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燕 《新闻窗》2005,(6):66-66
军事新闻传播是新闻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战时还是平时,军队新闻传媒都是我军建设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新闻敏感性是指记者发现和鉴别有新闻价值的事件与人物的能力。换言之,是采写者善于在一大堆事实中,特别是在不被人注意或人们司空见惯的事实中,能迅速准确地识别、判断出有重要价值的新闻线索或新闻事实的本领。这种能力国外新闻学称之为“新闻鼻”,就是对新闻的嗅觉,也叫“第六感”,前五感指记者天然具备的眼、耳、鼻、舌、身。  相似文献   

2.
田阳 《新闻传播》2009,(11):106-107
一.认识“新闻事实的生成” 1.对于“新闻事实”的理解 国内学术界几乎公认的关于“新闻的定义”是: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相似文献   

3.
“要让新闻鲜活起来。”这确实是媒体很值得在实践中认真解决的一个大问题。在地市级的报纸上,新闻消息能否鲜活起来,从根本上说,它取决于新闻记者获得的新闻事实是否新鲜。要获得新鲜的新闻事实,就要求记者要有较强的新闻敏感和深入扎实的采访作风。把新闻消息写得鲜活一些,  相似文献   

4.
地方记者怎样抓住有影响的报道?我认为,这样的报道必须有牵动广大读者的新闻事实。牵动广大读者的新闻事实,不一定都是象“为天安门事件平反”那样的重大事件。翻开这几年人选的全国好新闻,便可发现,其中百分之八、九十的新闻事实具体、新闻价值具有普遍意义,因此能在广大读者中“行销”。从这个意义上说,更接近实际的地方记者,捕捉牵动广  相似文献   

5.
陈云同志说:“学好哲学,终身受益。”不少新闻单位的领导人或记者,在研究如何做好新闻工作时,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要学好哲学这样一个问题。学好哲学,有利于坚持新闻事实第一的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存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记者的任务就是要迅速地、准确地、全面地反映新闻事实。  相似文献   

6.
略谈记者的新闻敏感矫阳新闻敏感是新闻记者对事实中新闻价值发现、判断的能力,它是新闻记者长期实践而养成的职业上的“条件反射”,是新闻记者政治水平和业务能力的集中表现。对于新近发生的一个事实、现象,是否有经过采写传播出去的必要,它有什么样的新闻价值,需要...  相似文献   

7.
刘文谨 《新闻窗》2007,(2):112-113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这一定义明确了事实与新闻的关系: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也可以这样说,事实是构成新闻的细胞,离开了事实,新闻也就不存在了。坚持  相似文献   

8.
论记者的脚     
《新闻界》1995,(3)
论记者的脚编者人都有一双脚。脚有什么用处呢?可以走路。对于新闻记者来说,脚的这个走路功能较之其他职业的人,则显得格外的重要。此话怎讲?老一辈新闻工作者常说:“脚板底下出新闻。”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先有事实,然后才有报道。那么请问,新闻事实主要...  相似文献   

9.
记者不应"说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力丹先生的文章《用事实说话 不是新闻写作规律》发表在2002年第4期《采·写·编》杂志上。我基本同意陈先生的观点。 我理解,陈力丹先生的基本主张是,新闻记者是不应该“说话”的,反对记者在采写新闻的时候用自己的文字或语言发表观点。很明显,所谓“用事实说话”,说话者并不是“事实”,而是人  相似文献   

10.
新闻敏感在西方又称为“新闻嗅觉”“新闻鼻”“新闻眼”等。在中国《现代新闻采访教程》中对新闻敏感是这样解释的:“新闻敏感是记者对社会形势的敏锐洞察力,对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的判断力,以及对报道对象的迅速而准确的反应能力”。也就是说记者要善于在一大堆事实中,  相似文献   

11.
地方记者怎样抓住有影响的报道?我认为,这样的报道必须有牵动广大读者的新闻事实。牵动广大读者的新闻事实,不一定都是象“为天安门事件平反”那样的重大事件。翻开这几年入选的全国好新闻,便可发现,其中百分之八、九十的新闻事实具体,新闻价值具有普遍意义,因此能在广大读者中“行销”。从这个意义上说,更接近实际的地方记者,捕捉牵动广大读者的报道的机遇,在一定程度上要比中央新闻单位的记者更多一些。但是,接近实际这个地理优势,要变成采写优势,还须付出极大的主观努力,我自己努力的途径,就是学好“三级跳”。  相似文献   

12.
徐鷃 《新闻窗》2008,(6):66-67
一、新闻直播出镜记者的素养界定 1、出镜记者界定 “出镜记者”一词是个舶来品,英文资料中“出镜记者”原文是:“On—camera correspondent and reporter”,直译为:上镜的通讯员和现场记者。其基本内涵和要求是:通讯员和记者在镜头前通过连线,向演播室内的主持人或者向观众报告现场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向新闻当事人提出观众想提出的问题,并找出答案,同时,对所报道新闻事实的准确性负责,出镜时的语音语调准确恰当,评论公正客观。  相似文献   

13.
采访是记者认识客观事物,寻找和挖掘新闻事实的调查研究活动,新闻的本源是事实,记者要把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原汁原味地传播给听众,要努力在第一时间报道鲜活新闻事件,要对客观事物进行跟踪式调研、剖析,抓住事物的本质,采写有深度、有力度的新闻报道,就必须到新闻现场去。那里是新闻的唯一源泉,是记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闻宝库。  相似文献   

14.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但报道什么,怎么报道,不同的选择,形成了不一样的新闻观。新闻属于意识形态范畴,且对社会各领域能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是不争的事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曾指出:“新闻报道通过对事实的选择和评价,鲜明地反映出报道者的政治立场、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在当代信息社会,现代新闻事业规模越来越大,掌握...  相似文献   

15.
新闻记者的笔下记述的当然是新闻,也都是事实。然而,今天的新闻到了明天就变成历史。许多新闻事实,时过境迁,失去了新闻的价值,而保存了历史的价值,从而获得了永生。斯诺的《西行漫记》、范长江的《中国西北角》等新闻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愈益闪耀出它们那历史性的光辉。  相似文献   

16.
我们需要从最微小的消息写作开始,遵循新闻写作的规律,戒除新闻、宣传不分的非职业的毛病。让我们重温我国第一本新闻学著作中关于消息写作的常识:“切不可将意见加杂于新闻之中迷惑读者。”“只有事实,可成新闻。事实登载后,阅者自然自有主张。”  相似文献   

17.
杂文与新闻,这似乎是相隔甚远的两码事,我却把它们捏到了一起。记者习惯于用事实说话,到哪儿就去拜访事实,寻求事实,记录事实。然而,十多年的新闻实践告诉我,如果缺乏杂文修养,报道太实在了,反而有先之“死”。其实,我国伟大的历史家,也可以说伟大的记者,在描述事实时,总是赋予形象思维,赋予意境的。木匠的祖师爷是鲁班,中国记者的祖师爷有两个:一是司马迁;二是司马光。司马迁的《史记》就是代表作。《项羽本纪》中“四面楚歌”的意境.作为成语流传至今,并且还要流传下去。司马迁在每篇“本纪”、“世家”、“列传”的后…  相似文献   

18.
作为科技新闻记者都有这样的体会,要真正写好科技新闻,除了应具备一般记者的政治敏感、新闻敏感、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之外,还有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具备多方面的科学知识,以及科学学知识,才能更好的解决采访的着眼点和题材的选取,写出的新闻使读者喜欢看,有所得。 对于新闻记者要具备较丰富的科学知识的问题,革命导师马克思早年从事新闻工作时,曾因感到科学知识的不足,以致认为“不容许我对法兰西思潮的内容本身妄加评判。”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新闻记者提出要求说,“科学,是什么事,就是什么事,超出这个事实或歪曲这个事实,都是不行的。”出自名家  相似文献   

19.
周云龙 《视听界》2002,(4):90-90
新闻界的前辈说,记者是一种全天候的职业,即使睡觉时,也得睁着一只眼。其实,这仅仅是对记者的一种“时效”要求。新闻要用事实说话,作为记者,要全面驾驭新闻事实,准确选择报道角度,还得有  相似文献   

20.
无论是专职新闻工作者,还是业余通讯员,当我们拿起笔从事新闻报道时,都面临一个选择:以何种视角来审视、处理我们所掌握的新闻素材。面对变幻莫测的社会,可以有多种视角:“透视”、“俯视”、“环视”等等。选择恰当的新闻视角,有助于突出我们所报道的新闻事实及其所蕴含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