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复活原因简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后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始终德然存在。进入80年代,明显呈复活态势。究其根源:一是政治因素;二是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在于当年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对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清算不彻底,使之得以残存;经济因素在于战后日本逃脱严厉的经济惩罚,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东山再起,为军国主义势力复活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日本政治右倾化加剧,主要表现为:否认甚至公开美化军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力图突破并修改和平宪法:极力扩充军事力量。妄图充当政治军事大国;渲染“中国威胁论”。究其原因主要是战后对日本军国主义战争责任的清算极不彻底,日本政界总体保守化,“新民族主义”抬头。经济的持续衰退所引起的不安心理。以及加速走向政治大国的政策抉择的影响。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加剧。增加了日本未来政治走向的不确定性,加深了东亚主要国家对日本的不信任感和警惕感。  相似文献   

3.
日本新军国主义是日本军国主义的亡灵在当代的复活,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其主要表现是:参拜靖国神社,否认侵略罪行,修改和平宪法,扩充军事实力,频繁进行军演,插手他国事务,威胁邻国安全。日本新军国主义的形成既有国际政治、经济因素,也有日本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和地理因素。我们应对新军国主义的策略一是反对,二是不怕。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以来 ,日本右翼势力日益猖獗 ,日本政治和社会的主流意识日渐右倾化 ,新国家主义和新民族主义思潮抬头。本文以历史事实为依据 ,从历史、政治、社会、经济等角度分析了日本右翼势力猖獗的原因及危害 ,并警示人们警惕日本复活军国主义。  相似文献   

5.
日本政府审定“合格”的“历史教科书”公然篡改历史,这是日本右翼势力妄图为军国主义复活招魂,该书为美化侵略战争不惜牺牲青少年的未来并误导日本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6.
日本战败投降半个多世纪以来,在日本国内始终存在着一股歪曲历史、美化侵赂的歪风,军国主义的阴魂不散,极右势力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除了日本自身的原因之外,二战结束前后美国的对日政策也是难辞其咎的。日本投降前后,美国从其称霸全球的战略利益出发,在日本投降问题上,在《开罗宣言》所要求的“无条件投降”的强硬立场上不断退步,同日本法西斯政权作了一笔不光彩的交易,使日本在“‘国体’前提下投降”的要求得以实现;日本战败投降后,美国占领当局在日本报行的民主改革并不彻底,没有追究日本天皇的战争责任,对战犯的惩治也极不彻底,这为战后的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保留了孽根;从1948年开始,彻底改变了战后初期的对日政策,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阎锡山在留学日本的多年经历中,耳濡目染了日本社会敬军尚武的风气,对军国主义的教育,政治理论和社会组织倍感青睐,主政山西不久,就书提出“教育以军国为教育”的奴化教育主张,并不断抽取一些时髦的主张和主义,点缀其“育人”思想,最终形成了一套中学其内,西学其外的嫁接型“育人”思想体系,包括以几希哲学为基础体系,以横竖政治为运动体系,以维持网络为保障体系和以好人主义为目标体系等四部分,这样一套严密的驯导和“育人”理论,使阎锡山统治下的山西土地,人民,军队三位一体,从下到上军事力量立体控制与教育化,成为近代中国社会史上一种特有的,值得研究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日本美化侵略的教科书事件的出现,并非偶然,战后日本极右翼势力曾遭重创,冷战时期美国为了其全球战略需要,对其加以扶植。70-80年代,日本经济实力仅次于美国,皇国史观、军国主义、狭隘民族主义等极右思潮抬头。90年代,日本政党体制发生重大变动,保守势力一度受挫,不久重又上台。近年来,随着日本政党政治的重大转变。日本社会民主政治的影响力减弱,军国主义与狭隘民族主义抬头,极右翼势力更加猖狂。日本教科书事件的出现看似偶然,但实侧北冰冻三尽,非一日之深。这一现象的出现溯因于日本根深蒂固的皇国史观、难以泯来的军国主义野心、时时涌动的偏狭的民族短主义情绪以及日本政党政治历货化加剧、日本经济与社会改革陷入困境等复杂的历史原因和社会政治、经济原因。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均不能对日本右翼势力的抬头和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掉以以轻心。  相似文献   

9.
自从去年10月以来,日本人民为反对日美反动派阴谋修改日美“安全条约”,掀起了规模巨大的反抗怒潮。现在,这个斗争还在继续发展着。日本人民阻止修改和争取废除日美“安全条约”的斗争,是日本人民长期以来反对美帝国主义占领、反对复活日本军国主义的斗  相似文献   

10.
邓著之 《九江师专学报》2005,24(3):28-29,80
本文论述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历史渊源、社会基础以及可能复活的气候,并指出要警惕它的复活.  相似文献   

11.
冷战时期美国为了其全球战略需要,在日本扶植右翼势力。70-80年代,日本经济实力仅次于美国,天皇制意识、皇国史观、军国主义、狭隘民族主义等极右思潮抬头。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爆破,政党体制发生重大变动,保守势力一度受挫,但不久重又上台,社会风向明显右转。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除了极右思潮之外,还有经济、政治等因素。阻遏日本社会右倾,防止日本复活军国主义,是日本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与责任。  相似文献   

12.
日本军国主义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武士道是它形成发展的社会基础,财阀垄断经济是它形成的经济基础,侵略扩张是它的核心内容,天皇专制政体是它形成的政治基础,神道教是它形成的社会精神支柱,而社会达尔文主义则是它形成的理论基础。正是这样一种集封建主义,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于一身的大杂烩,给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人民造成深重灾难。  相似文献   

13.
日本侵略战争的发动不能仅归咎于少数军国主义分子的煽动,在以往的阶级分析法中被认作受害者的许多普通日本民众、部分思想文化界人士在战争中也扮演了积极角色,战时日本的军国主义右翼思想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强烈的社会氛围。把握军国主义社会结构有助于促进日本国民对战争罪责的清醒认识,也是遏制今日日本军国主义回潮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14.
精武体育会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民间体育机构,也是近代中国在海外发展最有成绩的体育社团。它曾在东南亚华人聚居区建立了众多分会,在侨胞中推行以武术为中心的德、智、体“全人”教育,成效显著,至今犹在人心。抗战爆发后,东南亚各国的精武会因宣传抗日、支援祖国而遭到日军破坏,由盛转衰。今当精武会建会百年纪念之际,回顾其在东南亚的发展历程,对我们以传统文化为依托开展侨务工作,复兴中华文化的海外影响力都具有深远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河上肇是中国现代史上最初接受马克思学说的中介者之一。晚年的他在中国八年抗战时期隐居转入汉诗创作,并投入对南宋抗金诗人陆游为主要对象的鉴赏与研究。他以汉诗创作与鉴赏的方式寄托了反对日本侵华战争的心志,同时也汲取了古典汉文学的精神资源。河上肇汉诗堪称是在文化领域坚持深层的反战抵抗,代表了一种曾经被炮声淹没而值得后人静心聆听的声音。河上肇汉诗不仅从一个特定时代的日本学者的角度,实践了古典汉诗文的现代价值与跨国意义,而且从一个著名《资本论》日译者的角度,提示了古典汉诗文与现代马克思学说之间的精神相通性。后者是“西马”诸家迄今所乏而未能企及的。  相似文献   

16.
战后日本篡改教科书原因之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以日本的无条件投降和中国人民的彻底胜利而宣告结束。然而 ,时至今日 ,日本国内的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的阴魂并没有消散 ,他们坚持反动立场 ,妄图通过篡改教科书 ,歪曲历史、否定日本战争罪责 ,公开为军国主义招魂。本文对日本政界的右翼反动势力为侵略战争翻案的罪恶行径给予揭露批判 ,并剖析了日本军国主义阴魂久驻不散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皆大欢喜》是“满映”1942年的一部作品,其中暗藏日本军国主义在政治与文化上的侵略野心,又是以轻松幽默的喜剧形式表演的,结合其时代背景来看,它包含了许多值得探究和挖掘的历史元素。  相似文献   

18.
近代德国民族主义从反对民族压迫、要求民族统一,蜕变为以扩张为特征的民族沙文主义,问题在于其原因与后果之间存在相悖现象。政治、经济与社会的分裂状况是导致德国民族主义兴起的主要原因,体制与现实则构成其相关要素,它所带来的后果是专制主义的确立与巩固、容克与资产阶级联合统治、军国主义的承继与思想文化上的强权意识。这种前后期的指归差异不可避免地使德国民族主义发生偏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