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荣辱观是一个人对待荣誉和耻辱的基本态度,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生动反映,是每一个公民应具备的是非观念。荣辱观包含主、客观两方面意义。客观方面是指一定社会和一定阶级对人们履行社会义务的道德行为给予的公认和奖励或者否定和谴责;主观方面是指个人对社会客观评价的自我意识,是人们具有是非感的一种表现,其实质上是人们对自己行为的社会价值的自我评价与自我感受。  相似文献   

2.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意义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价值目标、价值尺度、价值准则、价值评价。个人价值观具有稳定性,社会价值观具有变化性、体系性。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3.
王琳 《教学与管理》2014,(10):18-20
价值观教育是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价值观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价值观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小学生的价值观尚未完全成形,因此价值观的评价不及情感、态度评价那样突出和明显。但正因为如此,教师才更有必要了解、评价学生的价值观,使价值观可能存在偏颇的学生逐步趋于合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当前形势下大学生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倾向,旧有的价值观评价标准日渐显露出其局限性。以辩证的视角来看,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重视一方不等于可以忽略另一方,关注并倡导自我价值的合理性是新形势下价值观评价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在此意义上,本文提出了二维评价标准,即以社会价值维度的评价标准作为人的价值活动最底线———以此保证每个人的价值活动都具有正社会价值;在社会价值认可的范围内,以自我价值维度的评价标准作为人的价值活动的源动力和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5.
生态价值观的兴起与教育的使命--对教育价值观的反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对教育价值观的普遍认识价值观即价值取向。它是主体对客体需要的关系在主体观念上的反映,也就是主体的价值判断。不同的主体,对客体需要的关系不同,因而产生不同的价值判断,表现出不同的价值观。[1]据此认为,教育价值观即是人对于教育活动满足其生存需要的关系,在人的观念上的反映。它既是关于教育问题的最基本的观点,也决定了对教育目的的认识、对教育方针的制定、对教育功能的选择和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在教育领域,长期以来学者们围绕教育价值观的问题始终争论不休。其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二个方面:一部分人认为,人是教育的主体,教育的…  相似文献   

6.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通俗地说就是一个人为什么活着,你为什么而努力;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也就是你认为什么是重要的,诸如你认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还是信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等等。  相似文献   

7.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也就是一个人认为什么是最重要的、最有意义和最有价值的。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价值观不仅影响着个体行为,还影响群体行为乃至组织行为。对于既是学习者又是工作者的成人学员来讲,其价值观如何将直接影响着他的学习动机、态度和效果,影响他的工作态度和绩效。目前,笔者对北京某成人高校两个班的68名学员进行了一次小规模的作业分析调查。题目为:“你所在单位人们比较一致的价值观是什么?”答卷调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成人学员的价值取向,反映了他们的思索、迷惘和追求并存的心态,也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和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是自由竞争的经济,需要确立自由的价值观。自由的价值内涵即人类在物质和精神上的解放。为了引导人们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应通过法律指导实践,使人类的行为符合自然与社会的发展规律,实现自由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价值观教育是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价值观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价值观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小学生的  相似文献   

10.
<正>教育价值观是"指人们对教育与主体价值关系的认识,并在认识的基础上,确定教育行为的价值取向"。教育价值观是指导、支配和评价教育行为及功效的核心观念,对于整个教育活动起着深刻的导向作用,直接影响着教育的目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当然也就直接决定着教育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陶发清 《快乐阅读》2011,(27):34-35
价值观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需求所表现出来的评价,它包括对人的生存和生活意义,即人生观的看法,它是属于个性倾向性的范畴。"价值的崇高性表现在,它不只是体现了满足人的某种需要,而且还表现着人的主动追求。"价值选择对于中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人的价值取向受时  相似文献   

12.
价值观是人们用以评价事物重要性程度的标准,它通过对“做什么”和“怎么做”的行为选择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道德取向,对人们的现实生活发挥着具体而微的制约作用。价值观是一个多层次、多纬度的构成系统,系统中的许多部分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然而其关联着人性本体的价值追求则是永恒的。这些人性价值追求的弱化是现代人烦躁、焦虑和幸福感指数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从人性本体意义上找回人类自己永恒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3.
一、关于公平的一般理论1.公平、公平观和公平感公平是对人际间利益关系的反映、度量和评价。具体来说,公平不仅是对现实中的公平问题(公平与不公平)的反映,也是运用既有的公平标准对现实公平问题的度量,同时还是一种评价和规范。[1]公平观是人们对公平的看法和观点的总汇。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形成对世界的看法和观点,是谓世界观。世界观决定价值观,亦即决定人们如何看待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价值观决定着人们怎样看待公平问题,从而形成人们的公平观。因此,公平观只是价值观的个别形式,是由一般价值观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荣与辱是一对基本的道德范畴。"荣"即荣誉,是对群体或个人道德行为的褒扬与嘉许;"辱"即耻辱,是对群体或个人道德行为的贬抑与嘲弄。荣辱观作为一种价值取向,是对人们是否履行一定的社会义务和是否具备一定的道德行为的认识和评价。荣辱观是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决定的,反映了社会的价值导向,标志着社会的文明程度,影响着社会的风向。  相似文献   

15.
一、教师继续教育价值取向的内涵教师继续教育的价值取向是指教师接受培训和提高的价值观念和行为的反映 ,是对继续教育价值功用和行为取向的系统认识和基本看法。它是一种客体属性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在主体观念上的反映。它因客体 (培训的价值功用 )属性以及主体需要的不同而形成相对的价值观念。1 .教师继续教育价值观的形成。由于教师的培养 (培训 )同时与个人主体 (教师 )、群体主体 (学校 )、社会主体 (政府 )发生关系 ,具有个体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 ,即价值的多样性 ,不同主体对多样价值反映侧重不同 ,形成了价值观的多样性 ,…  相似文献   

16.
<正>一、价值观教育的内涵价值观是对实现自身价值的正确认识,是人的一种特殊的观念,是对社会存在的一种反映,更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认识和评价客观事物与现象时所依据的内在准则。价值观还能够成为人们行为的内部驱动力,个体性、变化性是价值观的特性。价值观教育就是用人文主义的价值取向,引导青少年用正确的价值标准来对待社会、人生以及自己的生活和生命,教育他们正确看待社会的作用和认识人生的意义,正确理解生命的价值,懂得关注自己的灵  相似文献   

17.
"敬业",作为核心价值观中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其价值内涵不只在谋生和职业本身,它也是一种人生观和世界观的追求和反映。"从心所欲"的敬业,要注重对职业价值的深刻认知与意义解析,提升对职业价值的情感融合与健康导向;同时,敬业还要注重"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的职业精神的培育与践行,以"真善美"之道,构筑人们敬畏人生、敬畏事业、敬畏规范的自由意志和价值尺度。  相似文献   

18.
邓晓臻 《唐山学院学报》2005,18(4):16-19,34
通常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价值观体现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历史唯物主义的价值观有三个层次,或者说三个境界,即个人价值、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这三个境界相互依存、层层推进、不断升华,构成历史唯物主义价值观的有机整体。对历史唯物主义价值观的传统认识忽视了它的历史境界,即人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9.
黄元虎 《中国德育》2010,(12):83-86,91
公民价值观教育,是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价值观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价值观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小学品德课程中实施公民价值观教育,旨在以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为指针,  相似文献   

20.
所谓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价值观是支撑人类生活的精神支柱,它决定着人类行为的取向,决定着人们的什么样的心态和旨意去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