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信赖保护原则最先由德国行政法学者提出,现已成为大陆法系国家行政法上一项基本原则,它对完善大陆法系国家行政法律制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目前对信赖保护原则的理论研究还相对滞后,至今在立法上还未正式确立该原则,且与其相关的制度也极不完善。本文从比较法的视角探讨了大陆法系国家行政信赖保护原则的理论研究现状及相应的制度设计,同时对该原则在我国行政法领域的确立与适用也提出了新的构想。 相似文献
2.
温欣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4):80-82
当前我国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依法行政是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信赖保护原则作为行政法领域中的一项基础原则,对建设法治政府具有重要意义,其适用范围也相当广泛——抽象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以及行政主体的其他一些行为中都渗透着信赖保护原则。信赖保护原则的适用对于约束行政主体的行为、平衡社会与个人之间的利益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钟头朱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7,15(2):49-51
信赖保护原则作为行政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应适用于行政指导领域。本文首先对信赖保护原则在行政指导中适用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然后论述了该原则在行政指导中的适用要件、保护方式以及具体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周骞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0,12(4):126-128
2008年4月22日,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向各区、县环卫管理部门发出一份紧急《通知》,要求停止各类户外商业广告设置的审批,使上海的户外广告业顿时陷入一片混乱之中。这种做法违背了行政法上的信赖保护原则。因此,在实践中,从程序角度看,应当建立相关利益实际的参与机制;从实体角度看,应当确立特色保护原则;从救济角度看,应当弥补相对人的损失。 相似文献
5.
杨海坤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7,23(4):45-52
信赖保护原则的确立有关于人权保障和诚信政府的建立,因此意义不凡。追溯历史,大陆法系国家的信赖保护原则及其制度出现较早,在行政程序法中比较完善,与之对仿的是英美国家中有合法期待原则和正当程序的要求,它们也都强调对行政相对人程序性权利的保障,因此有异曲同工之处;行政信赖保护原则体现了现代行政法对保障行政相对人权益的价值追求,有益于行政机关正确行使行政权,有利于行政机关与相对人之间互动、合作关系的形成;我国立法中正逐步确立该原则,但还很不完善,司法实践中对信赖保护原则的把握和适用仍显得不足;我国应明确界定信赖保护原则适用的条件并通过完善立法,建立起相关制度,从而对信赖保护原则提供制度性的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6.
行政法之信赖保护原则,是指有权机关保护行政法律关系的利害关系人,因信赖行政行为而期望得到的合法或合理利益,所应遵循的行政法原则。作为当前我国行政法理论与制度中的重要原则,行政法之信赖保护原则在依法治国、依法行政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司法机关,特别是法院在诉讼活动中适用信赖保护原则,是实现其价值和作用最主要的方式;也是法院提升自身地位,推进法治建设的重要行为。 相似文献
7.
张彩霞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2):38-41
作为一种新型的行政模式,行政指导在实践中存在着指导失误、不当运用和违法运用的情形。由此产生的因行政误导而引起的纠纷,亟待从法律制度上加以规范并设置救济途径。研究信赖保护原则在行政误导中的适用,寻求保护信赖利益的有效途径,对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政府诚信、促进行政指导的顺利实施、协调各方利益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建设中原经济区是河南发展的重要机遇,从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看,区域要发展经济必须克服法制落后的障碍。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从政府处于主导地位考虑,首先要完善行政法,努力发展服务型政府,树立政府诚信,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利益,从而实现地区经济的和谐发展,而确立信赖保护原则在行政法中的基本原则的地位,对建设中原经济区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运用统计方法,以结构化形式对涉及违法建筑信赖保护原则的308份行政裁判文书加以分析发现:66%案由是因相对人不服行政机关对违法建筑所作的行政决定;行政相对人主动援引信赖保护原则作为诉求理由的有219份。就裁判结果而言,行政相对人援引并且法院采纳的有23份,行政相对人没有援引但法院主动适用并据此裁判的有39份;就理由叙明而言,法院适用或不适用信赖保护原则需要权衡多种因素。围绕典型案例,违法建筑信赖保护原则司法适用的焦点问题主要是:未取得许可证是否可以直接认定涉案建筑违法并予以无偿拆除;法院直接适用信赖保护原则时如何进行充分说理;法院适用信赖保护原则如何进行利益衡量。司法实践的启示在于,若要实现信赖保护原则制度化,需要对违法建筑作形式违法和实质违法之区分;完善违法建筑信赖利益行政补偿制度;优化违法建筑信赖保护司法审查规则;健全违法建筑信赖利益保护程序规定。 相似文献
11.
李悦萍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3(3):78-80
我国行政法学理论的发展起步较晚,并强调行政机关的管理职能,强调行政主体代表的是公共利益,坚持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对于行政信赖保护原则不够重视。我国法学界对信赖保护原则的研究不多,立法中也少有明确规定,实践中运用得更少。分析我国适用行政信赖保护原则时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此原则的建议,以助其发挥规范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塑造诚信政府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服务行政与依法行政有着必然的联系,服务行政是依法行政的本质特征,是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只有确立服务行政理念并对服务行政进行严格规范才能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13.
何建华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9(1):41-45
法治行政符合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标准和含义。它包括四方面内容:政府行政行为应有组织法上的依据;政府行政行为应有行为法上的依据;政府遵守之法应为合乎理性之法;政府违法行政应负法律责任。法治行政原则以行政法的理论基础“控权--平衡”论为其立论基础,体现了行政关系主体的平等,以及现代国家权力交融与合作和行使行政权主体多元化趋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王昭 《合肥教育学院学报》2010,(1):93-95
法国大革命后的社会历史现实催生了行政法院。法国行政法院在审判实践中形成并发展出行政法两大原则:行政法治原则与行政均衡原则,从而推动了法国行政法运行和法治的不断进步。法国行政法原则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所显示的法律发展模式对于解决我国在行政法原则问题上的认识混乱及实践需求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姜璟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1(5):72-75
公私财产平等保护作为物权法一项基本立法精神,其中蕴含的价值理念,与公法中的宪政平衡性的价值理念有着内在一致的逻辑联系。我国目前财产平等保护的立法与实施现状,要求对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进行平衡与协调,最终以公法上的制度建构来保障和支撑物权法公私财产平等保护在现代法治社会中的运行及实现。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有行政决策模式下,公民在行政决策中并无实质性的话语权。以协商民主理论构建新型的行政决策模式是改变这一现状的可能途径。行政协商决策的正当性,可以从决策的前提、过程及结果三个方面进行考察。但是在实践中,行政协商决策可能遇到诸如公共理性不足、参与者实际上的不平等及达成共识困难等问题。为此,有必要建立起多维度的行政协商决策制度保障体系,包括以信息公开与社会组织化为主要内容的基础性制度,赋予公民决策启动权、规范决策过程话语秩序与话语权力的规则制度,以及以司法审查、权力机关监督和行政决策评估等途径的责任追究制度。 相似文献
17.
李浩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27(6)
信赖保护原则是行政法中的一项重要原则,研究还相对落后。关于该原则的法理依据,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文章从社会契约、利益价值、权利本位三个角度采揭示其法理依据。 相似文献
18.
胡燕华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0(4):5-8
我国目前立法上把高等学校定位为事业单位,行政法律地位不明。近年来,高等学校作为行政诉讼的被告频频出现在法庭上,引发了法学界对高等学校行政法律地位的理论探讨。对高等学校行政法律地位进行合理定位,有助于我们明确高等学校的法律性质和法律地位及其权利和义务关系,对高等学校的教育改革和法治化管理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论现代民法中的诚信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民法中的诚信原则既是当事人进行民事活动的行为准则,又是法官享有自由裁量权的依据。它标志眷立法方式从追求法律的确定性到容忍法律的灵活性的转变。城信原则将城实信用的道德准则上升为法律规范,兼有法律调控和道德调节的功能。其法律功能有:对权利行使和义务履行的指导功能;对法律行为的解释、评价和补充功能;对法律的解释、补充功能;制定或修订法律的准则功能。为了充分发挥城信原则的积极功能,应对其适用范围进行必要的限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