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把《集杜诗》放在宋元明清集杜诗历史中观照,把《集杜诗》与其他作品或集句诗来比较审视,把《集杜诗》文本与文天祥的经历结合进行纵深挖掘,从文本接受的纵横两方面对《集杜诗》所作的综合研究,是这些年来文天祥《集杜诗》体现的综合特点。对其梳理,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文天祥研究的全面深入。  相似文献   

2.
对于文天祥的研究,人们往往比较重视他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总体艺术特征、狱中诗、《胡笳十八曲》和《集杜诗》等。他的交往诗虽也占相当大的比重,但研究的力度却不够。本文着重从复杂的时代思想、社会环境、城市时尚和江西文化等方面,来分析文天祥交往诗特色的成因,并探讨它对文天祥行事和精神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集句是借他人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这是一种很好的表现手法。好的集句脍炙人口,千古传诵。集句按类型可分为集句诗、集句联,集句诗钟三种。集句诗,就是将前人的诗句信手拾来,巧妙地集成一首诗,以抒情言志。文天祥在燕京坐牢的三年间集杜诗二百首,他在《集杜诗》开头一段自序:“余坐幽燕狱中,无所为,诵杜诗,稍习诸所感兴,因其五  相似文献   

4.
宋代的集杜诗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三个阶段各具特征。北宋中期是宋代集杜诗发展的第一个阶段,王安石在他的集句诗中大量使用杜诗,黄庭坚的集句诗也多使用杜诗。这个时期集杜诗的特征是在集句诗中大量使用杜甫诗句。南宋前期是宋代集杜诗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杨万里写出了完整的集杜诗。南宋后期是宋代集杜诗发展的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是宋代集杜诗的高潮期,文天祥取得了集杜诗创作的最高成就并开创了集杜诗入乐的先河。  相似文献   

5.
在南宋末年,爱国诗人文天祥以独特的方式接受学习杜诗。一是学习杜诗的沉郁顿挫风格;二是模仿杜诗的“以诗记史”精神;三是集杜诗;最后,他还化用杜诗。在国难当头,生死存亡的关头,杜甫的忠义爱国精神进入文天祥的精神视野,成为他的学习榜样。南宋的灭亡,成就了文天祥在诗史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陈禅心的集句诗具有"诗史"的突出特点,不仅描绘出中国现当代六十年间的时代风云变幻,记载了自己的出处行藏,而且始终洋溢着对祖国的无比热爱。陈禅心的集句诗是对文天祥《集杜诗》的重大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诗史"价值。  相似文献   

7.
《杜诗注解摘参》是清中期宁锜的论杜专著。该书体例独特,既论杜诗,亦论杜注。其论杜诗具有鲜明的反穿凿倾向,具体体现在反对视杜诗为"预言",以考辨法、诗证法、"气""势"论评杜以及谨严的为学态度上。书中的评论涉及历代杜诗注解,但主要是对《杜诗详注》和《读杜心解》的吸收与批评。《杜诗注解摘参》对清代杜诗学研究有一定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8.
蔡正孙《诗林广记》是一部晋、唐、宋诗选本,所选杜诗最多,通过附录诗话等大量资料来揭示杜诗的典实,帮助人们理解杜诗的真正内涵。由于蔡正孙附录的诗话等材料选择性非常强,这也透露了他对杜诗的独特理解。蔡正孙对杜诗艺术的评价主要归结在"奇"与"妙"之上,采用的方法是附录诗话等资料以及同类诗作的比照,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据。《诗林广记》大致反映了宋末元初杜诗的研究水平,其研究方法对于今天研究杜诗乃至古代诗歌都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不少学者认为,文天祥前期诗多无价值的酬赠之作,在后期,由于生活内容发生巨大变化,诗风受到杜甫影响,所作多慷慨悲壮。其实,文天祥对杜诗的喜爱是一以贯之的,其前期诗亦受到杜诗浸染。本文全面论述了文天祥前后两期诗歌与杜诗的关系,具体分析了他对杜诗的学习、继承和创造性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相士如相马》等《杂诗四首》早在宋、金、蒙古对立时期已收入元好问的诗集,清代乾隆年间,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里辑出了宋人汪藻的《浮溪集》,四首诗又出现在《浮溪集》中。对此四诗的二属情况,学术界尚乏深入的考辨。从汪、元二人各自诗文集的版本情况以及诗文内证两方面来看,四首诗应为元好问的作品。  相似文献   

11.
无名的冯至     
接触冯至的诗,是在校园里不断耳闻目睹大学才子、诗人们调侃鲁迅的沉重,笑话朱自清为老爸暗洒的眼泪,将戴望舒的油纸伞诠释为“菲勒斯”的喧嚣、热闹之后的事。很偶然间,我见到了冯至的《十四行集》诗集,由《十四行集》又读了他的散集《山水》、小说《伍子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定位 ]杜甫《登高》诗鉴赏。杜甫的诗十分工整 ,可以说字字机杼。学习近体诗 ,他的作品应该说就是最好的诗律教材。同时 ,杜诗意境深远 ,内容深沉 ,因此语文实践和探索应侧重于使学生熟悉近体诗尤其是律诗篇幅短小、题材广阔、格律严格、语言凝练的特点 ,了解杜甫诗作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 ,在赏析中使学生掌握近体诗的一般阅读、鉴赏规律。[切入 ]1 .课前布置学生小结并整理出在教材上所学过的以及其他自己较熟悉的杜甫诗篇并背诵、交流 ,深入体会杜诗的风格特点。2 .要求学生将所熟悉的杜诗分类 ,找出有关律诗篇目 ,仔细比较杜甫…  相似文献   

13.
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共选录278位诗人的1 940首诗。杜甫诗歌255首,居首位。从五言古诗到七言绝句,七种“体裁”并选杜诗。所选古、律并以杜甫居首,绝句则未列前茅,不及李白、王维诸人,甚至在文学史上声名并不显赫的王涯,所选绝句亦高于杜甫。充分体现出沈氏对杜甫诗的定位:兼备众体而特擅律诗,绝句则稍逊。杜诗在《唐诗别裁集》中的定位,则与沈氏论诗力倡“格调”紧密关联。“格调说”强调情旨的“温柔敦厚”并“怨而不怒”,在语言上则要含蓄慰藉,措辞温婉且格律严整。《唐诗别裁集》对杜诗的编选凸显出沈德潜在诗学上的独特眼光,其对杜诗的接受显然是基于杜诗契合沈氏“格调”诗学的理想典范。  相似文献   

14.
在阅读宋金人著述《梦溪笔谈》、《分门古今类事》、《清异录》、《庄靖集》、《滹南集》等著作时,偶见唐五代人诗而前贤尚未及者,在逐句和《全唐诗》以及《外编》、《补编》、《续拾》等全部唐诗资料核对以后,共补辑唐五代佚诗凡19首131句,是近年来学界较大规模的唐诗辑佚工作。  相似文献   

15.
张新林 《现代语文》2007,(12):56-56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这首诗的最后一句在人教版的教材上有的写作"只缘身在最高层",而有的写作"自缘身在最高层"。就这个问题,笔者查阅了中华书局《临川先生文集》(1959版)及  相似文献   

16.
在杜诗学史上,明末王嗣奭的《杜臆》占有重要地位。《杜臆》选择高崇兰编,刘辰翁评点《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为底本,内中原因体现了杜诗接受学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7.
根据顾随先生所论,以《旅夜书怀》和《山石》诗为例,从“修辞”和“阳刚”契入,分析韩愈一方面学习杜诗修辞之锤炼,一方面发扬杜诗的阳刚之气,在对比中以见其诗修辞锤炼之妙与阳刚之美。  相似文献   

18.
康熙时期,是一个对于学问"有宏纳众流气象"的时期,仇兆鳌《杜诗详注》走"集大成"的路子也正在此风会中。"集大成"不仅是《杜诗详注》表现出来的客观效果,而且也是仇氏"瞻天仰圣"注杜的初衷。因而,模仿朱子《诗集传》,把对儒家"温柔敦厚"诗教的维护寓于其"辑诗传"的做法,也在仇氏对历代评杜成果的把握中体现出来,而不是对诸家旧说的简单收集。仇氏既从思想层面对过去的旧说进行了一次"净化",也从学理的层面对诸家旧说进行了遴选,因而《杜诗详注》虽然是集解形式的注本,但毫无疑问也融贯着仇氏自家的理念。  相似文献   

19.
黄生的《杜诗说》是影响于当时却淹没于后世的一部杜诗评论和研究著作。黄生在《杜诗说》中,将孟子所提出的“以意逆志”原则作了重新诠释和具体化,并以其作为评论和研究杜诗的基本方法,力图揭示杜诗的本意。对《杜诗说》评论和研究杜诗的方法所作的初步探讨,通过对《杜诗说》的钩稽认为:黄生所提出的“深悉公之生平”、“综贯公之全集”、“融会一诗之大旨”三原则,就是“以意逆志”的具体化,是黄生在《杜诗说》中分析和研究杜诗的主要方法。黄生对杜诗创作本意的认真探寻,体现了他作为训诂考据学者的严谨学风。  相似文献   

20.
<正>俗语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陕西方言多说"礼轻人意重",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比喻礼物虽少,但情意却很重。甘肃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成语词典》:【千里送鹅毛】"俗语:‘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宋·苏轼《扬州以土物寄少游》诗:‘且同千里寄鹅毛,何用孜孜饮麋鹿。比喻礼物虽轻而情意深厚。'"[1]《辞源》一:【千里鹅毛】"比喻礼物轻而情意重。"宋黄庭坚:《山谷外集诗》注十:长句谢陈适用惠送吴南雄所赠纸:"千里鹅毛意不轻,瘴衣腥腻北归客。"[2]《辞海》【千里鹅毛】解释、举例跟《辞源》基本相同,引文、例句省略[3]。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千里送鹅毛,解释、举例综合了《辞源》和《辞海》亦省略[4]838。毛学河、倪文杰主编《现代成语巨典》【千里鹅毛】"从远地带来的极轻微的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