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备课资料库     
●《〈物种起源〉导言》  英国著名的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 8岁时母亲就去世了,他是在父亲的抚育与引导下成长起来并成为著名的科学家的。  达尔文小时候就对植物与动物感兴趣, 7岁那年,他就搜集了许多风干的植物和死了的昆虫,还有硬币、图章、贝壳和化石等许多种东西,并在家里自己做化学实验。  达尔文上学后,就读的是一所进行经院式教育的学校,校方对学生的活动限制极为严格。有一次,达尔文利用课间活动采集植物,受到校长的当众训斥,并被警告说:如果还玩这些不相干的玩艺儿,就把他赶出学校去。 回到家里,达…  相似文献   

2.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堪称“经典之经典”。书中讲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位有着30多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受到普遍好评。当这位老师的同行问他花了多少时间备这节课时.他是这样回答的:“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  相似文献   

3.
备课别谈     
《南方周末》2002年6月27日第14版登了一篇文章《张五常:想象力是怎样教出来的?》,文章中张五常教授谈了他对教师备课问题的理解:“……讲学我是从来不做准备的。这让外人批评为信口开河,不负责任。但我不备课不是为了偷懒,而是刻意地这样做。备课是举手之劳。花一点时间写下讲义,每次用时略为修改—下,授课时不用多想,心安理得。我不选这一套,我要在学生面前集中思维,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说错了就说错了。主要是自己怎样想就怎样说,想法有变说的也跟着变。学生要做的是跟着我的思路,与我一起想下去,就是我突然离题万…  相似文献   

4.
卡洛琳接电话时,她的丈夫托马斯·萨金特正像往常一样,急匆匆地准备出门。他要搭乘火车去普林斯顿大学。那里,研究生们在等着他上宏观经济学理论课。  相似文献   

5.
历史备课小资料项羽为何不渡乌江项羽是一位叱咤风云的反秦英雄,在一个时期内势力最大,可是在楚汉战争中,他却一步步输给刘邦,最后兵败核下。当仓惶南逃的项羽赶到乌江岸边时,亭长备好了船,准备接应他过江,再在江东称王,东山再起,出人意料的是,项羽谢绝了亭长的...  相似文献   

6.
终生备课     
报载:一个有30年教龄的老教师,他的课讲得非常好,听他课的教育局干部和外校老师问他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他说:“对这节课,可以说我准备了一辈子;而对这节课的教材,只用了大约15分钟。” 如果我们把直接准备叫“小备课”的话,那么终生备课就是“大备课”。 所谓“大备课”,就是教师为了教好书,育好人,在自己从教的整个生涯中,日出日落,花开花谢,以自己全部的心血和汗水,永不停息地去学习知识,积累知识,去研究教学和提高教学。一句话,教一辈子书,备一辈子课。  相似文献   

7.
备课酬金制     
1996年春天,因为检查备课手册,教务科的小赵与数学教研室的老杜发生了口角。老杜是革中毕业的大学生,在学校算得上老资格,而且,单论数学教学,他在全市不说坐头把交椅,起码也可以坐二坐三。  相似文献   

8.
我放在讲台桌上的备课笔记竟然被人撕烂了两张,我火冒三丈:这是谁干的?胆子也太大了,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老师?很快就有知情的学生向我“揭发”了撕本子的人。我一看那个学生,心里“咯噔”一下,顿时愣住了。几天前的情景立刻浮现出来:那天,我检查学生的作业,发现他写字潦草,一气之下,将他的本子撕为两半。我的理由很充分:这孩子太不听话了。平时,我不止一次讲过,字是人的门面,写一手好字,会给人好的印象,可他就是不听。“这样的孩子,不给他点厉害瞧瞧,以后就难以管教了。”但是,我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学生竟然“以牙还牙…  相似文献   

9.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越是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他的讲述越是情感鲜明,学生花在抠教科书上的时间就越少。备课的过程犹如画画,“胸中有竹,方能画竹”。随着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的提出,教师的备课方式也应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0.
备课的革命     
一位老师曾给他的上级领导写过一封信,信中有这样一段话:从教以来,我感到最厌恶、最痛恨便是造假材料。这些假材料名目繁多,被冠以“教学常规”的美名,但实则是一些浪费教师们时间与精力、不干不行、干了白干的任务。……单是“备课本”,就非常压制人。首要的  相似文献   

11.
卢谦 《江苏教育》2007,(7):30-30
朱自清是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学者,他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教学工作,可谓“桃李满天下”,他在清华大学除了担任中文系主任外,还开设了《中国文学史》《现代文学讨论及习作》《中国文学批评》《文辞研究》等十几门课,朱自清先生工作非常繁忙.他又是怎样备课的呢?  相似文献   

12.
让我们先看一下朱自清的弟弟朱国华谈论《背影》的一段字:1928年.我家已搬至杨州东关街仁丰里一所简陋的屋子。秋日的一天.我接到了开明书店寄赠的《背影》散集,我手捧书本,不敢怠慢,一口气奔上二楼父亲卧室.让他老人家先睹为快。父亲已行动不便,挪到窗前,依靠在小椅上,戴上了老花眼镜,一字一句诵读着儿子的章《背影》,只见他的手不住地颤抖,昏黄的眼睛,好像猛然放射出光彩。(朱国华《朱自清与(背影)》,《人民政协报》1998.10.25)  相似文献   

13.
备课先背课     
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上课时,整篇课文他都熟读成诵。课上得精彩,在于贾教师对课文有透彻的理解。特级教师靳家彦上课,教材已烂熟于胸,每篇课文他都能一字不差地背出来。他对教材的理解如此到位,上课才能得心应手。背诵教材也有助于教学灵感的产生和课堂亮点的形成。贾志敏老师说过这样一段话:“有些老师经常找我与他一起备课,总是要求我,  相似文献   

14.
<正>朱自清的心里为什么“颇不宁静”以情景交融著称的《荷塘月色》,是朱自清散文中的名篇。文章起笔就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在这满月的光里,他漫步去荷塘,正是为了排遣这种不宁静的心情。那么,究竟什么使朱自清的心里这样地不宁静?  相似文献   

15.
关于备课     
参与了一些备课看课的过程,发现自己和老师们在预设教案时存在几个共同问题:1.教学目标不明确。首先体现在设计教案时忽视教学目标,重视在教学各环节上盲目求新求异。在预设教案时,你若问他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通过怎样的方式来达成这些教学目标,他会说不上什么,而谈到教学  相似文献   

16.
备课之我见     
随着素质教育全面深入地发展.作为素质教育主渠道的课堂教学愈加被摆到了教育改革的突出位置,如何上好课,如何上一堂优质课,也逐渐成了广大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共同思考和研究的一个课题。人们常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要上好课,首先就必须备好课.就必须在备课上多下功夫.多做文章。如何把自己的知识变成学生的知识.把自己对知识的认识理解过程转变成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过程,这的确是一门艺术。有的老师在上课时因为一句话引导不得法.  相似文献   

17.
备课参考     
《小猴子下山》等课文对动物的称代《小猴子下山》、《小壁虎借尾巴》、《燕子飞回来了》都是童话故事,都用了拟人手法,但拟人化的程度和动物人格化的程度并不相同,作品对人格化了的动物的感情也不相同,这些因素决定了对人格化的动物称代时用了不同的人称代词。《小猴...  相似文献   

18.
汉语拼音由谁发明我国古代汉字的注音大多采用"两字相切"的形式。如"东"即"都笼切"。这种方法书写繁琐而不易读准。公元1610年,有个名叫金尼格莱的法国传教士来到中国,他是个"中国通"。互626年,他在《西儒耳目资》一书中,首次运用拉丁拼音字母准确记录了汉字的读音。他在中国期间,结识了韩云、王征等人,在他们的帮助下,以利玛窦等传教士的《西字奇迹》为基础,编写了中国第一部拉丁化拼音字字汇。龚爱婷独树一帜的"丁氏教材"莫庆年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老师主编的读写结合教材,自1993年经国家教委审定后,巳有3666所小学40多万学…  相似文献   

19.
那年端午节,五月初四下午,我们一家人就早早上了路,回农村老家过节去。两部自行车,妻一部,驮着大包小包的节日食品;我一部,前杠坐着小女,后架坐着大儿,我们在田间的土道上慢行,满眼绿色,心旷神怡。儿子问:“爸爸,端午也可写成端五,对不对呀?”儿子上小学三年级,会咬文嚼字了。我说:“端午节又叫端五节、重五节、端节、端阳节。”女儿问:“爸爸,我们幼儿园老师说端午要吃粽子。为什么要吃粽子呢?”儿子抢着回答:“古代爱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江自杀,为了纪念他,老百姓就把粽子投进江里,把五月初五定为节日。”我补…  相似文献   

20.
一日,领导检查备课笔记,青年教师A因教案简短,不甚完备详尽,受到了严肃的批评;而对另一位青年教师B的教案,领导赞不绝口,推崇备至,视为样板。舆论顿时大哗。先说青年教师A,他教龄虽然不长,但平日肯动脑筋,又乐意接受新事物,加上勤学好问,注意积累,所以他的知识面宽,教学功底比较扎实。同时,这位青年教师语言表达准确流畅,还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在十多家刊物上发表了几十篇有份量的论文。他讲的课尤其是作文指导课,新鲜生动,富有启发,深受学生欢迎。可是,他却不大乐意写教案,总喜欢在教本上勾勾画画。那位青年教师B的情形却有点相反。他的着力点只放在备课笔记的书写上,每个教案总写得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