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杨显惠的《夹边沟纪事》讲述了一段特殊历史时期知识分子的苦难史。他站在一个客观叙述者的角度,重新审视着那个特殊年代里知识分子在面临绝境时,生命的挣扎、人格的沦丧以及精神上的彻底分裂,从而引发我们对人的尊严、人性深处灵魂的拷问以及隐藏在历史背后的文化的思考。在文学越来越趋于商业化的今天有着特殊的文学意义和社会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2.
《夹边沟》系列小说把对历史的关注集中在对人的关注上.作品通过对被异化的人的生存状况的刻画体现出了人性的复杂多面,表达了对人类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3.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讲台上的知识分子摘下精英的帽子,以非亲历叙述方式展露20世纪的聚合离散:"南渡"中的知识分子以人格力量承继"独立、自由"精神;夹边沟"右派"在生与死"对话"中经受思想的搏斗;"梁庄"作者重新走进乡野,试图"启蒙"留守群体。在先验意识形态指导下,纪实作品《南渡北归》《夹边沟记事》《中国在梁庄》指涉不同时代行色人物,隐喻知识分子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艰难性。  相似文献   

4.
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的短篇小说《老妇与猫》从寡妇与猫的相依为命切入人类社会的疏离与残忍,歌颂人与猫之间缱绻缠绵的故事。但小说中的人际关系更具有深远的文化内涵,其深意在于揭示人群内部暗流涌动下的道德悖论。本文通过剖析主人公赫蒂凄惨弃世的根源并探寻救赎之道,拟审视这篇尚未被学术界重视的短篇佳作的隐含深意。  相似文献   

5.
“散文化”是汪氏小说的典型特点,也成为了他小说的一张名片。在其作品的英译中,保留这种“散文味”对译者来说是一项挑战,考察了译者对“信达雅”之“信”的拿捏,也是衡量译文优劣的标准之一。对比研究《大淖记事》原文和邝文东的英译本[1],发现原文在遣词造句、文章结构、语言内容方面表现出浓郁的“散文味儿”,而译者在译文中删减原文内容、变换句式,致使原文的“散文味”在译文中变得稀薄。研究发现,造成此结果的原因有三:英汉语言系统的不同、文化差异、译者的“有心之失”。  相似文献   

6.
《人性的污秽》是菲利普.罗斯在20世纪末创作的"美国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作者通过主人公西尔克刻画了一个企图逃脱种族命运的当代俄狄浦斯王。以《人性的污秽》为对象聚集于特定的权力话语和公共道德的政治文化背景,从主体身份和道德取向两个维度探讨个体生存悖论,展示在权力话语无所不在的当代社会中个体对自我追求的无能为力,揭示公共道德话语对自然人性的压制和迫害,探索个体为追求自由对权力话语所作出的回应和抵制。  相似文献   

7.
《邱园记事》中,弗吉尼亚·伍尔夫一改传统叙事风格,以现代主义的笔触为读者呈现出一系列表面上看似支离破碎的情节,但是其中一只小蜗牛的出现却将文章的支离破碎有力衔接成一个整体,同时蜗牛还象征着自然的和谐之美,客观的时间推移,积极的人生意义。  相似文献   

8.
休姆作为意象派诗歌运动的领袖人物,一直以来,却被评论家忽视.本文拟对意象派早期奠基之作<秋>进行分析,进而挖掘出隐含于其中的悖论思想,以期对研究休姆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休姆<秋>一诗中的悖论不仅体现在词汇的运用上,还体现在意象塑造,意境营造,创作动机上.  相似文献   

9.
连续几日,和孩子们一起沉醉在冯骥才笔下人鸟合一的美妙意境中,不舍得就让这感觉随风褪色。真好,同事居然拎来两只珍珠鸟。征得她的同意,我希望借鸟延续一段美丽。  相似文献   

10.
隋忆越 《考试周刊》2009,(38):34-35
受德国民间传说《浮士德》所启发,拜伦写成不朽的哥特式悲剧《曼弗雷德》。本文解析了这部诗剧中蕴涵的悲剧意义,主人公心理特征,以及此剧中表现手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科技伦理”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伦理”的初衷本是为了使科技沿着健康的轨道良性发展,但最终容易导致科学技术的停滞甚至被取消;其价值取向本是为了使科技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共同的未来”,但结果却容易因科技的停滞甚至被取消而导致人类社会发展的停滞甚至倒退。“科技伦理”的价值诉求与其执行后果是正相反的。这就是“科技伦理”悖论。  相似文献   

12.
由于成书仓促 ,《清史稿·藩部世表三》对青海蒙古札萨克世系的记载多有错讹之处 ,佟佳江先生所著《清史稿订误》一书业已作了部分订误。本文在此基础上 ,主要根据 1996年 12月影印出版的《光绪朝朱批奏折》、北洋时期《政府公报》第2 0 2号、《清实录》、《清代蒙古官吏传》和《蒙古世系》等史料相互印证 ,对该表予以再订误 ,旨在使之益臻完善  相似文献   

13.
比较分析了小说<沙家浜>与样板戏<沙家浜>,针对众多批评的观点提出不同看法,从小说体裁、人物形象重塑、情节的设计等角度分析了小说<沙家浜>的得与失.既指出其重塑的阿庆嫂、郭建光形象的失败之处,也肯定了阿庆、许三爷这两个全新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小说情节的安排.  相似文献   

14.
在贾平凹的人格背景中,导致他自卑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即其早年的心理创伤和孱弱的身体所带来的属于他个人的自卑,以及其“乡村情结”浸润中的对城市的自卑。贾平凹的创作活动是典型的超越自卑的补偿性活动。  相似文献   

15.
著名作家白桦先生,生于忧患年代,他童年时饱受战乱、逃亡之苦;青年投身革命生涯,接受战火洗礼;新中国后则多次历经政治风波冲击。白桦少年时即崭露文学才华,并走上文学创作道路,至今已从事文学事业长达60余年。其创作几乎尝试了小说、诗歌、戏剧、散文、影视文学等各种文学体裁,作品丰富,成就斐然,享誉海内外,体现出卓越的天赋与顽强的意志。  相似文献   

16.
清朝同治版本《房县志》,由知县杨延烈领衔纂修。该志遵循“实事求是,秉笔直书”的原则,约而不漏,赅而不杂,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房县自唐虞三代至清同治四年的4000多年历史,实现了志书“张驰政治,以彰教化”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清明上河图”以全景式的构图,细致而生动地描绘了北宋汴京以汴河为中心的繁荣社会生活面貌,充分显示了画家张择端的高超技艺。  相似文献   

18.
考出卞宝第手札系致丁日昌,其内容可与《清实录》、《清史稿》相印证。卞劝丁勿因受挫而改变除豪猾的政治措施,具有民本思想。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全面渗透,虚拟生存这一新型生存样态已势不可挡地成为当代大学生的重要生存方式。以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为指导,立足大学生虚拟生存实然状态,深入剖析传统管理方式下大学生伦理失范的种种现状,并对其原因作出细致分析。  相似文献   

20.
从人性的角度来看,贾宝玉是一个“聪俊灵秀”与“乖僻邪谬”的“情痴情种”。围绕贾宝玉性格的这一基点,《红楼梦》集中描写了这一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自由意识和“意淫意识”,并以这种描写实现了对封建意识的批判和人文精神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