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放前,南京、上海和香港的社会和政治舞台上,有一位行踪诡秘神通广大的人物穿梭于军政要人、商场大贾、社会贤达、江湖义士、汉奸傀儡、特工密探之间,出没在红道、白道,乃至黑道之中,做出了许许多多或令人惊心动魄,或让人扼腕叹息,或叫人拍案称奇的事情.在中国现代史上他可以说是一位罕见的传奇人物.  相似文献   

2.
《青年记者》2010,(6):1-1
凌晨一点多下班。到家。睡觉前,把苹果iPhone或iTouch把玩一番,看看微博上说了些什么,顺便发几条回复。早上醒来。第一件事是把手机打开,看看微博上有什么新的消息——很难想像,这是一位在报界工作多年的传媒人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3.
田荣  尹维 《新闻前哨》2001,(8):38-39
电视新闻话语在表现形式上可以分为:记者、主持人现场见闻直播,现场同期采访当事人、见证人、一般民众和权威人士,画面,解说词、背景声音和音响效果、特技字幕及其它处理。这些表现形式如果运用得好,就会与新闻内容相得益彰,让一条新闻精彩、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运用得不好,不到位,就会使一条新闻平淡乏味,甚至真实性也大打折扣。笔者干了一段时间的新闻后期编辑工作,常常看到一些本来很吸引人的新闻事件,由于记者在表现形式上的欠缺或不当,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令人十分可惜。概括这些表现形式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相似文献   

4.
沐童 《视听界》2007,(5):3-3
前几天,一位记者朋友发给我一则新闻,说的是某外企女职员的大量裸照被人在网络上暴露的事。我从头看到尾,并没觉得有什么新鲜;而我那朋友却信誓旦旦地说:看吧,顶多再过一周,这个女人就会被中国所有的媒体捧红,平面媒体会发各种独家专稿,或猜测或报道;网络媒体则会制作专题。  相似文献   

5.
方舟 《视听纵横》2004,(6):38-39
新闻是富有活力的信息,在人类所有的信息传播活动中,对新闻信息的传播是最活跃的。人作为社会的人,对新闻信息的关注与分享是与生俱来的精神需求。人类经遇或目睹重大事件的时候,第一反应并不是对这一事件进行历史的记录或进行哲学的思考或艺术的再现,而是通过传播来与人分享,讨论这一事件。传播新闻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第一位的反应,而哲学、艺术、历史等则是第二位的反应。  相似文献   

6.
《新闻世界》2005,(8):44-45
日本媒体都习惯将小泉称为近期日本政坛上出现的一位“变人”。即“多变”或“不可思议”之人。小泉之所以能在激烈的政治竞争中获胜。当上自民党总裁,登上首相宝座,且尽管政绩平平。却能稳坐首相位置,据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其身后存在着一位被称为小泉影子内阁的女老板.她就是有“冷美人”之誉的小泉的姐姐小泉信子。  相似文献   

7.
我和我的博士生甘惜分在我的书斋兼客室里,常常坐着一位或二三位既非青年,又不到中年的三四十岁的壮年人,我们一谈起来就是两个小时甚至半天,有时有主题,有时天南海北。他们就是我的博士研究生。从1983年我开始招收博士生,到现在已有11位(1位在国外),7位...  相似文献   

8.
清华大学在短短几十年时间里,为共和国“奉献”了一位总理,一位国家副主席,数名副总理和300位省部级高官。作为共和国“红色工程师的摇篮”,清华人不但把”两弹一星”送上太空,她的10万毕业生还遍布中国的每一个角落。更让清华人骄傲的是,截至2000年2月,34位两院院士中,清华占了14位。一所大学对中国产生如此强大的影响.已经成为人们的关注和研究的“清华现象”。  相似文献   

9.
作为新中国50年来700多位驻外大使中第一对“伉俪大使”的张联和凌青,他们一位是从内蒙古满洲里走向世界的新中国外交史上第10位女大使,另一位则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五世孙、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2000年5月的一天,满洲里市档案史志局与满洲里电视台《人在他乡》采访组在北京东交民巷外交公寓采访了这两位在外交战线上辛勤耕耘了半个世纪的老人。  相似文献   

10.
王全友  陈晶 《记者摇篮》2005,(12):31-32
有一位学者在描述大众文化时说:一个人的爱好叫习惯,一群人的爱好叫潮流,而一个民族或更广大的人群都爱好的就应该是一种文化。电视自走入寻常百姓家时,便引起了全世界人的共同爱好。就像吃有吃的文化,玩有玩的文化,看也有看的文化。抛开电视画面表象的外衣,整体上,不论从受众的广泛性看,还是从它在社会上所起到的影响力来看,电视博大精深的内涵就是一种文化。  相似文献   

11.
失传的异想     
多少年来,我一直为一些事物的失传而忧叹疑虑。明明知道这只是一己的异想,它们或应该失传或任怎样也无可挽回了,在情感上,抑或是人性里,却也仍觉得极难受,不忍心看见,也不愿意知晓。 第一次听说新鲜的“绿色文化”一词,是在一位酷迷自然的搞园艺的 “秋翁”那儿。他言及为了保住一棵老树,在西欧的一些城乡,甚至是可以公民投票,使新路改道,新楼不建的。因为老树,不仅仅是自然的风景而且是一种历史,一种人性和生存的氛围,一种生活和祖先的纪念,一种人树心心相印、休戚相关的情怀,并不比文明的现代欲望,不比出上文物和博物馆…  相似文献   

12.
书是人生益友,但也仅止于此,人生路还得自己走。也许有人对一本书或一位作家一见倾心,爱之弥笃,乃至白头偕老,我在读书上却没有如此坚贞专一的爱情。我不愿同我所喜爱的任何一本书或一位作家厮守太久,以免受染太深,丧失了我自己对书对人的判断力。  相似文献   

13.
书是人生益友,但也仅止于此,人生路还得自己走。也许有人对一本书或一位作家一见倾心,爱之弥笃,乃至白头偕老,我在读书上却没有如此坚贞专一的爱情。我不愿同我所喜爱的任何一本书或一位作家厮守太久,以免受染太深,丧失了我自己对书对人的判断力。  相似文献   

14.
金眉 《现代出版》2001,(3):31-32
近来看到一则消息,讲的是季羡林等15位学者、作家状告中国物价出版社在其出版的《诺贝尔文学奖大系》中收录了他们的译作,却没有和他们打招呼,也没有经过任何授权,甚至还将译者的署名删除①。这起纠纷因涉及著名学者而显得突出。事实上,类似的事例在出版界并不少,只是因为有的图书作者未能看到或者不予计较而未起纠纷。将各类报刊或图书中的若干文章、文章片段或图片结集汇成书这一作品形式在法律上被视为编辑作品的一类②。这类作品的特点是:1.原作已经在图书或杂志上发表过;2.是多人作品的汇集;3.具有独特的编辑思路、编排体例和…  相似文献   

15.
世上每个人的人生路上总有许多良师益友,有形或无形地引导着人前进.在我走向古稀的路上,自然也有无法数计的良师益友.今年92岁的于友老就是其中的一位.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闻周刊》2006,(42):107-107
英国的“国王歌手”是一个只有6个成员的组合——两位假声男高音、两位男高音、一位男中音、一位男低音组成。别看该组合只有6人,演唱会也没有绚丽的声光效果,但当这6个人围成小弧形站在台上轮流张嘴唱歌时,演出现场却能听到似有乐队伴奏的多人混声合唱效果,仿佛是40个人的管弦乐团和拥有各式乐器的打击乐团在为他们伴奏。  相似文献   

17.
在上海这块地面上,刘丽川和吴健彰两位,绝对算得上人物,绝对需要在上海发展史上记上一笔。他们曾经是同乡、朋友,后来分道扬镳,各走各的阳关道或独木桥,再后来呢,则变成了不共戴天的冤家对头。非欲洙之而后快。这里头的故事,紧连着上海近代史上轰轰烈烈的一起大事件。  相似文献   

18.
作风,是人们的一种工作态度和行为表现。它似乎看不见,摸不着,但又无处不在,无事不显。一个人工作作风的好或差,对工作质量和工作效果的影响是很大的,有时甚至产生截然相反的效果。新闻采访作风,属于记者、通讯员的工作作风的主干部分。采访作风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闻报道的良莠和成败,并推动或制约着新闻人才的成长。常常碰到这种情况:两位记者或通讯员,在起步时的新闻工作能力差不多,难分伯仲。但是,一位采访作风扎实,另一位采访作风飘浮,结果,几年之后,他们  相似文献   

19.
《当代传播》2007,(6):62
由中央民族大学白润生教授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新闻工作者生平检索》一书最近由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搜集、整理、编写了26个民族的中国少数民族新闻工作者共525人。收入本书中的新闻人物都是在近代和现当代新闻史上做出贡献的新闻工作者,特别是那些为推动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事业发展具有重要贡献的新闻工作者。其中包括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少数民族女报人葆淑舫,以及多个民族历史上第一名高级编辑、高级记者、第一位获国家级大奖的著名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20.
饶嵩乔 《湖北档案》2008,(10):43-44
黄孝花鼓被改名为楚剧前的100余年里,花鼓戏久演不衰,造就了一批闻名遐迩的演员,如李品山、李小安、江秋屏、李百川、章炳炎、沈云陔、关啸彬、陈苟金、陈哈子、谈脚云、严汉江、张狗矢等,在民间影响极大。甚至在花鼓戏和楚剧历史上,上个世纪20年代还出现了一位正式登台演出的“真旦”,楚剧的第一位女演员“白莲花”。“白莲花”,真名胡桂香,孝感城关人(1899--19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