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信息高速公路,互联网络,多媒体等高新技术的兴起,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迅速膨胀,使受众完全置身于多信息渠道的环境中,在这种情况下,受众的选择对媒体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正如首次提出“注意力经济”概念的学者高海伯所说”在信息时代,稀缺的不再是信息,而是人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2.
3.
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中心,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对于媒介经济而言,媒介产业的进行是由媒体、受众、广告商三个元素构成的,其中,媒体在这个产业链中扮演的是供给的角色,受众、广告商是扮演着需求的角色。随着媒介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传统的媒介本位正逐步让位于受众本位。准确地衡量和预测受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媒介文化自律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媒介文化是大众文化的核心和主体。晚近中外有影响的研究,将媒介与文化两个关键词连用而形成的对现有文化现象的新表述。在中国,90年代以来这一裹挟技术和资本为后盾的同质文化,构筑了我们日常生活和意识形态,塑造了我们关于自己和他者的观念,制约着我们的价值观、情感倾向和对世界的理解:它不断利用高新技术,诉求于市场原则和普遍的非个人化的受众(mass)。总之,由传媒和文化媾合的媒介文化构成了循环的生产、消费体系,你我都身不由己地置身这种文化情景中,形成日常生活的仪式与景观。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受众媒介接触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作为一个拥有将近70%农村人口的农业大国,只有实现农村现代化才能真正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在农村变革的进程中,大众媒介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勒纳在其著作《传统社会的消逝》中,阐述了传播与国家发展的理论,他把大众传媒比喻为“奇妙的放大器”,即大众媒介因其特有的快速大量传递信息的作用,可以把社会流动和变革思想传播给其他成员,因而,大众媒介也成为国家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环节。今天,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继续推进,中国的农村和媒介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么,农村受众接触、使用大众媒介的行为是否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有哪些新的特点?这…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霍尔的结构主义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引入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存在于我国传播实践中的“支配性“”、协商性“”、对抗性”等受众解码方式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逻辑分析。  相似文献   

7.
毕竟 《新闻前哨》2000,(11):41-42
注意力正在成为一种重要的商业资源,再好的产品,如果不与注意力资源有效结合,也创造不了市场价值。报业竞争,说白了就是争夺注意力资源的竞争。哪家报纸能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就有可能脱颖而出。《北京青年报》、《成都商报》、《扬子晚报》等“报坛新秀”的成功,就足以证明这一点。反之,如果哪家报纸漠视注意力资源,就会逐渐失去读者,失去市场份额,乃至失去最后的生存空间。目前,七家日报正在逐鹿武汉。当人们刚刚联想起“战国七雄”的时候,本埠又有几家小报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北京、南京、上海、广州、成都的报业竞争也趋白…  相似文献   

8.
9.
崔丹 《新闻知识》2007,(9):70-71
曾经沸沸扬扬的杨丽娟事件告一段落了,媒体在赚取了大量的注意力经济之后,终于停止了对此事连篇累牍铺天盖地般的追踪报道。事件结束后,人们在反思之时,无不把指责的矛头指向了媒体——缺乏职业道德,疯狂炒作,滥用话语权等等。在这场新闻闹剧中,媒体的确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媒介素养研究对传受者的心理因素很少涉及。本文从传播心理学的视角出发,以传播学研究的五个基本角度为框架,将受众心理分别引入控制研究、媒介研究、内容研究、受众研究、效果研究中,提出受众媒介素养研究的五个方向,为受众媒介素养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我国校园SNS受众媒介使用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詹恂  古玉立 《新闻界》2008,(3):48-51
本文调查了我国校园SNS受众的社会结构特征、媒介接触情况、媒介使用偏好和媒介使用满意程度。本次调查的结果显示了我国校园SNS受众的一般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证明寻求网络认同依然是SNS媒介使用的首要功能,人际交往并没有现实回归。  相似文献   

12.
朱颖  童兵 《新闻界》2007,(6):3-5
我国新闻媒介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峰,不仅仅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最快捷便利手段,更是人们生活众不可缺少的东西,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本报告通过对受众占有、接触媒介的情况调查,分析媒介发展与经济的关系,不同媒介的受众占有量和接触程度差别,及其受众接触媒介的动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受众对于媒介角色的认知及其评介是科学建构媒介化社会的重要参照.调查显示,受众对于媒介促进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等方面的作用趋于赞同,而不同层次的受众对于媒介的可信度和媒介能否解决现实问题的认知情况并不明朗.对于媒介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角色承担,受众对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评价,也为信息传播与媒介发展提供了需要解决的一些领域.  相似文献   

14.
In light of the media industry’s growing focus on audience engagement, this article explores how online and offline forms of engagement unfold within journalism, based on a comparative case study of two American public media newsrooms. This study addresses gaps in the literature by (1) examining what engagement means for public media and (2) applying the concept of reciprocal journalism to evaluate the nature of reciprocity (direct, indirect, or sustained) in the give-and-take between journalists and their communities. Drawing on direct observation and in-depth interviews, this article shows how this emerging focus on engagement is driven by public media journalists’ desire to make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the public more enduring and mutually beneficial. We find that such journalists privilege offline modes of engagement (e.g., listening sessions and partnerships with local organizations) in hopes of building trust and strengthening ties with their community, more so than digital modes of engagement (e.g., social media) that are more directly tied to news publishing. Moreover, this case study reveals that public media organizations, in and through their engagement efforts, are distinguishing between the communities they cover in their reporting and the audiences they reach with their reporting.  相似文献   

15.
祝兴平 《新闻界》2007,(6):66-67
本文对国内不同类型财经报纸的市场定位作了比较分析,并对财经报纸发展至为关键的营销策略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传受合一"传播模式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莫梅锋  刘欣 《新闻界》2007,(4):14-16
本文结合《超级女声》个案实证研究"传受合一"传播模式.试图构建一个既能清楚客观地揭示"传受合一"的内在机制,又具普遍指导意义的"传受合一"传播模式的现实框架.  相似文献   

17.
莫梅锋  刘欣 《新闻界》2007,(4):14-16,43
本文结合《超级女声》个案实证研究"传受合一"传播模式。试图构建一个既能清楚客观地揭示"传受合一"的内在机制,又具普遍指导意义的"传受合一"传播模式的现实框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探索网络舆情受众体参与舆情事项创建传播的动机,为把握网民心理,引导网络舆论正确走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过程]基于定性与定量混合的研究视角,依据扎根理论采集研究资料并通过编码从中抽离出10个动机范畴,根据形式概念分析理论结构化分析动机范畴的关系意义,为原始资料编码过程融入定量思维。[结果/结论]揭示受众体的3种参与动机对舆情事项的危机程度、突发程度、管控难度的影响,为从参与动机的视域下划分受众群体、有的放矢地干预网络舆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媒体变革的经济学与社会学--论博客与新媒体的逻辑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20 0 3年是网络媒体发展的 10周年。随着突破传统媒体“守门人”机制、互联网技术壁垒和促进公共出版的博客 (blog)现象的崛起 ,新媒体的革命性力量开始出现。可以说 ,博客的出现集中体现了互联网时代媒界所体现的商业化垄断与非商业化自由、大众化传播与个性化 (分众化 ,小众化 )表达、单向传播与双向传播三个基本矛盾、方向和互动。这几个矛盾因为博客引发的媒体变革 ,已经在技术层面上得到了根本的解决。本文深入探讨了新媒体真正的内在机制和运作逻辑 ,它们不一定要颠覆传统 ,却一定会变革传统 ,变革整个媒体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