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的绝大部分作品主要依靠报刊刊载,他还承担了大量的报刊编辑工作,在精神上、经济上支持了一些报刊。在报刊林立的20世纪30年代,他所开创的现代的、体现大众话语权的文化空间,对当时的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奠定了其在我国现代报刊史上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是伟大的宣传家,一生创办了十多种报刊,领导了三次新旧思想的报刊论战。在长期的报刊实践中,他形成了自己的报刊宣传思想,掌握了一系列报刊宣传方法。他高度重视报刊宣传的鼓动作用,但又过于夸大报刊宣传的作用。英雄史观的唯心观点决定了他不可能平等地对民众进行宣传。  相似文献   

3.
张恨水是中国现代报刊发展史上的重要开拓者,他的报刊编辑思想为今人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在三十年的报刊编辑生涯中,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报刊编辑实践经验和编辑思想,在诸多方面表现出了鲜明的现代性追求。他立足于文化传统积极进行报业的现代化改良,在当时的报业界闯出了一条新路。他的报刊编辑思想显露出了鲜明的时代精神、自觉的商业意识和可贵的个性觉醒。  相似文献   

4.
韩金绶老师是高密的“一枝笔”,这我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为人师时就有所闻。其实,早在60年代初期他就在写作上小有名气。那时的报刊远没有现在的多,我们所能见到的无非是《大众日报》(包括农村版)、《山东教育》等屈指可数的几份报刊,而“韩金绶”三个字却频频出现在这有限的几份报刊上。特别是教育界的一些新动作,经他一写,在报刊上一发,就在当地乃至全省产生较大影响。那时新闻媒体上报道的有关高密教育界的事,基本上都是出自韩老师之手,即使别人捉刀的东西,也须经韩老师审阅、修饰、润色。80年代初期,我从教时,韩老师就在市教育局担任普教股…  相似文献   

5.
蔡德贵 《大学时代》2006,(12):20-21
对于当代人来说,季羡林这个名字是太熟悉了,从地方报刊、中央媒体到普通读物、学术杂志、对他的报道,介绍和研究比比皆是。他的形象出现在银屏中,他的学术业绩登载在报刊上。人们这样评价他:融会百家、学贯中外的学界泰斗,中国最杰出的文化人物之一……经常接触季羡林的人,会在他身上发现一种奇特的吸引力。他既有学术的吸引力,也有人格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6.
有个年轻人,他梦想有朝一日能够发行自己的杂志,杂志的风格定在关怀人生和弘扬人道主义以及人间亲情上。但他的想法很奇特,他不想发各地作者的自由来稿,而是想从别的报刊上摘选精品,然后汇编到自己的杂志里。他去求助他的朋友,朋友一听这个主意就笑他太笨,声称别人发过的作品已有不少读者看过,还有谁会再花钱买你的全是在别处发过的作品的杂志!他反驳朋友说:“一个人不可能浏览完所有的报刊,而我做的正是这样的一件事――让每个人都看到各地的报刊精品。”朋友还是不相信并且不支持他。他不灰心,决定证实别人认为错误的其实是正确的。他找到…  相似文献   

7.
孙绍振,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评论家。近几年来,他连续在报刊上发表关于高考作文试题研究的文章,见解独到,针砭时弊,在中学语文界引起强烈反响。以下是他对今年高考作文的感言。  相似文献   

8.
王琴琴  定莹莹 《文教资料》2006,(17):187-188
王韬是我国近代报刊的开拓者之一,他的办报思想和他所开创的报刊政论文体,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文从新闻自由、报刊功能、办报目的以及报刊人才选用四个方面论述了他的新闻思想,这些思想对于近代中国报刊思想体系的初步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瞿秋白既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我党的早期领袖,又是一位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他的“生平事业的突出中心点”,就是从事报刊的撰稿、主编与领导工作。从“五四”运动开始,瞿秋白就在北京《晨报》等报刊上发表时论,猛烈抨击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到第五次反“围剿”时,他在各种进步报刊上发表过很多针贬时弊、宣  相似文献   

10.
在报刊上我们常看到这样的报道,说某校长一心扑在工作上,他“以校为家,没有休息过一个节假日”,“在他的时间表上,从未有过星期天和节假日”,他“永远忙得不可开交,有时  相似文献   

11.
梁启超前期的诗评因借助现代报刊传媒而显得别开生面,整体上趋向平民化,现代传媒与诗评之间达成共赢。他的早期诗评因借助现代报刊传媒具有开放性、及时的互动性和鼓动性,最终在批评的外在形式上向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2.
著名历史学家吴晗一生博览群书,方法是作资料卡片。他在阅读书籍、报刊时看到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资料,就随手将它抄录在卡片上。他主张勤读、勤抄,光是有关《明史》的卡片就有二十万张之多。由于勤奋,他上大学时就有了“太史公”的雅号。正因为他运用  相似文献   

13.
沈庆会 《文教资料》2007,(33):16-19
包天笑在通俗小说创作上的丰硕成果已开始受到研究者关注,而他在编辑领域的成就仍然被简单地划入鸳鸯蝴蝶派不为人所注意。包天笑既是小说家又是报刊编辑,在他近百年的人生历程中有着30多年的报刊编辑生涯,他曾经主编及参与编辑过多种有影响的报刊杂志,在晚清至民初文坛一度引领风骚。本文就包天笑丰富的报刊活动进行梳理和探讨,或许能使我们对其文学创作甚至以其为代表的近、现代报人作家群体获得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有效利用英文报刊增强泛读教学效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海英 《天中学刊》2005,20(2):94-95
有效地利用阅读材料是泛读教学的一个关键.对于处在信息时代的学生来说,他们迫切需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吸收各种各样的信息和知识.与其他阅读材料相比,英文报刊在这方面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如果能在泛读课堂上有效利用英文报刊,将会大大地推进教学.  相似文献   

15.
报刊上,“是否”误用屡见不鲜。例如:①“兰希海受贿案”是否冤案(《南方周末》1998.8.21.)②一稿引来众人评说chinese是否贬义(《报刊文摘》1998.10.29.)以上两例都是新闻标题,“是否”都当作“是不是”来使用,其实均属误用。“是否”与“是不是”意思一样,但在用法上两者并不完全相同。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可以用“是否”,也可以用“是不是”。例如:“他是否同意”,“他是不是同意”;“他是否高兴”,“他是不是高兴”。在名词性成分  相似文献   

16.
孟超是“太阳社”的创始人之一,著名昆剧《李慧娘》的作者。早在二十年代中期,他就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文学作品。在将近四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发表了数以几百万字计的文字。但由于过去从未有人编过他的笔名录,在他晚年的悲惨生活中,更不可能留下这方面的自述,所以人们很难知道他到底写过那些作品,研究工作也因此受到一定影响。不久前,因受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委托,在编写《孟超研究资料》的过程中,调查访问了孟超的一些至亲好友,查检了散见在各地报刊上的大量资料,爬罗剔抉,钩沉史料,终于基本上弄清了  相似文献   

17.
有一位战士,在半个多世纪中一直在冲锋陷阵,活跃在中华大地上,而被家喻户晓.在他去世后的10年中,他的名字却几乎在所有报刊上消失了.  相似文献   

18.
曾在某报刊上看到这么一个故事:1945年3月,罗勃·摩尔在一艘美国潜艇上担任望员。一天清晨,在印度洋水下,他自潜望镜看到一支日本舰队正向自己逼近。原来是空  相似文献   

19.
<正> 同马克思、列宁的经历相似,从事报刊编辑工作也是毛泽东早期的职业之一,是他早期从事革命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毛泽东早期思想的转变和发展,同他的报刊编辑实践活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也得益于他的报刊编辑实践的推动。从1919年至1926年短短的8年时间里,毛泽东先后创办、主编和编辑过6种报刊,并就报刊编辑工作的实践和理论问题作过许多精辟的论述。因此,介绍毛泽东早期的编辑生涯及其编辑思想,无论是对今天的编辑实践和编辑学研究,还是对毛泽东早期思想的研究,都是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0.
一位做工会工作的朋友告诉我:今年初,他调任一家企业的工会主席,当他来到厂工会办公室时,竟看不到一份工人报刊,一问才知道是没有订阅。他便派人去邮局和上级工会联系,补订了一份《工人日报》,《中国职工教育》和本省的工人报。一年来,每当工人报刊一到,大家争相阅读,有的同志还将一些好文章剪辑下,作为学习和指导工作的材料。这位朋友感慨地说:“作为一个工会干部,不能不看工人报刊,一个工会组织,不能没有工人报刊。”一个工会无一份工人报刊,此类事情也许不多。但在以往的报刊征订中,工人报刊订得少,而消遣类报刊订得多的现象,在一些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