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边 《小学生导读》2014,(11):20-21
正我们熟悉的好多作家名字,其实不是他们的原名,而是笔名。给自己取个笔名可不是一件随随便便的事。你知道一些作家的笔名是怎么来的吗?鲁迅,原名周树人。1918年4月,他发表了《狂人日记》,用了鲁迅这个笔名。他是这样解释自己笔名的:母亲姓鲁;周鲁是同姓之国;取愚鲁而迅速的意思。  相似文献   

2.
巴金在1985年答香港中文大学校刊编辑问时说:“1928年我在法国沙多——吉里城拉丹中学写完了《灭亡》,想取个笔名,刚好当时的中国同学巴恩波投水自杀了。为了纪念他,我便取了‘巴’字,而我当时正在翻译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的起源和发展》我就取了一个‘金’字,合成了‘巴金’的笔名。”巴金笔名的由来@朱晓红  相似文献   

3.
网名面面观     
最让人眼花缭乱的是千奇百怪的网名。原来只知道写作发烧友才会喜欢取一个或几个笔名,这些笔名或表达志趣,或抒发情怀,或  相似文献   

4.
林语堂有三个女儿,二女儿玉如最为机灵聪慧,从小就效仿爸爸写稿。当年不少人发表文章都用笔名,玉如就让爸爸给取个笔名。林语堂给她取了个“无双”的笔名,谓其聪明才智举世无双。可是玉如觉得“无双”不吉利,总是单打一,还能嫁得出去?林语堂经女儿一提醒,觉得是这样。那天他正在翻阅《吕氏春秋》,忽然发现了“太乙”两个字,觉得用作笔名很不错,就对女儿说:“叫‘太乙’如何?”  相似文献   

5.
<正>对于成名的作家而言,笔名就是他的招牌,读者往往知其笔名但不知真名,可见笔名对作家的重要性。鲁迅、徐志摩、戴望舒、莫言……这些作家的笔名背后都有什么故事呢?1.鲁迅(周树人)1918年4月,他发表了《狂人日记》,在这上面他用了"鲁迅"这个笔名。他是这样解释自己的笔名的:一、母亲姓鲁;二、周鲁是同姓之国;三、取愚鲁而迅速的意思。  相似文献   

6.
我习惯寂寞。从初一开始,我就给自己取了一个特殊的笔名——紫玉。没有人知道它所传达出来的意义,因为我从未向别人解释过。我为什么喜欢紫色,为什么要将这个名字的秘密掩埋,只有我自己知道。  相似文献   

7.
我习惯寂寞.从初一开始,我就给自己取了一个特殊的笔名--紫玉.没有人知道它所传达出来的意义,因为我从未向别人解释过.我为什么喜欢紫色,为什么要将这个名字的秘密掩埋,只有我自己知道.  相似文献   

8.
林语堂教女     
程勤华 《小读者》2013,(5):78-78
林语堂有三个女儿,二女儿玉如最为机灵聪慧,从小就效仿爸爸写稿。当年不少人发表文章都用笔名,玉如就让爸爸给取个笔名。林语堂给她取了个“无双”的笔名,谓其聪明才智举世无双。可是玉如觉得“无双”不吉利,总是单打一,还能嫁得出去?林语堂经女儿~提醒,觉得是这样。那天他正在翻阅《吕氏春秋》,忽然发现了“太乙”两个字,觉得用作笔名很不错,就对女儿说:“叫‘太乙’如何?”玉如觉得这个名字很新奇,可是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林语堂给她解释说:“你看,《吕氏春秋·大乐》里有‘太乙’这个词,它是指形成天地万物的元气。”出于好奇,玉如就接受了这个笔名。  相似文献   

9.
“鲁迅”笔名的用意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短篇小说《狂人日记》,第一次采用了鲁迅这个笔名。这个笔名的意思是什么呢?鲁迅曾说,用这个名字的原因之一,是取愚鲁而迅速之意。他认为,自己比较苯拙,无论做学问或者干事情,效率比不上天分较好的人。...  相似文献   

10.
作家与笔名     
(接上期)小说家张恨水,本名张心远。因喜李煌的《乌夜啼》中名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而取“恨水”为笔名,有珍惜光阴之意。巴人,原名王任叔,其笔名出自成语“下里巴人”。马识途,原名马千木.其笔名出自于成语“老马识途”。田间,原名童天鉴。田间为天鉴的谐音。流沙河,原名余勋坦。他愿作一粒流沙追随时代潮流而以“流沙”为笔名。后发现他人亦以其为笔名,便添加一“河”字成‘流沙河”。白激,原名黄碧珠,因反抗封建包办婚姻而出走,后留学日本。在日本当过女工和咖啡店诗女,因感叹自己命运的悲苦,遂以“白蔽”为笔名。三…  相似文献   

11.
《初中生》2010,(9):16-19
苏童,本不姓苏,而姓童,原名童忠贵。笔名“苏童”大约取苏州的童忠贵之意,因为他1963年出生于苏州。  相似文献   

12.
《新作文》2006,(11)
柯岩原名冯恺,满族人,1929年7月14日出生于河南郑州一个铁路职工之家。为什么取笔名为“柯岩”呢?她本人是这样解释的:“柯是绿绿的小树,岩是坚硬的石头。小树要想在岩石上扎根生长,就必须透过岩石的缝隙寻找泥土,把根深深地扎入大地,它的生命力必须加倍顽强……我取它做我的笔名,因为我知道写作是一件很难的事,决心终生根扎大地,终生奋力地攀登,从而使我的作品能像岩石上的小树那样富有生命力。”事实证明,柯岩用自己不懈的努力达到了这一点。她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坛的“全能冠军”,出版著作50余部,成功地写了不少诗歌、报告文学、散文、小说…  相似文献   

13.
《初中生》2011,(16):16
古人取别号(包括笔名),大都是体现个人的志趣、抱负或心境。中国共产党许多革命先辈的别号不局限于个人情趣,而是闪烁着耐人寻味的思想火花。  相似文献   

14.
《初中生》2011,(6):16-16
古人取别号(包括笔名),大都是体现个人的志趣、抱负或心境。中国共产党许多革命先辈的别号不局限于个人情趣,而是闪烁着耐人寻味的思想火花。  相似文献   

15.
笔名     
信手翻了几本当今中学生的作文选,感兴趣的倒并非那些作文,而是用黑体字印得又大又浓的中学生们五花八门的笔名。 好像宝马得配一副好鞍一样,写文章的人都得有个笔名。当今中学生不是追求一种“朦胧的浪漫”吗?随手翻开一本杂志,你叫“亦君”,我称“紫芸’,她号“雨婷”,好富有诗情画意!这类笔名一挂上,文章似乎也增添了不少的情调。只是不知道那些“大名”的拥有者是不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律多愁善感呢?这些让人半懂不懂的笔名倒确实起到了让人如坠云雾的“朦胧”效果呢! 听说有人取笔名是先挑几个“带梦幻色彩”的字,然…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材初中语文第四册《俭以养德》的作者为马铁丁。课前“预习提示”中写道:“马铁丁,现代作家陈笑雨、郭小川、张铁夫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武汉工作时合用的笔名。”3人为什么合称为“马铁丁”?他们各是怎样的人呢?原来,“马铁丁”是由陈笑雨在延安时期的常用笔名“司马龙”、郭小川的笔名“丁云”以及张铁夫的本名中各取一个字组合而成。张铁夫是当时中南局的机关报《长江日报》社的副总编,郭小川  相似文献   

17.
编读往来     
<正>各位编辑老师们:你们好!我是《东方少年》的忠实读者,在这封信里想问几个问题。首先,投稿可以用笔名吗?是不是用笔名也要把自己的地址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百科》2011,(6):54-56
笔名月半残。因为喜欢残月的朦胧清丽而取,希望大家可以亲切地叫我月。性格冲动豪爽大方.被死党戏称为“大口吃肉大嗓门的豪放派”。  相似文献   

19.
纵观中国文学史,使用笔名最多的作家,当首推鲁迅先生。鲁迅先生一生中使用过的笔名达140多个,特别是在他创作后期,几乎每发表一篇文章都要换一个笔名。有人说这是个人“嗜好”,也有人说是当时社会的文人习惯使然。但我们只要留心看一下《鲁迅全集》就会明白,他之所以这样如此频繁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大部分作家都用过笔名,更有很多人拥有不止一个笔名。这给现代文学的研究带来了很多问题,往往一篇署有很陌生的作者名字的作品,其实却是属于某位著名作家。也有时候,一个大家看起来都很熟悉的名字,其实不过是另一个人偶然使用了与那个名作家的笔名甚至本名相同的名字。当然,要确定某个名字事实上是哪位作家的笔名,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如果作家本人还在世,也许还可以请其通过回忆帮助核实一下。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往往是作家本人都已经忘记了自己曾经用过某个笔名。如果是那些已经逝去的作者,研究者往往更要查找很多资料才能证明某个名字属于某位作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