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来来往往     
《当代学生i2i》编辑部的叔叔、阿姨: 你们好! 我是贵刊的新读者,从2003年1月开始订阅。起初翻开它时,我的脑海中一下子闪现出一个词——耳目一新。再继续翻阅,我被书中精彩的内容吸引了。我觉得它真是一本非常适合“当代学生”阅读的杂志。我最喜欢的栏目有“四城记”、“校园日志”、  相似文献   

2.
来来往往     
编辑部的叔叔阿姨: 你们好!我是一名来自海河之滨——天津的高中生。……很有幸地,我在图书馆中结识了《当代学生》。我被它深深吸引了,因为它内容丰富,最重要的是它符合我们当代学生的“胃口”。《当代学生》招收学生记者吗?我希望《当代学生》能帮我圆这个梦:我自荐成为《当代学生》的一名小记者,成为《当代学生》的一员。我有足够的自信与热情能够把我身边的精彩故事告诉中学生朋友们。祝《当代学生》越办越好! ——来自远方的“猫”(天津市第五十七中学高一)  相似文献   

3.
来来往往     
主编:此刊受学生欢迎,闲暇时随意览阅,也觉不错。创意与品位是《当代学生》的魅力所在。愿《当代学生》、《上海教师》成为当代师生的心爱读物。——上海浦东一中学校长编辑部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一名初一学生,第一次看《当代学生》就对其中的一些栏目“一见钟情”了。虽然我与《当代学生》相识得比较晚,但我希望能成为你们的新朋友。我的兴趣很多,还喜欢做好心人,为别人排忧解难……祝《当代学生》越办越好,越办越精彩!——上海市崇明县堡镇中学小乐  相似文献   

4.
王辛 《中文自修》2004,(9):36-37
这一期的电影《霸王别姬》《阳光灿烂的日子》讲述的是中国当代历史中发生的故事。电影的一头连接着个人,另一头连接着时代,虽然那段历史离开现在有些远了,但是我们常常可以通过电影“看到”过去。历史不可忘却,个人的悲喜同样让人难以释怀。下期关键字“光荣·怀缅”,参考电影《海上钢琴师》《红磨坊》《梦断花都》《天堂电影院》。  相似文献   

5.
来来往往     
第9期杂志的“来来往往”中说,今后会选取论坛中的一些文章刊登,是不是现在有人已经被选中了?如果有的话,那我相信有一天自己也会被各位编辑“相中”的。——永远支持《当代学生》的青儿不错,本期《当代学生》就选用了论坛中一篇名叫《成长》(发表时更名为《无涩的记忆》)的文章,  相似文献   

6.
一直很想在“特别关注” 栏目中,关注一个特殊的学生 群体——他们既是《当代学 生》的读者,同时也是《当代学 生》的作者。其中的一些同学 就是从《当代学生》起步,开始 走上写作之路的。从创刊到现 在,《当代学生》在发展中走过 了十多年,期间与很多这样的 学生读者、作者结缘,也培养 了一大批文学与写作爱好者。 当然,在这十多年中,《当代学 生》也是因为有这么多人的关 注和呵护,才能得到发展和提 高。正如《当代学生》主 编在创刊10周年 时撰文所说,这 是大家“协奏” 而得的美好。 本期“特别 关注”所关注的 两个人,就属于 上面所说的特 殊的群体。她们 因梦想而飞扬, 她们因文学而 美丽。  相似文献   

7.
来来往往     
请问“校园日志”(或者其他栏目)的插图是否接受学生投稿?我很有兴趣啊! ——小熊小熊,感谢你对我们杂志的支持与厚爱! 《当代学生》是一份面向中学生的杂志,所以她离不开中学生对她的支持!因为有了中学生你们的  相似文献   

8.
来来往往     
“来来往往”这个栏目的出现并非偶然。编辑部每天都会收到源源不断的来信。这些真诚的话语温暖着我们每一个编辑的心。因为这些来信让我们知道:我们不寂寞,我们很富有——有那么多读者在关心这份杂志。《当代学生》面对的读者是每一个中学生——每个人对杂志都有不尽相同的期望。我们将尽最大的努力满足大多数人的阅读期望——你们的愿望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来来往往”将会不定期地与读者见面。欢迎与我们经常“来来往往”,常过来看看,常过来侃侃。  相似文献   

9.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好的标题,就像美目那样传神,能激发读者阅读的欲望。那么,在写作时如何巧拟题目,一“名”惊人呢?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一、借“名”法 1.巧借人名:《我们班的“施瓦辛格”》《当代保尔——张海迪》。 2.巧借事名:《当心“鸿门宴”》。 3.借用歌名:《在希望的田野上》、《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相似文献   

10.
来来往往     
“来来往往”这个栏目的出现并非偶然。编辑部每天都会收到源源不断的来信。这些真诚的话语温暖着我们每一个编辑的心。因为这些来信让我们知道:我们不寂寞,我们很富有——有那么多读者在关心这份杂志。《当代学生》面对的读者是每一个中学生——每个人对杂志都有不尽相同的期望。我们将尽最大的努力满足大多数人的阅读期望——你们的愿望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来来往往”将会不定期地与读者见面。欢迎与我们经常“来来往往”,常过来看看,常过来侃侃。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选入了唐代柳宗元的诗作《渔翁》,其三四句为“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其中“欸乃”注为“ǎi nǎi,摇橹声”。过去“乃”字的读音常被人忽略,词典注音也不统一。我们的看法是应读“ǎi”,依据如下。商务印书馆的《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版)、外研社和语文出版社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2004年版)、《新华字典》(2004年版)都收“欸乃”词条,并注音为ǎi nǎi。《辞海》收词而未注音,在“乃”字条目下只收nǎi一个读音。古汉语学习的权威词典《辞源》却有一个不小的疏忽:“乃”字只收一个读音,而“欸乃”词目…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2000万人听过他的“疯狂英语”精彩演讲。他被日本、韩国邀请前往访问讲学,成为30多个国家、100余家知名媒体追踪采访的热点人物。他,刚刚在《新周刊》、《青年报》、湖南卫视、新浪网等共同举办的“十大新锐人物“评比中排名第一。他,是一个百折不挠的人生奋斗者,一个“人生激励专家”,一个——传奇。我想你们已经知道了他的名字——李阳。很感谢《当代学生》杂志给了我们这样一次难得的机会。  相似文献   

13.
喜欢唐诗宋词的你,赶快来参加《当代学生》与上海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掌上灵通咨询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古诗游”行动吧!让我们和古诗亲密接触,沿着时间隧道经历一次畅快的“古诗游”,在“我最喜欢的古诗”中——领略诗词的魅力,品昧诗词的意境,见证诗词的不朽!  相似文献   

14.
为了教师在讲授商代历史备课时参考,以提高学生对商代历史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生对商代“甲骨文”的感性认识,我们曾在本刊1979年第9期以《甲骨名片选读》为题,对初中《中国历史》第一册第二编“奴隶社会”第一章第16页的龟甲、兽骨插图之一——《菁》2或《通》512进行了介绍。这里,我们将同页左边一片整龟的内  相似文献   

15.
九月,伴着同学们进入更高年级学习,《当代学生》也在原有的基础上改版了。在新一期的杂志中,同学们会发现《当代学生》板块更加分明,主要有五个部分:特稿廊、文言坊、美文阁、写作轩、往来亭。美文阁会在原有基础上,加入课内外的比较阅读和一些精品文摘,栏目也更加体现互动性,既会有老师的点评,也会让同学参与评选你最喜欢的美文。文言坊和写作轩(包括“校园日志”、“名家出题”等栏目)则更加注重可读性,尽量照顾到不同年级的同学。当然,你们喜欢的“休闲”栏目还会有更精彩的呈现。而“来来往往”,还会在这里倾听你们每一位同学的意见。希望《当代学生》能陪你在新的年级中一起进步! ——《当代学生》编辑部  相似文献   

16.
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蓦然发现类似的标题在1999年的《当代学生》上已经出现过——《让我们一起谈爱情》。是从心理学角度与当初和你们同龄的少年谈论爱情的一组文字。“谈爱情”,可以理解;“读爱情”,似乎不那么顺口。真是这样的吗?其实只要想一想就会发现,无论是“轻舞飞扬”还是《乱世佳人》,“读爱情”陪伴着你们中的很多人一起成长。曾经“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语文课本也开始“解冻”了,出现了直面爱情的篇章。不过,“读爱情”并不简单.为什么要读?怎样读?读什么?回答起来真不那么容易。我们今天的专题就正是为了回答这些问题而做的一种努力。——编者  相似文献   

17.
来来往往     
"来来往往"新版面新登场——贴出读者原汁原味之亲笔,旁附小编言简意赅之回复!想让自己中学时代的亲笔在《当代学生》上留下最珍贵的印迹,想让自己最喜欢的刊物《当代学生》人气越来越旺,那么就请你给我们写信吧!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7 ̄8期刊登了董新玉老师的《“mò”“méi”怎能随便读》和王贵忠老师的《不“可以用自己喜欢的读音去读”》两篇文章。两位老师对笔者在《精彩的“mò“”méi”之争》(《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第四期)一文中的观点和做法提出了质疑,都认为“连忙脱掉鞋袜,跳进没膝盖深的水里逮起来”(《可爱的草塘》)一句中“没”字,只能读“mò”,而读成“méi”是错误的。笔者就此与多位同行进行了探讨,并询问了案例中参与争论的学生的想法,思忖再三,还是认为这里的“mò”“méi”是可以随便读的。首先,读“没(mò)膝盖深的水”…  相似文献   

19.
档代教育论坛》国独具特色、是大型教育理论综合刊物,在全斌黝:蒸}黔i课戴!…段蒸班矍《当代教育论坛》开辟“名校研究”栏目的启事  相似文献   

20.
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是开放教育试点工作的核心和关键。我们已经在《国家赔偿法》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初步构建起了“基于网络的双互动”的教学模式。具体而言,以《国家赔偿法》网络互动课程为载体,运用BBS、E-mail、QQ等网络互动工具,实现“教师——网络——学生”双互动和“学生——网络——学生”双互动。这一创新性教学模式大大激活了学员的学习热情,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