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批评是班主任教育学生时常用的方式,但批评多了、批评过了、批评狠了,学生便会产生"批评免疫抗体",教育效果可想而知。但教育不只是一味地批评、斥责、怒骂,更需要善意的提醒和真诚地帮助其分析犯错的根源,由此及时指导学生改正错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这话不假,但作为班主任,对学生不可能尽是夸,尽是表扬,不可避免地要批评学生.批评既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方式,又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手段.一句话能说得人"笑",也可以说得人"哭".方式有别,其效果截然不同,尤其是在学生非常敏感的中学教育阶段.班主任如何使自己的批评取得  相似文献   

3.
正在素质教育下,学生既是班主任的教育对象,也是管理的主体,教育的过程是师生之间不断交流的过程。而教育学生的前提是理解学生,理解学生的前提是了解学生,而转化学生的思想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如何教育学生是一门学问。批评教育,是一副苦药,有时是一副学生不得不服的苦药,这副苦药包含了教师望生成才的良苦用心。批评转化的方式有三种:要"爱";要"赏";要"谈"。班主任与学生"对话"时,一定要真诚,就像他的多年挚友一样。除了真诚、细致外,还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情感,应多用商量式语气、建议式口吻。不能不顾学生意愿、情感,强迫学生接受自  相似文献   

4.
批评是老师教育学生的一个重要手段。一般人认为,老师对学生的批评肯定是苦的,而且因为"苦",被批评的学生还会屡屡产生抵触情绪。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凡是出现大声叱责的地方,就有  相似文献   

5.
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前提,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即使在学生犯错时,老师也应该把对学生的爱摆在第一位,让学生感受到这份爱,老师的批评就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在此前提下,如果再能讲究艺术,效果会更好。一、批评应把握"三坚持"(1)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一旦学生出现问题一定要弄清事情的真相,持之有据,客观公正。只  相似文献   

6.
完整的教育不能没有惩戒,当前中国教育界在反思尊重学生的过程中,又似乎走进了重表扬轻批评的误区,甚至出现了所谓的"无批评教育"。其实教育就像一张纸,赏识教育如纸的正面,惩戒教育则像纸的背面,二者都不可或缺。更何况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一种"万能"的教育方法适合所有的学生,所以我们要正  相似文献   

7.
正社会在发展,教育在进步,如今"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及"尊重学生,善待学生,赏识学生"似乎已成共识。于是,激励教育、无批评式教育等呼声越来越高,社会舆论也反对教育中的一切惩罚性行为,似乎一批评就伤害了学生,一惩罚就违背了教育规律,"惩罚"二字成了教育中不可触及的"高压线",以至于教师在教育中左右为难,如履薄冰。对学生身上存在的错误或不良倾向感到无可奈何,束手无策,只好能不看的不看,能不说的不说,能不管的不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长此下去"谈罚色变"必将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品德培养和教育进步产生不利影响。其实,"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正在成长  相似文献   

8.
江腊喜 《班主任》2006,(4):16-17
批评是班主任管理学生的手段之一.但是,如果使用不当或过分使用,既不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也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并且,一旦学生对批评感到"麻木"了,教育者也就"黔驴技穷"了.那么,教育学生可否不用批评的手段呢?为了探讨这一问题,在班级管理中,我尝试开展了"无批评月"活动.  相似文献   

9.
"批评"是教师教育学生必不可少的手段。教师批评学生,旨在帮助他们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正确的价值观。教育教学中提倡"以人为本",则要求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而不是轻易放弃任何一位学生。要求每位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心中装着每一位学生,用积极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来欣赏学生的天性。那么,面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怎样做才算是尊重学生、对待学生,在教育学生时体现以人为本呢?  相似文献   

10.
一谈起"惩罚"二字,教师大都谈"惩"色变,取而代之的是"赏识教育,无批评教育",似乎教师一批评就伤害了学生,一惩罚就违背了教育规律,孰不知教育应当是赏识、激励、惩罚并重,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也是不负责任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批评是一种教育手段,也是一种关心爱护受教育的表现。然而,在一般情况下,只要一提批评,人们就会自然地将其与缺点和错误,与疾言厉色联系起来,尤其是在对学生的教育时。  相似文献   

12.
在教育工作中,批评与表扬是班主任常用的两大"武器",是班级治理的"法宝"。正所谓表扬是甜,批评是苦。班主任的批评要以尊重学生为核心,以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为前提,这样学生才容易接受,乐于改正。那么,如何做到给学生正确、合理和适度的批评呢?本人就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13.
伴随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师生观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大多提倡使用褒扬的方式,能不批评则尽量不批评。然而缺少批评的教育已经不再是完整的教育,批评教育也是一种重要的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推引力。作为教师,既想不违背教育改革理念,又想实现批评教育目的,此时就可以尝试利用"曲径通幽巧达意"这种曲线批评艺术来让批评教育结出美丽的果实,指引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钮丽霞 《甘肃教育》2014,(24):41-41
正教育是一门艺术,对学生的批评教育方式更是一门艺术。适度、得当的批评教育会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与不足,从心理上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引导。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要潜心研究批评的方式方法,起到批评教育的效果。批评教育方法也是有章可循的,也有其内在的科学性,这需要教师不断地深入探究各种教育案例,深入剖析学生的心理,总结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批评教育模式,讲究批评的艺术,让批评处处彰显教师对学生深切关怀爱护的人性魅力。  相似文献   

15.
同表扬一样,批评也是班主任经常使用的一种教育手段。由于人的天性是“趋赏避罚”,很难做到“闻过则喜”,所以,批评总不如表扬那样易见成效惹人喜欢。因此,批评一个人要比表扬一个人困难得多。尽管如此,正确的批评总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如果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能避免错误的做法,讲究批评艺术,就能使批评成为学生乐意接受的教育形式,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笔者认为,批评学生应做到“四舍五入”:  相似文献   

16.
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对于学生管理,教师光满怀信心还不够,因为学生的思想活跃的。作为班主任,如果不能及时、准确地把握班级学生的思想脉搏,在管理中就会处于被动地位,管理不会有理想效果。教育教学工作者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有差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离开了爱,一切教育都是平谈的。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  相似文献   

17.
大凡做学生的都害怕老师批评,也厌烦语气生硬的说教,这种害怕、厌烦就是一种潜在的心理负担。如果学生做错了,应该受到批评教育,但我们提倡"绿色批评",就像用糖衣包裹良药更容易被人接受一样,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批评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否则就可能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18.
批评的艺术     
批评学生也要讲艺术?或许有人会觉得很可笑,批评就是批评,还讲什么艺术,更何况对象是学生。其实,批评和表扬一样,都是教育的一种手段,只是批评容易伤及学生的自尊,引起学生反感。如何把握批评的分寸,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这就需要讲究批评的艺术。  相似文献   

19.
"以罚代管"的教育方式被很多人严厉斥责,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教育懒政",有人认为这折射出教师的无能,是教师黔驴技穷。窃以为,"以罚代管"的方式虽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归根结底,它显现的是当前教育的无奈。管理的进步只能靠管理方式的灵活化,而不是靠"粗暴管理",以罚款代替感化教育是图方便。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虽然规定:"班主任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但是班主任行使批评教育权也不意味着可以对学生任意  相似文献   

20.
<正>长期以来,对中国"传统"教育的批评之一是"应试惟一"。因此,新课改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自主、合作、探究"也被编进了不少以新课改和新课标为基础而编制的课本中,旨在"考察学生的创造力",也有很多已经出现在中考和高考中。然而,在对比了美中基础教育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