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国联邦科研报告全面反映德国的科研状况,每四年发布一次,旨在定期总结和回顾德国的科研实力及进展。德国联邦教研部公布的《2004年联邦科研报告》长达833页。详细分析和阐述了其科研政策、科研结构、经费来源、国际地住和国际合作等。本次科研报告首次通过数据,一目了然地展示了德目的技术能力。近年来,德国政府大力倡导研发创新,在创造就业位置的同时,大大巩固和加强了其科学技未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2.
科研文化是高校组织文化的一部分,科研文化建设与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密切相关。高校科研文化建设要以科研管理为切入点,提升高校科研文化的思想性,并加强科研文化体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清华大学的科研学术工作取得了新的发展.但在总结成绩的同时,要清醒地看到学校科研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最为突出的问题是,科研工作如何在量的稳步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向质的提高的转变.要围绕提高科研质量和水平,深化科研管理改革.重点是转变科研发展模式,进一步改革科研评价和激励机制,改进和优化科技资源管理分配机制,积极探索跨院系、交叉学科的科研合作体制和机制.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校教师科研评价体系的导向及其合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向性是高校教师科研评价体系的内在属性,其合理性程度取决于它对科研创新价值取向的实现和推进程度,以及它对科研管理人本化实践需要的体现程度。管理规律适应科研规律、公平体制优先于质量体制、科研考评服从科研建设、科研合作重于科研竞争是其合理性内涵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教育科研资助体系的比较分析(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教育科研资助的管理机构、资助对象、资助重点、资助经费各不相同,纵横交错,形成了以面向整个教育战线的国家教育科学规划项目为主体、面向高校教师的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教育学和心理学项目为辅,教育内外、国内外、行政和社会组织相结合面向各自系统的多方参与的教育科研资助体系。研究者应充分了解教育科研体制及其变化,掌握各个资助机构的特点和要求,寻求适合自己研究领域的资助。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教育科研资助体系的比较分析(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教育科研资助的管理机构、资助对象、资助重点、资助经费各不相同,纵横交错,形成了以面向整个教育战线的国家教育科学规划项目为主体、面向高校教师的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教育学和心理学项目为辅,教育内外、国内外、行政和社会组织相结合面向各自系统的多方参与的教育科研资助体系。研究者应充分了解教育科研体制及其变化,掌握各个资助机构的特点和要求,寻求适合自己研究领域的资助。  相似文献   

7.
高校科研管理中"法"的管理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科研管理,科研管理者基于科研管理之"法"设定科研体制和机制,运用科研资源实施对科研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和指挥诸职能,以获得最佳科研管理效益.  相似文献   

8.
关于我国大学科研体制特征及改革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大学的科研在国家科研系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目前我国形成了大学系统和科学院系统并列的科研体制。大学的科研体制具有自己的特点,可分为管理体制、拨款体制以及评价激励机制和成果产出与转化机制等。当前,大学的科研体制存在着管理缺乏统筹安排;政府主导的科研经费投入使大学科研过于依赖政府的战略选择;科研评价激励机制不甚合理;科研成果与产业界相脱离,转化率低等问题。应注重大学和科学院系统的合作与分工,调整大学内部科研管理体制;加大对大学科研经费的投入,实现科研经费投入渠道的多元化;建立科研“全面激励机制”,坚持正确的科研评价导向;大学科研应更多地关注社会的需要,提高服务社会的意识。  相似文献   

9.
《世界教育信息》2001,(5):14-17
一、德国科学研究的沿革德国科学研究拥有悠久的历史,著名的代表人物有15世纪的约翰内斯·古登堡、18世纪的洪堡兄弟和卡尔·弗利特利希·高斯等。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20年代是德国科学研究的鼎盛时期,出现了一大批科学家和发明家,如蔡斯、西门子、科赫、伦琴以及爱因斯坦等等。这些科研先驱不仅为德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且还首创了科研机构,从事系统的科学研究。20世纪30年代,大批科学家遭到纳粹的迫害,德国的科学研究受到了抑  相似文献   

10.
现行科研体制的弊端、传统思想的束缚以及科研道德失范,是形成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因此,从深化科研体制改革,解放思想、完善科研立法、形成崇尚科学的良好环境,增大科研投入力度、优化科研资金投向,加强科学道德观念、优化科技队伍等多方面采取系统对策,对于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信息化若要对大学在新时期的创新发展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就必须分别落实到大学的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这三大职能上。科研信息化是高等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重塑着大学科学研究的体制、机制和面貌。文章从大学、学科、国家等多个层次介绍了高等教育科研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并将目前对于该领域的研究归纳为关键技术、资源服务和虚拟科研共同体三个方面。在对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历史、现状和研究情况的整体把握之下,基于当前信息技术与科研发展的趋势,从基础设施、内容资源服务体系和科研文化三个视角展望了高等教育科研信息化的未来。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科学计量学方法,以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国际论文为主要科研产出指标,对中、德、日三组一流大学1998-2007年期间科研产出规模与质量变化趋势进行了对比分析.我国7所一流大学科研论文产出规模已经超过德国的7所一流大学,赶上了日本的7所一流大学,科研论文质量总体上在显著提升,与德国和日本的差距在缩小,但重大原创性成果严重缺乏,与德国和日本差距巨大.对我国少数以世界一流为建设目标的大学来说,其未来科研基点应是开展重大原创性研究,催生重大原创性成果.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初,伴随德意志民族主义觉醒与振兴而产生的柏林大学,突破了传统大学的结构内涵,开大学科学研究之先河,并通过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途径及自由的学术环境保障了科研职能的切实实行。柏林大学的成功,成就了19世纪德国高等教育的中心地位,使得欧洲大学由17、18世纪的低谷中摆脱出来,重获发展的盎然生机。科研职能在柏林大学得以实现的途径及其环境给当时及后世的高等教育界以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作为全方位育人格局中的重要一环,高校科研育人对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从科研主体、科研对象、科研方法与科研环境四个子系统出发,提出科研育人的构成要素包括高校、教师、团队、学生、科研立项、科研过程、科研产出、人文环境与物资环境九个方面。科研育人四个子系统间的相互关系体现在:科研主体对科研育人诸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起主导作用;科研对象具有主动作用,决定着科研育人的实施效果;科研方法具有中介作用,是科研主体、科研对象与科研环境相互联结的桥梁;科研环境起着保障作用,发挥着“育人的条件”和“条件的育人”双重作用。诸要素表现出整体性、同步性、互动性、不平衡性、时代性五个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研在科研力量、科研成果、科研项目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究其原因在于思想政治教育非学科化、教师宣传员化、科研价值虚化、科研定位的教学化。重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研应当更新意识观念、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高等院校的科研管理体制普遍存在着诸多的弊端,为大力提升高校竞争力,亟待创新和变革高等院校科研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机制,从严格遵循科研自身的规律和基本原则出发,从科研主体的科研权利以及科研责任出发,对科研管理的理念、体制以及科研行为本身进行全面、综合、多角度的创新.搭建管理观念、管理机制以及人员素质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新型科研管理模式,为推动科研管理的体制创新,进而推动科研水平的提高增添强力保障.  相似文献   

17.
“科研兴校”、“以科研为先导、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中小学校的共同选择。随着教育科研在学校的蓬勃开展 ,学校教育科研管理的规范化、系统化也越来越显得重要。教育科研档案管理作为学校教育科研管理的基本环节在学校教育科研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其管理是否系统、规范、科学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科研管理的质量 ,从而影响学校教育科研的效益。下面是本人对这一问题的粗浅看法。  一、学校教育科研档案的意义教育科研档案是学校在教育科研活动中形成的 ,保存备查的文字、图象、声音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原始记录。其本质是一种教育科研信息及其…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10所湖北高职院校近两年科研发展现状调查为基础,分析湖北省高职院校科研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高职院校科研发展能力建设的五项原则和三大目标,认为高职院校科研能力建设应该着力于科研信息与科研成果资源库建设,科研学术人才库建设,科研基础能力建设,科研管理、成果转化,评价体制机制创新以及科研载体、科研活动创新.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新加坡、加拿大、德国和日本为例,分别对职业教育基本概况、职业教育模式和科研进行了初步分析,从而了解国外的职业教育与科研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20.
科研资源如何配置是大学开展科学研究活动最基本的问题。大学的科研资源配置有两种基本情况,即科研资源在大学组织间的配置和科研资源在大学教师个人间的配置。大学组织间科研资源配置的非均衡是普遍存在的,引起这种非均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由不同发展历史所形成的大学组织在科研实力与水平上的差异;二是政府的指令性优惠政策。教师个人间科研资源配置也是非均衡的,但是非均衡并不必然导致不公平。政府的政策应该是有利于建立起一个基于公平、公开、公正原则的科研资源配置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