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超 《职业圈》2008,(1):85-86
年逾六旬的蒋先生依然忙碌着,为那还不完的文债,写不完的稿子。尽管如此,他依然重友情,不擅说“不”,尽管希望静心创作不被打扰,但还是不得不挤出时间接受采访和一些必不可少的应酬,并真诚相待,毫不敷衍,让每一个人都能体会到他那被圈中人所称道的冷面后的古道热肠与成熟男人的绅士风度。  相似文献   

2.
军旅作家李哲训的散文集《树的情结》,已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作者继《隆起的大西北》、《托起时代的脊梁》、《高速发展不是梦》、《喀喇昆仑千里路》等书后的又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3.
王殊 《文化交流》2011,(3):60-64
宁波市北仑区委宣传部组织编辑的《王鲁彦文集》(五卷)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文集收录了王鲁彦的大部分作品,这是这位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乡土文学作家去世60多年后,作品首次得到较为完整的整理出版。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社会记忆的认同研究、历史定位研究、建构与维系研究还是自身反思研究,都已然表明社会记忆研究实现了由客观现实向表达现实的突围,超越了行动和事件的表层现象层面,进入了有关思想和观念的深层精神层面。情结作为客观现实和表达现实的中介范畴,表明情结就是社会记忆的典型形式,是高度认同的社会记忆,它体现了广大社会群体乃至整个族群共同的价值选择和意义追求,显示出了强大的凝聚和黏合功能,情结是文化学、社会学意义上的"礼物"。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各种旅游开发的兴起,乡土景观正面临危机:乡土生态退化、乡土风貌遗失、乡土文化也出现断层.保护乡土景观的完整性和特色性,挖掘乡土景观的价值,成为保护传统景观风貌、弘扬民俗文化、维护生态环境和景观发展创新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枫杨树乡”是苏童笔下虚构的故乡,苏童将江南乡土与当时时代历史背景相结合,创造出以江南故乡为主或为起点发生的故事以及形形色色鲜活立体的人物。他的许多作品包含着对传统乡土小说的一种挑战与创新,因此,分析苏童小说的乡土叙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对于当下文学创作的启示与警示。  相似文献   

7.
洪雁  高日晖 《文化学刊》2011,(3):161-165
乡土叙述是孙惠芬小说的一个基本指向,她把对乡土的热爱用故事和形象展示出来,更重要的是她小说中一直关注着农民的命运和心理的变迁,并从文化的角度审视城乡二元体制下、城市化的进程中,处在夹缝中的农民和乡土。  相似文献   

8.
乡土风格旅游景观设计的发展不仅符合国家城乡统筹、乡村振兴战略,还契合时下人们接近自然、返璞归真的旅游需求,有利于推动美丽新农村建设、乡村经济体制创新、乡土文化传承和乡村精神文明内涵建设.文章以符号学语义理论为切入点,在分析总结乡土风格旅游景观语义目标和意境的基础上,提出了乡土风格旅游景观设计符号空间还原法、符号解构创新...  相似文献   

9.
庹飞 《职业圈》2007,(19):60-61
刘醒龙的小说表现出了一种对比鲜明的审美向度:对传统乡村文明的歌颂和对现代都市文明的批判.为乡土逐渐被现代都市文明所浸染而忧心忡忡,并试图用善心及爱的力量重建他的乡土生活理想.  相似文献   

10.
王阳明终其一生都具有隐逸情结。结合王阳明中后期诗文可以看出,王阳明退隐情结的发生,主要是出于其政治上的原因,以及其家族文化中隐儒的传统和其自身个性气质上的追求等。王阳明深久的隐逸情结表现了他深受道家影响而对自然山水和简单真朴、自由洒脱的田园生活的喜爱。而王阳明的隐逸情结中所交织着的进与退、仕与隐、入世与出世的矛盾,正反映了其所包含的亦儒亦道的思想性格,体现了一种儒道圆融互补的人生境界。它在王阳明中后期的思想、性格和行为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林业建设史上涉及面最广、政策性最强、任务最重、群众参与度最高的生态工程.从2000年开始,青岛开发区就致力于大面积、大范围的退耕还林工程.乡土树种直播造林成本较低,施工简便,成活率高,特别适合于大面积荒山造林,是山区造林机制上的又一次尝试,在荒山绿化、建设绿色青岛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徐忠友 《文化交流》2009,(10):21-23
冯小刚因拍摄“贺岁片”而闻名,被许多观众称为“贺岁导演”。在冯小刚导演的“贺岁片”中,无论是前些年拍摄的《没完没了》《大腕》,还是近年来拍摄的《天下无贼》《手机》等,都有一种独特的“冯氏幽默”,让人看后有惊叹,有笑声,也有思考。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乡村道路景观作为乡村景观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应引起足够重视,乡村道路景观设计需充分挖掘与表达乡土文化。从乡土元素利用的视角出发,探讨乡土元素的分类以及将其应用于乡村道路景观设计的意义,总结归纳出乡土元素在乡村道路景观设计中的运用方法。以江苏省镇江市江心洲农路景观设计作为应用实践,通过挖掘乡土文化内涵,增加乡村道路的可识别性和美观度,从而赋予乡村道路持久的生命力,为改善乡村景观环境、传播乡土文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李青子 《文化学刊》2023,(9):107-112
文学地理是文化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作品的描写能够展现地方文化景观特征、地方居住者对地方的感知以及其中蕴含的恋地情结。本文通过探究《飘》中描写的美国南部种植园和亚特兰大城市的物质景观和人文特征,剖析不同群体的地方感知,以及地方发生变化后不同人群地方感知的变化,分析各自不同地方依恋的表现,总结人地观。得出结论:1.不同群体都依赖于地方生存,为地方付出以获得自我认同;2.不同群体由于自身差异不同导致地方感知不同,面对地方变化时的感知变化也不同;3.面对地方变化,应积极适应,及时更新思想行为,与地方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个作家成功的作品,往往和他们的故乡有着密切的关联,在一个作家的文字里,我们总能读出浓厚的故乡情结.文章从心理学、时间和空间、作家的情感经验及作家的生命历程等角度来阐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6.
"神说:给你个极花去插上金冠吧!"这是笔者去年7月在西安采访贾平凹时,看到他挂在书房的一幅书法作品上的话。笔者问他这句话有何深意,他没有作答。这句话成了笔者半年来的一个"心结"。《极花》是贾平凹的新长篇小说,写了一个被拐卖女孩的遭遇。作品不仅保持了作家的既有水准,而且在写法上有所创新,小说从女孩被拐卖到偏远山区的男性家庭开始,用全息体验的方式叙述女孩的遭遇,展  相似文献   

17.
邱媛 《职业圈》2008,(3):81-83
一个作家成功的作品,往往和他们的故乡有着密切的关联,在一个作家的文字里,我们总能读出浓厚的故乡情结。文章从心理学、时间和空间、作家的情感经验及作家的生命历程等角度来阐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位93岁的老人,精神矍铄,谈吐甚健,60年前的事情,至今回忆起来,依然如数家珍……  相似文献   

19.
京杭大运河沧州段是中国大运河中重要的一段,其沿线衍生出的一些重要的大运河乡土文化被列入文化遗产名录。本文以沧州段传统技艺类非遗为研究对象,从文化、经济和社会三方面分析了京杭大运河沧州段传统技艺类非遗的价值,沧州段京杭大运河传统技艺类非遗的传承与发展仍存在很多问题,从而提出了相应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20.
“恨”字是中韩两国都使用的汉字,却有不同的涵义。韩国人将“恨”看作其特有的心理特征和文化情结,认为自己是“恨人”“多恨”的民族。受汉语中“恨”意义的影响,中国人容易将韩国人的“恨”理解为“仇恨”,产生误解。该文探究中韩“恨”涵义的异同,并结合朝鲜半岛的社会制度、民族心理特征和近现代历史变迁等因素,分析“恨”作为韩国特有文化情结产生的历史渊源,进而更好地促进中韩文化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