服小学生学习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1)学生口算下面各题,得出感性材料。 6÷3=(2) 60÷30=(2) 600÷300=(2) 6000÷3000=(2) (2)学生观察以上各题,提出一个“为什么”。 (3)教师指出:为什么被除数和除数都变了,而商却不变呢?现在我们就一步一步来研究其中的奥秘。 2、研究新教材,注意“怎么学”和“怎么教”,克服教师只重知识传授,忽视学法指导的不良倾向。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重点问题。 ①“从上往下可以看到,6和3同时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商还是2。”——从上往下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相似文献   

9.
有人认为“教”学,“教”学,学生的知识是教师“教”会的,事实上,教师的讲授,只能是提供知识,开拓思路,指点方法,而不可代替了学生掌握知识。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学过程,不能只限于将现成的知识直接传给学生,而应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为达此目的,课堂教学就必须一反过去的以教师“授”为主,改为以学生“学”为主。我们语文教学法的研究也要从教师“教法”的研讨,转向学生“学法”的研讨,研究如何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学习能力,让他们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学会自己求知。  相似文献   

10.
自然教学要注重“观察、实验、思考”三个环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鸭子口乡刘坪小学王贤章(443512)自然教学不只是教好科学知识,关键是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和科学态度,并对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的教育。使学生真正受到科学启蒙教育。因此,在自...  相似文献   

11.
李国成 《教育艺术》2008,(11):62-63
时代要求我们培养的是跨世纪人才。他们不仅要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适应甚至超越时代的能力。基于此,要求教师教学的着力点不只是教“书”(传授知识)而是教“学”(传授科学的思维方法),指导学生学懂、学会,直到会学,使学生“不待教师讲而自能读书”,达到“学生能自为研究,自求解决”的目的。从而把自学引入到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无定法”,但“教有定则”.以实验为基础的“启发——探究”式教法,在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中的总原则是:以实验事实为基础,发现规律,掌握知识,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3.
科学探究贯穿于物理新课程各章节的始终,而证据的收集和处理是其重要的一环。如何引导学生收集有效的证据,运用科学方法处理这些数据,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这就需要教者转变教学观念,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通过收集与处理数据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之目的。  相似文献   

14.
问题驱动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能够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让学习深度发生。“数据的收集与分类整理”的教学指向深度学习,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必须由学生自主完成,以问题驱动为核心,让知识自然生成、学生自主发展、教师教有所依。  相似文献   

15.
语文是以工具性为基本属性的基础学科。学生学习语文是为了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掌握表达思想的语言文字工具。而工具的获得,能力的形成,决不是单靠教师的讲授灌输所能奏效的。为此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特别强调“要引导学生下苦功学习语文”,“引导他们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因此必须树立以“导”为指导的教学思想。要树立以“导”为指导的教学思想,首先必须明确“导”的目的。吕叔湘先生说:“教学,教学,要教会学生学。”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又说:读写教学,其目的就是使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他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作了很好的比喻:  相似文献   

16.
对于课堂教学,现代教学论强调要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和掌握的过程,而不是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和结论。这就要求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转变观念,由重“教”到重“学”,即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寓于学生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7.
推进素质教育、提升教学“生产力”,须着力追寻以“学”论“教”、以“学”促“教”的教育理念。“第三教学”着眼于“学力形成”和“个性发展”,立足于学生本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笔者试图从“基于教师:转换角色,优化结构”、“基于学生:生成学力,学会学习”、“基于模式:先学后教,超前断后”等方面就“第三教学”视阈下提高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改革的“行进”视角作一大胆尝试。  相似文献   

18.
《科学课》2004,(4)
近来往往可以看到这样的课:确定了研究题目以后,没有让学生去操作材料,而是要他们在互联网上、在书本中、到专家那里去“收集信息”来解决要研究的问题。于是学生就忙着上网、翻书、找专家,忙过之后,结论找到了,“研究”自然也就结束了  相似文献   

19.
时维锐 《天津教育》2021,(2):183-184
国家在小学阶段设置科学课的目的,就是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科学素养,让学生学会观察、动手操作、学会思考、学会观察、学会合作、亲历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目前科学课教学却出现教师不知如何教,学生不会学的现象。如何把科学课上出"科学味"、更具实效性,是目前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就此进行深入研究,采取了很多"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教学。  相似文献   

20.
如何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中心环节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渗透呢?一、渗透要“有意”笛卡尔曾经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外联助理总干事德·纳伊曼也认为,今天所教的80%-op%应该放在科学方法论、教育方法、推理方法、收集资料的方法、从事实中做结论的方法以及分析综合事实的能力上面。方法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因此,课堂教学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传授知识与学法指导同步进行,把学生掌握和运用方法进行观察、分析、思考、想象、记忆作为学科教学的主要目标,并作为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