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章睿齐 《湖北档案》2009,(12):31-31
人需要智慧,智慧来源于生活,智慧是一种创造。法国作家大仲马说:“生活,这是一切书籍中第一本重要的书,一个有经验的人比个有学问的人看问题更正确。”  相似文献   

2.
简册文书是中国很早就有的档案文书形态。商代有简册文书,在甲骨文中有比传世文献更多的记载。从甲骨文的“册”字及部分从“册”之字的字形可以看出,商代的简册文书按照等级的高低,可以分为“册”“典”两类。册为普通简册,典为地位较高的大册。这些册、典文书首先用于祭祀,其次用于军事。由于册更普通,所以无论在祭祀上还是军事上,用册的情况都更多见。典则用于较高等级的祭祀和比较重要的军事活动。可知册、典使用的场合和使用的习惯用语都有区别。因而从字形和使用两方面看,商代简册划分为册、典两类是合理的,同时也与传世文献的部分记载相合。其中祭祀中所见旧册的使用,更为商代曾将简册作为档案文书保存提供了确切的证据。综合来看,商代是一个大量使用册、典文书的朝代。  相似文献   

3.
王毓 《图书馆杂志》2023,(7):137-145
“小注”是中国传统律典中特有的一种律中注释方式,现存之唐、宋、明、清律典中都有“小注”。“小注”这一律典中的典型现象最早受晋张斐、杜预对《泰始律》作注的影响而产生,但彼时张杜之注与《泰始律》仍未合刊一书。南齐《永明律》第一次进行律注合刊一书的尝试,但未正式颁行。《梁律》继承《永明律》的编纂经验,成为第一部正式颁布的律注合刊的律典。北朝立法受到了南朝立法的影响,在律典中已经较为成熟地运用注释随文释义。而从敦煌出土文书来看,唐代手抄《唐律》中,律典注释就以“小注”的形式出现了。《唐律》注释本为“大注”,“小注”系宋人添入的说法并不正确。  相似文献   

4.
人间书话     
方宁  绍东 《出版广角》2006,(9):30-31
1.书乃仁业,吾将上下而求索。2.书之本质,是思想文化之载体,人类精神之守护所,此为其“重”;书之表现形式,当为文学,表现感官的美,符合人性,赏心悦目,此为其“轻”。制作书,即是“举重若轻”。3.无重即无内核,迟早会成泡沫。早期的财经书、2001~2005年的青春类小说、本土的奇幻小说,都没有足够重的内核,所以到了末期,出现了假书、烂书。无轻则不能为人接受,成闭门造车、悦己之书,不如写博客,三五人以自赏。4.编辑之本质,书之中介,为读者挑书而已。体制内做书人,眼光多往上看,惟领导脸色而做形式;学者或类学者做书,眼光多往自己身上看,做悦…  相似文献   

5.
古语说:“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我们经常说要“图并重,两翼齐飞”,常说要为摄影记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但真正做起来,许多人却仍是停留于授之以鱼,只解决他们的“三餐之需”:缺器材时就买一批相机,图片用得不好时就找编辑开开会,没图片时就给摄影记加加分,施施压……能否给新闻摄影一个自我持续发展的机制,让他们不需再依赖喂哺,不需再因为弱势而“享受”扶持政策?这,就要求报社管理层从观念上实现转变一改“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  相似文献   

6.
古语说:“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我们经常说要“图文并重,两翼齐飞”,常说要为摄影记者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但真正做起来,许多人却仍是停留于授之以鱼,只解决他们的“三餐之需”:缺器材时就买一批相机,图片用得不好时就找编辑开开会,没图片时就给摄影记者加加分,施施压……能否给新闻摄影一个自我持续发展的机制,让他们不需再依赖喂哺,不需再因为弱势而“享受”扶持政策?这就要求报社管理层从观念上实现转变——改“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  相似文献   

7.
《然字诠释》一书作者能 为中国汉语中的一个 “然”字,写出一部近三十万字的 书,溯古至今,我尚未见到此类著 作面世,真可谓一字之奇! 《然字诠释》可谓一字之典, 书中让人一睹中国汉字的风采, 甚感中华民族文化的百代文明与 灿烂。作者从不同时代、不同范 畴、不同角度揭示了“然”字的古 今联系、区别和变化,对“然”字进 行了详尽的注释。如书中例举战 国时有以“然”字为姓氏的,见 《孟子·滕文公上》“然友命,定为 三年之丧”。在《晋书·温乔传》、 《良吏传·邓攸》等书中,又把“灼 然”作为晋代举试科目名。古人不 仅把“然”字组成词汇作为形容词 来用,而且还把“然”字作为姓氏 和科举考试的科目名,真让人出  相似文献   

8.
封面是书刊装帧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我国装帧艺术家曹辛之,曾在他的《装帧工作者之歌》中这样写道:“一本书如果没有封面,不经过装帧,就象一个人赤身裸体——没有穿衣裳。作者给书以生命、智慧、思想……,我们来为他设计形态,配上合适的服装。”  相似文献   

9.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这是曹丕《典论·论文》发端之语。为何相轻呢?照曹丕的说法,是因为“各以所长,相轻所短。”确实,有些文人知道别人“所短”就表现出“相轻”,而更可叹的往往是有些人并不真正了解对象,或凭浅知,或逞意气,便对别人妄  相似文献   

10.
杨修,字德祖,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汉太尉杨震的五世孙,太尉杨彪之子。杨震有“关西孔子”之称,杨修谦恭博学,敏捷多才,有乃祖之风;建安中举孝廉,官至丞相主簿。曹植《与杨德祖书》有另一个“建安七子”名单,与曹丕《典论·论文》不同的是,有杨修而无孔融(大约孔融已死)。杨修当时已“高视于上京”,是建安时代“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的人物之  相似文献   

11.
不久前,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一个叫王海的人及“王海现象”,由此刮起的一股强劲旋风给大众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消费观念,使广大消费者以一种崭新的“打假”眼光来审视摆在面前的形形色色的商品。其实,书界更尤为迫切地需要王海的出现。图书作为精神产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它的文化积累和传播知识、教育后人的特殊属性,就规定了书界“打假”的职责更加重大。而无论是按照这一特殊属性  相似文献   

12.
《七略》系刘歆一己之力所创,之所以采用"六分法",是为了弘扬《周礼》经义,故比类《周礼》"六典"而六分群书,即治典:六艺略;教典:诸子略;礼典:诗赋略;政典:兵书略;刑典:术数略;事典:方技略。因而笔者的观点与现今目录学普遍采用的余嘉锡先生的观点相异。  相似文献   

13.
(六)政书 政书,是以事类为中心、记载典章制度的史书。这种史书体载,今天又称典志体。 1.“政书”类目的设立 “政书”这个名称,运用到目录学上,最早见于明代钱溥编撰的《秘阁书目》。钱氏之前,史部著录此类史书的类目尚无定名。南朝梁代阮孝绪编撰《七录》,设立“旧事”类,《隋书·经籍志》因之。《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  相似文献   

14.
《书厄论十种》实际收录了历代学人记述和研究当日书厄事实的文献十四种,其中隋唐人各一篇、宋人两篇、明人四篇、近人三篇、今人三篇,基本收齐了散见在各种文集、期刊中的代表性文献,并附刊有三篇与此有关系的资料。所谓“书厄”,是指历史中国社会书籍不断散佚毁失的事象。对于书籍散佚毁失的聚散事实,汉代即有人注意及之;但直到隋代,当时负责典掌国家秘籍的牛弘(544—610年)方对其作了系统的历史总结。午氏把这种现象概括为“书厄”,并进而提出了著名的“五厄论”。此后,书厄论的思想不  相似文献   

15.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自从李宗吾的《厚黑学》问世以来,特别是前几年又从故纸堆中再次掘印出来以后,各种有关“厚黑”的书层出不穷.诸如《新厚黑学》、《西洋厚黑学》、《东方厚黑学》、《现代厚黑学》、《反厚黑学》等等.此类书,虽然有些于揭露“厚黑”中有授人以“厚黑”之嫌,但其基本立场,却大抵还是对“厚黑”持贬斥态度的.然而最近看到一本由北京某正规出版社1996年6月出版发行的《厚黑智慧大全》,却令人惊愕不已.  相似文献   

16.
智慧图书馆及其服务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智慧图书馆的概念,提出智慧图书馆是继复合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之后,图书馆发展的一个更高级阶段。智慧图书馆是在物联网环境下,以云计算技术为基础,以智慧化设备为手段,实现书书相联、书人相联、人人相联,为用户提供智慧化服务。最后,文章构建了智慧图书馆的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7.
猜度一个人,就像猜度整个世界。世界这题目,曾经被人们破译过千百回,可至今仍使人困惑。而人呢?这题目,千百年来则使整个世界困惑。述之,难矣;评之,就更不易。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对人的描述评价都只是一种猜度。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一个人很难把握住另一个人的心灵历程和智慧轨迹。  相似文献   

18.
四、集部在古代文献四部分类中,集部居第四位。(汉书·艺文志》“诗赋略”是集部的源头集,指诗文集。所以称“集”,意取集聚众篇为一书。两汉以前,无“集”之名,抒情明理之文与辞赋诗歌大都以单篇形式保存在史传中,《史记》、《汉书》、《后汉书》都录载了不少。所以,《汉书·艺文志》分六个部分著录图书,无集部之设,于“诗赋略”中著录诗赋作品,类分五种。《隋书·经籍志》以经、史、子、集四部著录图书,于集部分为《楚辞》、别集、总集三类著录诗、赋、文集。棉志)集部序:“班固有‘诗赋略’,凡五种,今引而申之,合为三种…  相似文献   

19.
智慧图书馆的构建与服务途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论述智慧图书馆的构建和服务途径,提出智慧图书馆是继复合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之后图书馆发展的一个更高级阶段。智慧图书馆依靠物联网,采用云计算技术和智慧化的设备,实现书与书、书与人、人与人的互联互通,为广大用户提供智慧化的服务。  相似文献   

20.
陈华 《大观周刊》2011,(34):171-171
创新教育,就是指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它要求在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即不仅要授之以“鱼”,而且要授之以“渔”,更要导之以“创”。现代语文教学,在创新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语文作为母语,一方面是人们交际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