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贯穿了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中心思想,并且回答了怎样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重大问题。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坚持"四个坚定不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赖以发生发展的现实根基.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的意义;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四个"坚定不移",自觉抵制错误思潮的干扰.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人民正确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做到"四个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党的基本路线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总纲.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只有坚持把"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创造性地运用于我国实际,方能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人民正确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做到“四个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经过艰苦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之路,成功之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自觉做到"四个坚定不移",理论创新不能停顿,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6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经过艰辛探索而逐步开辟出来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之路、必由之路。新时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澄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和信心;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构建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相似文献   

8.
上个月,全国总工会、中央党校、人民日报社、求是杂志社等四单位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王兆国同志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一是坚持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是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三是坚持中国工会的社会主义性质:四是坚持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五是坚持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六是坚持不断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七是坚持维护工人阶级的团结和工会组织的统一;八是坚持推动形成公正合理的国际工运新秩序。  相似文献   

9.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有力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深化"三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构尤为关键。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置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域审视,探索以解放思想、科学发展、体制创新和党的领导为原则,规划以文化作品、传播者、受众、场所、榜样、形式和国际话语"七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构。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必须认真学习十七大精神,做到"四个坚定不移"。  相似文献   

11.
从共产主义者同盟建立和《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有高潮、也有低潮,有成功、也有失败,这与共产党人的实践能否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即能否符合"三个代表"思想的内涵密切相关。以此来看这150多年的社会主义历史,大体上可以划分四个时期:(1)社会主义由科学理论到实践;(2)社会主义建设由一国到多国;(3)社会主义由曲折发展到严重挫折;(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和光辉前景。  相似文献   

12.
自"第二国际"破产以来,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分裂为科学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两大主流运动。"三个代表"所代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者的现代化形式,当代"第三条道路"所代表的社会民主主义是后者的当代形态。二者能否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基础上摈弃前嫌,互为模式,求同存异,不仅关系到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未来,更关系到人类的未来。而要真正做到求同存异,就必须求"社会主义"之"大同",存"民主"和"专政"之"大异"。  相似文献   

13.
张宁 《安康学院学报》2005,17(3):73-76,83
邓小理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直接理论来源和逻辑前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坚持、丰富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发展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4.
为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教育引导支部青年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支部通过探索“新媒体+”的模式,更加有效推动支部开展组织生活,使得“三会一课”教育更加常态化、制度化,且便捷化。  相似文献   

15.
古希腊人的“爱智”,中国古人的“求道”,以各自的方式体现了哲学是关于宇宙人生总体关系的学说这一本质内涵。中西哲学各有特点,前者是以宇宙论为侧重点的天人之学;后者则是以人类学为侧重点的天人之学。它们都是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必须加以借鉴的重要的哲学资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天人之学,即科学的世界观理论。它是通过实践来理解和改造人与世界的能动的、历史的、辩证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6.
以往对《文心雕龙》语境思想的研究多关注其语境适应论和静态语境的构成要素,但不可否认的是,刘勰的语境思想是多维的而非单一的。在关注其语境适应论即纯粹语境观的同时应该结合《诏策第十九》和《谐隐第十五》等篇发掘其不纯粹语境观,即文化语境变异观。刘勰的动态语境观既指语境是语用过程中的动态变量,又指语境构成因素的情境变异;既指语用主体对言语交际诸因素综合体的认知状态,又指言语交际中主体客体交融过程中的语用综观。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初的留日中国学界出现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关键词,这些新词语带来了留日中国知识分子思想意识的变化。“世界”的意义首先值得我们注意。它联系着中国知识分子的空间观念的变化,由此,中国人感受自己和感受世界的方式较传统都有了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古代汉语“以政治民”和“政以治民”是语义平面的同义短语;“政以治民”是“以政治民”在语用平面的变体,尽管句法结构有差异,但基本语义是等值的,只是为了适应语境,突出“以”的宾语,照顾叙述角度一致和语气贯通而作的语序调整。  相似文献   

19.
六个“为什么”是我国当前在意识形态领域必须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六个根本问题。教师应把六个“为什么”融入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教材里,在课堂中采用多种方式,在教学中运用激励手段,促使大学生深入理解和牢固掌握其内容,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