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亲社会行为是指在网络中发生的符合社会期望的,对他人、群体或者社会有益的,自愿实施的行为。本文通过追踪调查上海某中学的BBS,发现无偿提供信息是青少年主要的亲社会行为。青少年网络亲社会行为呈现出行为主体符号化、相对不确定性与“零”损失;互动形态多样性;行为主题多为无偿提供信息和精神支持,行为结果具有强扩散性等特征。为促进青少年的网络亲社会行为,需要培养青少年的网络素养,规范虚拟社区秩序,培育虚拟社区文化。  相似文献   

2.
亲社会行为是对他人和社会有益的积极行为,本能论、习得论和情感论对其动机提供了三种理论解释。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具有自己群体的一些特征。从坚持德育为先、训练移情能力、提高情绪胜任力、弘扬亲社会模范等方面培养大学生亲社会行为,这对于构建和谐校园、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提出 青少年亲社会行为意向,指青少年对待他人和社会的心理态度,包括与人合作、共享、关心人、帮助人、利他、利集体等心理态度。这是培养社会合格公民的重要内容。本调查旨在了解我国青少年亲社会行为意向特点,揭示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发生发展规律,为道德教育提供实证性资料。  相似文献   

4.
亲社会行为又叫积极的社会行为或亲善行为,它是指一个人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做有益于他人的事的行为和倾向。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主要有:同情、关心、分享、合作、谦让、帮助、抚慰、援助、捐献等。亲社会行为是体现人文关怀的、具有奉献精神的体现,是人与人之间形成和维持良好关系的重要基础。新的教育观指出:幼儿教育应为人一生的发展打下基础,培养他们终生受益的品质。  相似文献   

5.
文章使用自编积极心理品质问卷、青少年亲社会倾向量表和儿童长处和困难问卷,抽取安顺市6所学校4-6年级学生,通过与一般儿童的比较,梳理留守儿童的积极心理品质。研究发现,留守儿童中主动帮助他人、主动求助、经常帮助做家务的人数比例高于一般儿童。除了在同伴交往方面留守儿童得分高于一般儿童,在亲社会行为和情绪行为问题各因子上,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均没有差别。结果表明,尽管留守儿童"亲情缺失",但他们并没有表现出较多的心理行为问题。最后提出促进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的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敏 《山东教育》2002,(30):29-29
幼儿的亲社会行为,通常是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分享、合作、助人、安慰、捐赠等。引发亲社会行为的动机多种多样,如为了期待外部的奖赏,为了获得社会的赞许,或为了减轻自己消极的内部状态(例如,因看到一个需要帮助者而感到内疚或悲伤)等。亲社会行为也包括利他行为,即由同情他人或坚持内化的道德准则而表现出的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特别是利他行为,因其具有的积极性而越来越为心理学家及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关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就在幼儿园社会领域的教育目标中明确提出,应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不同来源社会支持与听障青少年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及亲社会行为的中介作用和自我接纳的调节作用,采用社会支持量表、自我接纳量表、亲社会行为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和积极/消极情感量表对359名听障青少年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均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听障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且家庭支持的预测作用更强;(2)亲社会行为分别在家庭支持、朋友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3)听障青少年自我接纳可以调节中介模型中朋友支持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即相对于高自我接纳个体来说,朋友支持可以显著正向预测低自我接纳听障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本研究揭示了不同来源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机制,为促进听障青少年社会参与和融入、提升其主观幸福感提供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8.
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亲社会行为是个体为了他人的或社会的利益而自发作出的意志性行为,其中也包括利他性行为。它有助于人更好地与他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将发挥重要作用。在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因此,了解制约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各种因素,能为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提高其教育的有效性。   一、认知发展水平和移情是影响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内因   (一 )认知发展水平是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必要…  相似文献   

9.
亲社会行为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对自身并无明显好处,而给他人、集体、社会带来利益的一类行为。与其相反的是自我中心行为,侵犯、攻击、破坏行为或反社会行为。牺牲自己的利益,无私地关心、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行为是一种高水平的或日理想模式的亲社会行为,大部分学者将其定义为“利他行为”。  相似文献   

10.
网络亲社会行为是在网络环境中发生的符合社会期望并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又没有明显利己动机的自觉自愿行为。本文通过编制"大学生网络亲社会行为"的调查问卷,分析影响大学生网络亲社会行为的相关因素,探讨了提高大学生网络亲社会行为的途径和有效策略,以便更好地开展大学生网络教育,营造和谐的育人氛围,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1.
以S市普通中学初一至初三、高一至高三以及部分中专的283名青少年独生子女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了家庭的各种因素与其亲社会行为的相关性。结果发现这些独生子女的亲社会行为与性别不相关,而与年龄呈负相关,家庭收入与独生子女的亲社会行为不呈正相关,父母的教养方式与独生子女的亲社会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父亲年龄对青少年独生子女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显著,而母亲的学历水平和处世态度对青少年独生子女亲社会行为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人的自我增强需求既要提升自身积极品质和个人价值感,又要通过关注他人的利益来实现自我和社会之间的整合与适应,从而提升社会价值感。这种自我增强需求在特定情境下通过能动性和社交性两条路径促进亲社会行为。在能动性方面,助人效能感和自主性助人动机是两个重要因素。助人效能感促进亲社会行为,而作为内部稳定特质的自主性助人动机则制约环境因素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在社交性方面,个体对行为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公开性的知觉,以及对"施助者-受助者"双方的关系表征,或者对亲社会行为意图均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亲社会行为是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积极行为,学会和谐共处、学会关心帮助是做一个身心健康的、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合格人才所必备的素质。人的知、情、意、行是相互作用的,亲社会行为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培养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可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使用自编积极心理品质问卷、青少年亲社会倾向量表和儿童长处和困难问卷,抽取安顺市6所学校4-6年级学生,通过与一般儿童的比较,梳理留守儿童的积极心理品质。研究发现,留守儿童中主动帮助他人、主动求助、经常帮助做家务的人数比例高于一般儿童。除了在同伴交往方面留守儿童得分高于一般儿童,在亲社会行为和情绪行为问题各因子上,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均没有差别。结果表明,尽管留守儿童“亲情缺失”,但他们并没有表现出较多的心理行为问题。最后提出促进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的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比较重视幼儿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而忽视了其亲社会行为的发展,致使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水平偏低,普遍存在着自私、任性、缺少同情等问题,那么如何来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呢?首先重视感情教育,萌发幼儿的情感,引导幼儿了解他人的心情,体验当自己处于他人的情境的情感、愿望,从而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及爱心。激发幼儿情感的同时还教幼儿学会表达对他人的爱,亲社会行为能力的培养,不是通过说教就能形成的。它只能在幼儿自己参与的活动中,尤其是交往活动中,不断实践、感受、体验,日益积累直接经验和情绪体验,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的。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青少年社会责任心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试图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重点考察移情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性别的调节作用。采用青少年社会责任心问卷、基本移情量表、青少年亲社会倾向量表对505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社会责任心正向预测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移情在社会责任心和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性别调节社会责任心通过移情影响亲社会行为的中介过程的前半路径和直接路径。研究揭示了青少年社会责任心对于亲社会行为的作用机制及其性别差异,对有效引导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具有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吴化婷 《知识文库》2024,(7):163-166
<正>幼儿期是个体发展的关键期,是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重要阶段。而幼儿具有独特的心理发展特点,心智发展尚未成熟,对社会的认知和亲社会行为还需要成人进行引导。绘本教学以“图+文”的形式开展,具有鲜明的视觉形象性,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特点,对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发展具有一定的价值。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更加注重幼儿亲社会行为和社会性的培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学前儿童对社会领域的相关内容进行循序渐进地学习,使其社会性发展不断完善,从而奠定良好的人格基础。而亲社会行为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能起到积极的正面作用,亲社会行为表现出来的积极帮助他人、与他人分享、愿意友好与人交往等积极品质,能增强幼儿对幼儿园环境的适应能力和降低入园焦虑等。除此之外,幼儿时期正是一个人人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也是塑造各种良好品行的关键阶段,幼儿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可塑性,正是对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的好契机。为此,本文将以绘本教学作为载体来探讨,绘本教学在幼儿亲社会行为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关于合作行为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合作行为概述  合作行为是一种重要的亲社会行为 ,是儿童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方面。所谓合作 ,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达到共同的目标而协调活动 ,以促进一种既有利于自己又利于他人的结果出现的行为”。[1] 与合作行为相对的是竞争行为 ,竞争则是指希望超过他人而获得承认。早期的研究中 ,该领域只涉及合作与竞争两种变量。Knight&Kagan(1981)引进了一个新变量———个人主义。个人主义是向个人目标挑战 ,不影响他人行为 ,同时也不受他人行为的影响。合作行为及相关的概念最初是从经济学领域借用过来的 ,近几十年来…  相似文献   

19.
蔡伟 《早期教育》2011,(10):41-42
亲社会行为,又称为积极的社会行为或亲善行为,它是个体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良好的社会道德行为,主要包括分享、助人、合作等行为。亲社会行为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行为,具有一种使他人乃至社会获得益处的目标。幼儿期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其成年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心理发展的重要基础。而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遇到疑惑的、  相似文献   

20.
亲社会行为是一种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积极行为,而儿童亲社会行为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对儿童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日趋突出,针对农村留守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形成因素,提出了培养农村留守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