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铜鼓纹饰与铜鼓造型随着铜鼓的发展而发展。铜鼓在我国有着2 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其主要功能表现在演奏乐器、“军鼓”及“重器”3个方面,并具有万家坝型、冷水冲型、石寨山型、北流型、西盟型、遵义型、麻江型及灵山型等多种类型。广西铜鼓包含了各个类型铜鼓,不同类型铜鼓上的纹饰特点也有着鲜明的区别,使得其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审美特征。该文重点阐述广西铜鼓的传承及铜鼓功能的主要分类,归纳与总结广西铜鼓纹饰的特点与审美特征,以期为推动广西铜鼓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史。2006年,壮族铜鼓习俗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壮族铜鼓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不仅能使相关传统手艺得以延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能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软实力。该文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壮族铜鼓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必要性,以及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壮族铜鼓文化保护与传承应采取的措施,包括多方协同、立足数字化、塑造文化品牌等,旨在扩大壮族铜鼓文化传播面,增强壮族铜鼓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实验区是广西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对整个铜鼓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区域性落后、交通闭塞不畅、专业人才匮乏以及总体规划编制缓慢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文化生态保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交通先行、加强非遗专业型人才培养、协同开发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健康养老产业"等路径选择,期待为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一带一路”倡议和“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为广西北部湾海洋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带来了生机,为了更好地传播广西海洋文化,首先要对当前广西海洋文化传播的现状进行充分了解,从而针对目前广西海洋文化传播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应的建议及发展策略,进而促进广西北部湾海洋文化的传播,进一步带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北部湾拥有丰富的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人有责任对其进行保护并加以开发,使其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依然发挥其应有的价值。近年来,北部湾的旅游产业发展持续火热,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资源开发获得一定的成效。然而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为了使得北部湾在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旅游产品开发更加健康、持续发展。该文对北部湾海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以及特点进行介绍,为深入分析北部湾相关旅游产品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打下基础,同时为探索更好的发展模式提供方向和准备。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的民居建筑往往会迎合主人的心理追求,凭借环境要素,构建建筑与文化的空间关联性,匾额便是这种人居意识的物化体现.江西丰城白马寨明清古建筑群现存大量匾额,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地域特色,是赣中地区民居建筑匾额文化的突出代表.以白马寨为例,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展开,横向维度进行文化释义和类型分析,纵向维度探究匾额...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马城子文化的界定和对辽东地区其他遗存的文化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出,马城子文化在存续期间,与辽东地区及西北朝鲜的诸早期青铜文化都有不同程度的相互影响和受予关系。下辽河流域只能梳理出三种文化类型,即高台山文化、马城子文化和顺山屯类型。辽东壶文化系统区主要存在着三种文化,即辽南沿海区的双砣子三期文化、千山山地区的马城子文化和下辽河区的高台山文化。  相似文献   

8.
从厅堂与庭院的空间关系的角度出发,将浙江传统民居的厅堂分为开敞型、封闭型和混合型三种类型。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收集,分析了不同类型厅堂的地域分布。浙北杭嘉湖和宁波、绍兴等地的厅堂以封闭型为主,浙江中部和南部以开敞型为主。这种地域差异与气候之间有明显关系,但通过与安徽东部地区的对比可以看出,相对于传统礼制而言,更重视舒适性与私密性的江南地域文化也是浙北封闭型厅堂存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文章首先提出了本研究的背景和问题,紧接着阐述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承接珠三角区域产业转移的现实基础,分析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模式选择,最后提出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重点与策略.  相似文献   

10.
锦州地区文化遗产丰富,类型较多,分布广泛,特色鲜明。这些文化遗产包含着丰富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历代人民劳动与创造的产物,积淀了历代人民的智慧、情感、理想和愿望,反映了锦州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和精神传统。因此,研究锦州地区文化遗产,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合理开发利用,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锦州地区经济、文化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唐之斌 《文化学刊》2011,(5):123-127
融合发展模式是根据系统工程的理论,对民族地区定居点建设、新农村建设和发展乡村旅游等各个子系统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从而探索适合民族地区持续繁荣的现实道路的一种手段。民族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区域文化是指按照地域界定而出现的文化类型,是某一地区囿于地理环境和民族发展所呈现出来的文化形貌。我国的区域文化是在长期大统一的社会背景下形成,具有区域地理环境的独特性。民族文化是区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文化的发展依赖民族文化的发展。在融合发展模式中民族文化与区域文化需要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壮族三月三"非物质文化遗产造型元素及漆画语言表现融合角度,通过凝练"壮族三月三"活动中的图案造型、服饰纹样、铜鼓符号,运用传统漆工艺营造画面效果,促进"壮族三月三"自身文化内涵和其他文化资源的融合,升华"壮族三月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觉审美和造型意蕴,传递出强烈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3.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由于各国采取贸易保护的政策壁垒,给北部湾经济区带来了挑战.为充分发挥综合优势,北部湾经济区应该通过精心培育主导产业、转变政府职能和实施科教兴国等发展战略,深化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其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4.
谢童伟 《职业圈》2007,(20):38-39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突显,港口和港口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文章在介绍港口经济及北部湾(广西)港口经济的基础上,概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港口经济及北部湾(广西)港口经济的状况.  相似文献   

15.
北部湾(广西)当前的快速发展,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给广西沿海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文章结合北部湾经济建设,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推动长三角地区文化一体化的发展进程,既是长三角一体化关注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这一战略的内在需要和动力.江南文化是浸润长三角地区多个城市的文化共同体,而徽州文化是江南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与江南文化同根同源、长期交流、相互影响,两种文化的融合和协同发展对于长三角区域文化一体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徽州文化与江南文化的内...  相似文献   

17.
人面像岩画是一个既亲切又古老的题材,是人类对自己的认识,人类对自己的理解,人类对自己的觉悟,是第一自我的表现。同时,入面像岩画又是对神灵鬼怪、对超自然的认识和理解,是第二自我的表现。总之,人面像岩画是人类多元文化的产物,是万物有灵、神话传说、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的精神生产的出品。人面像岩画是环太平洋广大地区特有的文化现象,具有同族同源同文化属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次基于专利数据库,对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技术创新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发现: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技术创新呈现上升的发展趋势,主要来自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以机构主体为主(主要是高校和企业)。所针对的传统文化类型以传统文化总体为主,其次是语言文字、传统建筑或古迹、文物或博物馆等,并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传统文化传播的技术创新占比最多的是虚拟现实技术,随后包括数字化系统和平台、展示装置或系统,以及计算机视觉、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等。研究结合经验发现对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技术创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浅论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文化是区域内形成的思想意识的总和,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反映了一个地区特定的人文历史境遇,也构成了这个地区基本的人文特色.文化与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经济与文化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历史发展趋势.文化与经济的基本关系表现在经济的决定性作用和文化的巨大反作用.文章就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如何利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建设的机遇,着重分析了西乡塘区产业发展的困难与不足,探索在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框架内加快城区产业发展的方向与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