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内外环境大体相同的两大改革结果却大相径庭——中国的戊戌变法以失败而告终,日本的明治维新却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进入近代的国家。其中的一个内在原因是两者接受外来文化的心理不同。近代以前,中国文化以向外辐射为主导致近代中国人对待外来文化表现出漠然、不屑甚或戒备、抵触。而日本处于文化低势能地带、故日本民族对待外来文化总表现出一种积极的摄取欲。  相似文献   

2.
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同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但结果却有天壤之别。前者成功,后者失败。本文就两国变革条件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其一成一败的原因,也许有些经验教训值得今天在改革开放的深化阶段借鉴。  相似文献   

3.
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结果迥然不同,这与领导者在战略部署、策略运用上有很大关系。中国的维新派战略上“躁进”,策略上“轻率”,没有抓住有利的改革时机。相比之下,日本明治维新领导人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纲领,“稳扎稳打”地推进改革,表现出了高超的政治才干。  相似文献   

4.
戊戌变法为为中国近代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探寻了出路.纵观世界历史的发展,与我们临近的东亚国家日本早在当时的三十年前也进行了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即日本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是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以西化和现代化为目标,由日本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最终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的一次成功改革.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之间有着太多的相同之处,但其结果却大不相同.本文就以中国近代史为切入点,通过工业文明的发展来对比与研究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之间的相同点与区别.  相似文献   

5.
自19世纪下半叶开始,在亚洲彼此一衣带水的两个封建国家分别进行了救亡图存、拯救国家民族危机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分别走上了两个国家的历史舞台。两个国家的改革运动,对本国乃至世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本文通过对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发生的社会背景、国际背景两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其成败原因,警醒世人。  相似文献   

6.
19世纪后半期,东方的两个半殖民地国家日本和中国,先后实行了两次旨在挽救民族危亡,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和1898年中国戊戌变法.但由于两国实行改革的领导阶级力量、群众基础、改革方式、封建势力强弱等因素的不同,从而引起了不同的结果.前者摆脱了半殖民地状态,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成为亚洲强国;后者却没有走上富强道路,也没有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那么日本的明治维新为什么会成功?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却失败了呢?  相似文献   

7.
明治维新的成功与戊戌变法的失败,有经济、政治、国际环境等各方面的原因,而中日启蒙思想家观念上的巨大差异也是不可忽视的。康有为虽提倡西学,但他对西学的了解常常通过间接手段,其思想根源仍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儒学;日本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三次游历西洋,西学功底深厚,批判日本国内的儒家文化。上述差异造成了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指导思想上的差距,而这种差距又是决定二者最终成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对相似历史事件进行比较。发现其问的共同点和差异性,这是历史教学的一个常用手法。但是,在历史教学的实际操作中,怎样才能使比较教学具有启发性和创新性呢?  相似文献   

9.
在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应用比较教学法决不是随意的,而是与教学内容的可比性、教学对象的可接受性和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等教学内部的其他因素有着内在的联系。从戊戌维新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中,可见课堂中应用比较教学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戊戌变法是中国社会在鸦片战争结束近六十年之后,第一次深刻的、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的大变革。然而,这场本应是顺乎天意民愿的变法最终以失败而结束。文章通过分析维新派在变法过程中激进与保守的表现,使我们能全面地认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洋务时期的教育改革和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都是近代中日两国教育近代化的起点。其改革的时间和条件极其相似。通过对这一时期两国在教育改革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等方面进行较,反映出两国教育改革的不同结局,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2.
在清政府举办洋务运动过程中,大量的西方文化被吸收进来.其中包括西方的器物、技术、科学知识和企业制度.在日本明治政府举办维新事业的过程中,大量的西方文化也为日本所吸收,其中包括西方的器物、技术、科学知识及宪政、教育、军事等各项制度.中日两国在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期间对西方文化的吸收都取得了很大成就,也都有不彻底的特点,但相比而言,日本的吸收比中国要更加深入和全面一些.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6,(38):11-12
中国与日本是隔海相望的近邻,两国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在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中,儒家思想在日本的传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日本自圣德太子时代、大化革新到幕府时代、明治维新直至近现代,儒家文化广泛传播、绵延不绝,并且对日本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本文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通过对历史书籍的广泛阅读,考究了明治维新后中国儒家思想对日本企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以日资企业的员工(中国人及少许日本人)为对象进行了关于日资企业文化及管理制度的问卷调查,并且分析了日本的近现代管理哲学。由儒家思想在日本的传承实践受到启发,认识了儒学与西方哲学互补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日两国被西方列强的炮舰打开国门后,都选择了走向西方学习的道路,从而有了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但这两场运动却有着截然相反的结局。其主要原因在于中日两国在学习西方的态度上有明显不同。中国是被动的、消极的,日本则表现的积极、主动;中国所抱定的是“中体西用”的宗旨,而日本则采取“体用兼顾”的原则。日本迅速迈入强国之列,中国则日益衰败。这两种不同的态度和结局很值得我们深思,如何对待和汲取比自己更先进的异域文化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田径教学中个体心理差异与因材施教问题的研究 ,试图根据多年田径教学与训练中所观察和测试的结果 ,对体育系学生在学习和掌握技术动作过程中 ,心理个体差异的各种表现形式及规律进行分析研究 ,为今后科学地进行田径教学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田径教学中个体心理差异与因材施教问题的研究,笔者试图根据多年田径教学与训练中所观察和测试的结果,对中学学生在体育课学习和掌握技术动作过程中心理个体差异的各种表现形式及规律进行分析研究,为今后科学地进行田径教学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17.
中西方民族对服饰色彩的选择与使用有很大差别.因其各异的服饰文化和思维方式,最终形成了中、西方民族各具特色的服饰色彩观念.本文以婚礼服为例,从理论和实际层面上解析了中西服饰文化色彩心理.  相似文献   

18.
黎苗 《文教资料》2010,(26):102-104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文化也在交融。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是各种文化交融之中的重中之重。饮食文化是文化构成中最直接、最原始、最有力量的元素之一。本文对中西方饮食差异作了系统的比较.并从心理学的角度作了深入的培析和展开。以在恢弘的中西文化研究中管中窥豹。  相似文献   

19.
初中英语是教育的一门基本学科,在生活中也是实用的语言和基础教育途径。为了学生有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心理沟通,熟悉学生英语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在教学中加以解决,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也有一场改革运动,无论是是改革前的危机背景.改革的性质.还是改革的措施都有着惊人的相似性。这就是戊戌变法。但是为什么它会失败.而且此后中华帝国陷入万劫不复之境地?仅仅是时间的问题吗?当历史的尘埃已然落定.当记忆随着时间的长河逐渐流失.留给后人的不仅是英雄的扼腕叹息,还应该有理性的反思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