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评论是报纸的灵魂和旗帜。评价一家报纸的思想水平,我们往往首先看其新闻评论的水平。但近年来,不少报纸,尤其是地市级报纸,新闻评论成了弱项,并常有“断炊”之虞。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但其中重要的一点是新闻评论队伍青黄不接,特别是作为正规军的记者,写新闻评论不多。很多记者误认为,记者主要从事消息、特写、通讯、报告类的采写,撰写新闻评论是评论员、编辑和总编们的事。所以,很多记者不大写新闻评论,有的记者进新闻单位好几年了,还不会写新闻评论。 新闻界通常有一种看法:不会写新闻评论的人不能算一个合格的新闻工作者;不写新闻评论的人不能算一个称职的新闻工作者。这就要求,记者不但要会写新闻评论,还要多写新闻评论,写新闻评论本是记者的题中之义。人民日报社社长邵华泽在《党报新闻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新闻界,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新闻时效观:一种是我国新闻学里的传统看法,即要求发“今天消息”;一种是适应现代化新闻工具的特点提出的,即要求发“正在发生”或“刚刚发生”的消息。前一种新闻时效观,是从报纸新闻实践基础上提出来的,因为报纸每天出版一次,日报主要刊登“昨天消息”,晚报可以刊登“今天消息”。所以,对报纸来说,发出“今天消息”就可以了。后一种新闻时效观,是适  相似文献   

3.
1996年12月29日,新华社发布了一条简短的新闻,颇为引人注意。兹将这一条消息引述如下: 美国目前有一张颇为流行的“快餐式”报纸,这张报纸的特点是消息报道简明扼要,三言两语道出读者最关心的事情,最长的消息不超过300字,有的只有标题和副题。这种报纸适应了现代社会生活的快节奏。 这条消息给了我们以什么启示呢?它告诉人们:新闻必须加快改革的步伐,必须向“短些,短些,再短  相似文献   

4.
这一讲主要谈消息写作的基本要求,适合于各种消息的写作. 有的同志会说:“写消息很简单,找几个例子,再加上个帽子(指导语)就成了,用不着下什么功夫”.其实,这个看法是对消息写作的基本要求不甚了了.严格地说,对新闻写作还未入门,说的是一句外行话。即使是一条三五百字的短消息,写作上最根本的要求也必须具备.否则,就不成为消  相似文献   

5.
文章的结尾,也就是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应当写得精彩,这是古今名家十分重视的一个写作问题,并有过不少精辟的论述。那么,消息写作要不要有个精彩的结尾呢?在新闻界曾有过不同的看法。有的同行说,消息写作一般采用头重脚轻的“倒金字塔”式结构,说完就止,没有必要讲究结尾。但是,更多的同志认为,大多数消息写作应当有个讲究的结尾。因为它和导语、主体、背景同样是一条完整消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笔者赞同后者的看法。新闻写作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在报纸上经常看到,除简讯、快讯和短消息之  相似文献   

6.
1 写好新闻——记者的首要职责,这个命题似乎不应该成为什么问题。但是,当前仍有加以强调的必要。在新闻改革中,我们的报纸有了很大进步,前些年那种“新闻文章化、报纸杂志化”的状况已经根本改观。但是,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比起来,一些报纸新闻少的问题仍然解决得不好。有些冠以“本报讯”的新闻,并没有给人提供什么新的信息,实际上算不得真正的新闻。那种内容相似、主题雷同,只换了个地名的重复报道还不时见诸报端,而事实陈旧、交代不清、提法不准、文字粗糙的新闻,更是屡见不鲜。至于真正写得精彩的“活”而“重”的新闻却不多见。有的报纸一年下  相似文献   

7.
从最近一个时期一些报纸发表的现场新闻作品来看,其中确有不少上乘之作,读者视为珍宝爱不释手,它们为报纸增了光,添了彩.但是.也有一些挂着“现场新闻”题图的新闻作品,却不像现场新闻.有的属一般消息、通讯;有的像新闻故事;有的叫“故事新编”更合适.  相似文献   

8.
新闻是新闻,广告是广告,二者绝不可以划等号。然而近些年来,在有的报纸上,新闻和广告却打破了界限,彼此不分,广告用新闻来表现,新闻中包含着广告,使新闻的“无偿”变成了“有偿”。有偿新闻在报纸版面上的表现形式,一种是消息、通讯,一种是专栏、专版。有偿消息有各种各样。比如工厂投产、公司开业或某种新产品问世,这些单位便将记者请来接来,而后发一条消息;或者由单位自己撰写成新闻稿交记者发表。这样的消息当然不是白发的,而是有一定的报酬,这种报酬是“倒稿酬”。因为正常的稿酬是新闻单位给作者发,而这种报酬是作者(工厂、企业)给编辑记者发,而且决不会是千字30元,而要高出许多倍。还有一种有偿消息。在写  相似文献   

9.
有心则灵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借用这句古话,联想自己新闻工作实践,使我感悟到一点:人不在精,有心则灵。 新闻业务工作千头万绪,概括起来主要是两项:写什么和怎么写。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做一个新闻战线上的“巧妇”,不但要学会做“饭”──解决“怎么写”的问题,而且首先要会找“米”──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人们不难发现,身处同样一个环境,有的能找到很多“米”,有的就找不到“米”;有的把“米”当作砂子抛弃了,有的把砂子当作“米”拣来了。这些,大都与新闻敏感有关。 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10.
“本报讯”就是指由本报获得的消息,表明系本报记者、通讯员采写的新闻。消息,“是新闻报道的主要形式”,“是最广泛采用的新闻体裁”,历来被人们称为报纸的“主角”。从首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作品和我们陕西省1991年度好新闻评选作品来看,虽然报纸选送的消息有些问题抓得好,写得也很精采,但从整体上来说,报纸的消息还是显得薄弱。其主要问题是数量少,质量差,时间性不强。  相似文献   

11.
俗语说:“红花虽好,还需绿叶相扶”。消息写作也如此。新发生或新发现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如同“红花”,而背景材料恰似“绿叶”。用“绿叶”来扶植“红花”,在消息中往往可以起到“烘云托月”的功能。从报纸上常见到一些消息写得单薄,说不清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有的消息读后又似懂非懂,甚而引起这样那样的疑问;有的消息介绍先进经验或工作方法,却没有写出产生这一经验或那一方法的主客观原因或历史条件……消息中出现诸如此类种种毛病,可以说都是不用或不善于使用背景材料造成的后果。正如一位新闻学者所说:“不使用背景材料,几乎…  相似文献   

12.
这里所说的“新闻”,是专指消息而言。消息,是最基本的新闻体裁。胡乔木同志在《人人学会写新闻》一文中说:“新闻是今天最主要、最有效的宣传形式,可以说,不学会使用这种形式,他就不要说什么宣传。”胡乔木同志说的“新闻”,即是消息。可见,消息在发挥新闻作用方面是举足轻重的。因此,研究消息的写作、把消息写得引人人胜,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毋庸讳言,眼下报纸上的消息大多写得不理想,模式化严重,陈言套语多,“新闻腔”颇足。不改变这种状况,就很难充分发挥新闻的宣传使用。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在新闻(消息)写作中“大而全”的产品又多起来了,实在令人担忧和头疼。尽管编辑修改时费了好大劲,可编发后读者或听众又很少买账,影响了报纸、电台的宣传质量。如果把这些“大而全”的新闻比做是满满当当的“一河水”,那么“小而专”新闻自然就算清清亮亮的“一瓢水”了。作为一名通讯员,最好是少写“一河水”新闻,多写些“一瓢水”新闻。写好“一瓢水”新闻,一要善于发现“闪光”的东西,写好一个闪光点。1984年我县农村大面积搞起商品生产。我和县委宣传部的一位同志在霞港乡唐辛庄采访时,看到村里商品生产一片红火,搞什么行业  相似文献   

14.
电子新闻导语同报纸新闻导语有很大区别,这主要表现在对五个W和一个H这六个新闻要素的安排上。电子新闻导语绝不是“谁?——什么?——哪?——什么时候?——为什么?——怎样”这样的传统的报纸新闻导语模式,通常只是交待这些要素中的两个或三个。要写好电子新闻导语;必须把握它自身的特点。提供信息电子新闻导语是让人们开始注意收听的一个信号,所以在导语中不必提供全部细节。撰写导语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新闻“散文化”的提法一直引起新闻界的广泛兴趣和热烈争论。一些前卫的记者带头写散文式新闻,一些主张创新的报社也提倡记者写散文式新闻,优先刊登散文式新闻。有的用“散文笔法”写的新闻稿件在报纸的版面中很是“抓人”,也倍受读者的青睐。对这个问题,笔者谈点初浅的看法。一、新闻“散文式”的历史由来已久。关于新闻“散文式”写作,在我国新闻界其实起步很早,历史也由来已久。在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我们就已读到这方面的范例。如《横渡长江情景》:“解放军的阵地上空,突然升起银光四射的发光弹”,无数只大小船只“像箭似的向南…  相似文献   

16.
莫把新闻藏在“新闻”里。这是我写作消息《借“洋脑”发“洋财”》感受比较深的一点体会。有人听了可能会不解:新闻怎么又会藏在“新闻”里呢?似乎觉得这个问题有点怪。其实,这并不是个什么怪问题,而是不少初学新闻的朋友很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按理说,记者通过采访抓到了新闻,就应该写出新闻来。但有的人就是写不好新闻,常常将一些真正有价值的新闻淹没在次要的材料里或一般的叙述中。这种新闻叫做“藏在‘新闻’里的新闻”。对这样的新闻,必须耐着性子细心地从头读到尾才能找到新闻,而对一些习惯于快节奏生活的读者来说,一见开头没有新闻,…  相似文献   

17.
看报与写稿     
许多通讯员常常为身边没有写作参考资料而埋怨,为没有老师指导而苦恼。殊不知,他们只要学会了阅读报纸、学习报纸,这些问题就可以解决。报纸是一本最好的新闻教科书。你不会写消息么?请看报纸。报纸上消息、通讯、评论……无一没有。每天认真看几篇消息,看上几个月,你就会顿然领悟:原来写消息要有导语、背景、主体、结尾,要快,要用事实说话,等等。笔者刚搞报道  相似文献   

18.
消息的结尾所不同于其它新闻体裁的结尾的是:消息的“尾”,有的明显,象“豹尾”,有的不明显.象“兔尾”(恕我打个蹩脚的比喻);有的“尾”大而长,有的“尾”则短而小;有的“尾”是在叙述新闻事实清楚、完整后,听其自然,立即收住,这种“尾”在消息写作中占多数。而有的“尾”则是在叙述新闻事实之后,来一句或一段话对新闻事实进行说明、补充、交代,或来一段描述,呼应新闻的开  相似文献   

19.
目前出版的一些新闻学教科书,在讲到消息写作时,都论及了提炼主题的问题。有的说“每一篇新闻都有一个主题”,“哪怕只写几句话或一句话,也有它的主题”。有的表述得更彻底:“没有‘无新闻主题’的新闻”。只有复旦大学新闻系编写的《新闻采访与写作》一书,谈到了“有少数消息,如简单地报道一种自然  相似文献   

20.
端上新闻这碗饭,“染”上一种“新闻癖”,见了报纸,读到自认为好的新闻、好的标题总要多看几眼,多读几遍。手头的活儿多时,先把好题好文的报纸悄悄藏起来,稍有空闲,抽出来细读,赏析一番,吧咂个中“滋味”。 “品”报纸,可以从中学到新闻写作方法。比如:1993年12月,首都钢铁公司自办银行开张。《中国青年报》的消息导语,写得就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