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艾特玛托夫是一位享誉中西的吉尔吉斯族作家,其文本极具鲜明的民族特质.本文以文学人类学为切入点,从文本的内涵、审美心理和审美视角等几个层面探讨了吉尔吉斯的民俗文化对艾特玛托夫神话构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前苏联吉尔吉斯族著名作家艾特马托夫从《白轮船》开始,在《花狗崖》、《一日长于百年人《断头台》等一系列耐人寻味的作品中,刻意引入了神话、传说的内容,并通过这些神话、传说构成其作品的表层结构,又透过它们与现实形成一种对应、同构或变奏关系,显示了文特玛托夫对现代人的处境与人类的悲剧性命运的独特思考。可以说,《白轮船提其作品神话意识的滥筋。在伯轮船》中,艾特玛托夫以充满激情、富有历史厚重感的笔触隐含了许多各式各样的神话模式,使文本具有了跨文化区域,跨时代的审美价值。通过观照其深刻内涵,可能会对解读艾特玛…  相似文献   

3.
从人性视角解读艾特玛托夫《断头台》,探究艾特玛托夫小说的创作内涵。艾特玛托夫的作品深蕴着吉尔吉斯民族文化色彩;创作有明显的回归意向.就是向原始柔性的回归。《断头台》传递了一个人类需要保护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信息;艾特玛托夫运用精致浓缩的艺术结构.多主题、多素材、多手法、多风格地表现了人与人、人与神、人与自然的冲突。呼唤人性向善。  相似文献   

4.
在前苏联当代文坛上,吉尔吉斯族作家钦吉斯·艾特玛托夫(1928—)是一位赢得世界声誉的文学大师。他的作品已被译成七十多种文字,由九十多家外国出版社出版发行。对于一个本世纪二十年代刚刚创造文字的民族来说,出现如此著名的作家,的确是罕见的。艾特玛托夫之所以赢得如此广泛的声誉,深受各国读者厚爱。固然有多种原因,但其中与他的创作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渗透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表现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民俗美的独特风格不无直接的关系。艾特玛托夫1953年发表的成名作《查密莉雅》就充分体现了这些特点,堪称一  相似文献   

5.
《一日长于百年》是吉尔吉斯当代作家艾特玛托夫的代表作。该作品将深刻的史诗性、哲理性融入其创作的艺术境界,尤其透过人物命运的描写,深刻反思了在特殊年代的人们生命被异化的悲剧及其成因,深刻地表达了作家对人类命运的强烈关注和哲理思考。  相似文献   

6.
艾特玛托夫是一位受俄国传统文化和吉尔吉斯民族文化双重影响的作家。以他的代表作《白轮船》为例,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他创作的特点——吉尔吉斯民族的浪漫情怀和俄国现实主义传统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7.
<正> 钦占斯·艾特玛托夫,是当代苏联吉尔吉斯族作家,1928年生于吉尔吉斯人集居的塔拉斯谷地的舍克尔村。他幼年时代,受到本民族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歌谣的熏陶,对以后的创作起了一定的影响。他父亲早年在江布尔市做工,是本民族第一代苏共党员,后任高级领导职务。艾特玛托夫少年时代,曾在俄罗斯族学校学习,因而曾受两个民族文化的影响。他父亲是1937年肃反扩大化的受害者,被镇压。艾特玛托夫只好随母亲回故乡生活。乡亲们不仅对其母子没有加以歧视,反而给予多方照顾。这种深厚的情感,使他们母子得以度过了艰难的日子。  相似文献   

8.
<正> 艾特玛托夫是一位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而又不断追求创新的吉尔吉斯民族作家。《草原和群山的故事》收集了他五十——六十年代创作的早期作品。它们歌颂了爱情、友谊和献身精神,洋溢着清新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独特的民族风情。作家西蒙诺夫赞道:“随着艾特玛托夫的登上文坛,非常高昂而又深深扎根在现实的浪漫主义气息,注入了我国的文学创作”。但作家并不满足已有的成绩,随着对社会,对历史、对人生认识的深化,他很快就  相似文献   

9.
钦吉斯·艾特玛托夫是苏联吉尔吉斯作家,其创作始于1952年,至今已创作了大量的小说,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成为苏联当代最具世界影响的作家。艾特玛托夫的作品几乎全部被译介至国内,对国内新时期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被认为是对新时期文学创作产生最大影响的四位外国作家之一。而对其创作的鉴赏与批评也成为了一个热点,尤以20世纪80年代发表的《断头台》为最盛。  相似文献   

10.
源远流长的俄国文学传统,以它醇浓、甜美的乳汁哺育了苏联一代又一代杰出的作家,创造了丰富多彩、韵味深长的优秀作品。著名的吉尔吉斯作家钦吉斯·艾特玛托夫就是深受俄国文学传统影响的作家之一,他用自己那支饱蘸着吉尔吉斯人民感情的笔,描绘了吉尔吉斯的自然风光:草原、山脉、泉水和村庄,刻划了许多平凡的劳动人民形象:大海老人、农村少妇、汽车司机、农家孩子……,献出了一篇篇意蕴深厚、壮美细腻的艺术珍品。读艾特玛托夫的作品,使人爱不释手。然而,那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来自哪里呢?  相似文献   

11.
吉尔吉斯作家艾特玛托夫和维吾尔女作家热孜万古丽分别在他们的爱情小说《查密莉亚》和《沙枣花》中塑造了两位独具特色的女性查密莉雅和赛丽曼的形象,揭示了她们婚姻的不幸及对爱情的热望与追寻,都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爱情颂歌,抒发了作者对女性命运的人文关怀与人道精神,并由此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与农村陋习对女性的戕害。  相似文献   

12.
苏联吉尔吉斯民族作家艾特玛托夫,出生于一九二八年,我国著名乡土文学作家刘绍棠,出生于一九三六年.艾特玛托夫比刘绍棠只年长八岁,他们基本上是同龄人.艾特玛托夫十岁时,父亲蒙受不白之冤,被清洗镇压,母亲带着一家人回到舍克尔村,是乡亲们伸出友爱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6,(62):11-12
英雄史诗《玛纳斯》是吉尔吉斯人世代心口相传的民族口头文学珍品。它不仅是一部反映吉尔吉斯族抵抗外族侵略、保全民族生存、捍卫民族尊严的宏大民族抗争史,更是后人研究吉尔吉斯历史、民族、文学、社会和政治思想的宝贵史料。  相似文献   

14.
吉尔吉斯民族作家艾特玛托夫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漫长的创作期,明显地受到了当时传统主义文学,尤其是“农村散文派”的影响,同时他立足于本民族,不断地汲取民族素养,作品呈现出了一种异域民间特色。  相似文献   

15.
中篇小说《白轮船》是艾特玛托夫的重要作品之一.它于1970年问世时,轰动了苏联文坛,引起了读者和评论界极大的兴趣. 这篇小说与作者前期作品不同,表现了新的创作特色和艺术风格.作品不仅对现实社会生活作了真实描绘,而且使神话传说成为它的重要内容,在艺术形式方面特别重视象征手法的运用,抒情色彩也很浓厚.浪漫主义因素与现实主义因素溶为一体,使这篇小说成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杰作。艾特玛托夫继承了托尔斯泰的现实主义传统,怀着满腔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通过自己的创作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揭示生活中的矛盾和斗争。在1970年发表的《白轮船》中,作者对国内邪恶势力的揭露和批判更加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6.
吉尔吉斯民族作家艾特玛托夫的小说《白轮船》表现出深厚的哲理意蕴,这与其完美叙事艺术的运用是分不开的。这种叙事艺术表现在场景与角色的设置、情节结构的设计、叙述层次、叙述角度等诸多方面,从而体现出作家“神话化”、“哲理化”的叙事风格和作家精湛的艺术功力。  相似文献   

17.
吉尔吉斯民族作家艾特玛托夫的小说《白轮船》表现了深厚的哲理意蕴,这与其完美叙事艺术的运用是分不开的,这种叙事艺术表现在场景与角色的设置,情节结构的设计,叙述层次、叙述角度等诸多方面,从而体现出作家“神话化”,“哲理化”的叙事风格和作家精湛的艺术功力。  相似文献   

18.
试论期待视野与文学创作活动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期待视野作为姚斯文学理论的核心概念,是指读者在阅读一部作品前由其全部生活经验和审美经验构成的对作品预定的鉴赏趋向和心理定势。它影响和制约着整个文学创作过程和再生产过程;同时,文学创作活动中,新作品的陆续涌现,又不断地拓宽和更新着读者的期待视野。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文学的进步。  相似文献   

19.
文学的审美接受是作家所创作品与读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一部文学作品既已问世,它的生命与价值的实现与否,一方面取决于文学作品自身,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读者的审美接受.文本的开放结构是一个包含了无限可能性的开放体系,具体表现在文本结构中充满了若干的“空白”和“未定点”,引导读者对作品进行探索,对其意义内涵进行填充.读者依据自己业已形成的审美心理定势和期待视野,对不定性文学作品进行填充完形,产生了极富创意的误读.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吉尔吉斯斯坦吉尔吉斯族的语言使用情况、自我评价语言能力、语言态度方面的调查,得出吉尔吉斯族多为双语人的结论,对母语有着深厚的感情,对俄语持肯定的态度,对其他民族语言和外语持接受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