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细读了《学校体育》1990年第5期上贝百欣等同志撰写的《对体育教学规律的探索》(以下简称《探索》)一文,感觉耳目一新,颇受启迪。时下,体育教学改革已进入关键时期,正确揭示体育教学规律,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赞同《探索》一文对教学论、体育基础学科与体育教学关系的认识和论述,但对《探索》一文中提出的三条体育教学规律,认为有值得商榷之处。一、什么是规律辨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而运动又是有规律的。列宁指出:“规律就是关  相似文献   

2.
拜读了《体育教学》2003年第5期中的《小学体育教学中“1、2、3”口令的灵活运用》一文受益匪浅。但笔者对运用“1、2、3”口令有些不同的看法,借此文与李老师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3.
拜读了《体育教学》2009年第3期中《体质测试中进行中长跑与立定跳远的测试技巧》一文有些自己的思考,借此文对中长跑测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 欣喜地研读了《学校体育》91年第二期肖水平同志《应怎样认识体育教学规律》(以下简称《认识》)一文后,深感在对体育教学规律的探索中多了一个知音,也感谢《学校体育》探索与争鸣栏为深入讨论开了一个很好的窗口。为此,想再谈点看法。一、两个问题的思索 (  相似文献   

5.
拜读《体育教学》2007年第3期金海全老师的《巧用EXCEL统计体育达标成绩》一文,首先为金老师善于研究的精神所感动。笔者从2000年以来,一直用EXCEL统计体育成绩,从达标成  相似文献   

6.
赵超君 《体育教学》2011,31(5):67-69
笔者的《在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中规定必修内容的思考》一文在《体育教学》2010年第2期发表后,一直期望能引起同行的关注或引发不同的认识,因为这是一个关于体育教材建设的重要问题,也是一个对深化体育课程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有着重要影响的关键问题。很高兴读到俞小珍、方建新二位老师《对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中规定必修内容的提议与辨析》一文(《体育教学》2010年第10期,以下简称“提议与辨析”),也很高兴就二位老师提出的不同认识展开进一步讨论。或许,不同认识的碰撞能生出接近真理与事实的火花。  相似文献   

7.
改革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素质———《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北京市教研中心体育部联合召开纪念《体育之研究》发表八十周年座谈会八十年前,毛泽东同志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在《新青年》杂志第3卷第2号上发表了《体育之研究》一文,这是中国近代史上较早、较系统地论述体育的...  相似文献   

8.
拜读了真名老师在1999年第2期《体育教学》上发表的《从体育课教“紧急救护”想起、谈起》一文,感触颇深。真名老师从体育课教“紧急救护”——“三防”教学内容,一语道破了目前我国体育教学中体育课程和教材改革的紧迫性。下面我结合体育教学实践,谈一点粗浅的体  相似文献   

9.
<正> 读了1993年第6期《中国学校体育》上发表的《体育兴趣的培养与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为专项体育课立论》一文,对其中的一些观点不敢苟同。现谈点个人的看法。 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是《立论》一文的出发点。搞清楚体育兴趣的本质,我们认为,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体育兴趣不是指让学生在体育课上玩得开心。它是学生积极探究体育教学过程和体育运动价值的认识倾向,是学生在休闲、娱乐、健身、防身  相似文献   

10.
拜读了《体育教学》2005年第3期中的《前滚翻的两种错误动作分析》一文,反复推敲,笔者对文中的有些观点,持有不同的意见,想以此文与王朝杰老师及广大读者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1.
近期拜读了张金梅、刘明亮老师的《对体育技术教学步骤的疑问》一文(《体育教学》1999年第5期,以下简称《疑问》),对《疑问》提出的部分观点不敢苟同,在此谈谈我的一孔之见,与两位老师商榷。《疑问》列举了3种练习,提出了有关疑问,现就例(3)(见原图)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刘苗 《体育教学》2005,(4):42-42
拜读了《体育教学》2005年第二期马浩老师的《警惕当前体育课改实践中的几种形式主义倾向》一文,马浩老师对当前体育课改实践中的五种形式主义倾向作了深刻的剖析,笔者深有同感,并结合课改以来的所见所闻及自身教学实践,再谈课改实践中的几种形式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3.
体育课双语教学研究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历时5年对体育课实施双语教学进行了多层次、多类别的系统研究,确立了一套体育课双语教学的教学理论,形成了系列的声、像、文并茂的教学材料,例如:《实用英汉体育教学词典》、《常用英汉体育课堂用语真实读音集》、《常用体育技术要点问答集》等.通过多次教学实验和实践,证明该成果能充分发挥双语教学的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外语水平,赋予了体育课高附加值并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学校体育》2010年第二期刊发的山东省杜存峰等教师撰写的《体育教学常规错误例析》一文。文章第三部分,提出"篮球的边线与端线属于界外吗?"的疑问。  相似文献   

15.
李新民 《体育教学》2013,(10):70-70
当本文结合《搞好大课间体育活动需要处理好十三种关系》一文的读后感及多年的教学实践,进一步对有效开展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拜读了《体育教学》2004年第5期中的《浅谈教练立定跳远的有效策略及实施技巧》一文,颇有感慨,但笔者对文中的有些观点却持有不同的意见,想以此文与张秀兰老师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读了《体育教学》杂志1997年第2期真名同志的卷首语“素质教育与体育学科”一文,谈到关于体育学科的应试教育问题,我们对此颇有同感。从1992年开始的初中、  相似文献   

18.
<正>笔者仔细拜读了《中国学校体育》2008年第4期张万永老师等三人共撰《在体育教学中巧用扑克牌》一文,对文中所述第一部分的内容—"教学分组"表示赞同。同时,也深感值得推广。但是对文章中所述第二部分的内容—"教学测试(或体育比赛)中  相似文献   

19.
《体育和体育的功能与作用》(以下简称《体育》)一文,是2003年第四期《体育文化导刊》的卷首之作,文章还配以“当代中国体育若干基本理论问题探讨之一”的副标题。 本人在读了《体育》一文后,想就体育的定义,加以讨教。 一、给概念下定义的方法是“属加种差” 《体育》一文说:“对某一事物的定义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要准确反映所定义事物的本质属性,二是要与其他相近似的事物区别开来,三是要有高度的概括性和逻辑性。”  相似文献   

20.
我认真研读了《体育教学》杂志2004年第4期夏立君等两位老师的《对体育课改“盲点”与“误区”的思考》之后,认为夏老师等对体育教学的追求精神,值得我们全体同仁学习。我对文中的观点,持有不同的想法,借此文与夏老师共同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