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德储蓄"活动在实施中存在着困境:难以评定真正的"道德富翁;"激励机制失灵;导致虚假道德行为出现。在理论上,"美德储蓄"活动也存在困境:道德回报不是一种事前的回报;道德是行为主体自由自觉的活动;道德教育应该引导学生追求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2.
正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芳华路小学始建于1923年,是学雷锋教育基地,现有12个教学班,660余名学生,其中80%是留守、流动儿童。针对学校生源情况,我校一直把关爱留守、流动儿童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工作开展的扎实有序、成绩显著,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特色德育之路。各位班主  相似文献   

3.
美德教育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主题,也是实施和美教育办学特色的主要渠道之一。我校的美德养成教育内容结合大连湾地域外来务工子女多、独生子女多、家庭背景复杂,部分学生缺少爱心、自信心、缺乏诚信团结的意识和友善的品质这样的特点:锁定了四个核心美德,即感恩、勤俭、诚信、友善。长期以来,德育的评价机制一直是我们较为头疼的话题,总觉得人的道德看不见摸不到,很难量化考核。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思考,我校领导班子集思广益,最后确定  相似文献   

4.
正我校是同安区教育局直属小学,学生1480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71%以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日常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相对较差,且流动性大,每学期初,学校德育工作均面临较大的压力。如何引导、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人的美好道德能像银行存款一样进行储蓄吗?如果可以,储蓄  相似文献   

5.
成功与对手     
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在竞选期间多次提到《对手团队》一书,这本书由普利策奖得主多丽丝·卡恩斯·古德温所著,讲述亚伯拉罕·林肯如何吸收政治对手进入内阁班底。对此,古德温说:“我想这反映出奥巴马方面有一股内力,促使他严肃考虑效仿林肯,组建一个对手团队。”可见,成功与对手的关系多么密切。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阅读》2007,(3):44-45
1861年4月14日晚.华盛顿,美国总统林肯邀请格兰特将军及夫人去福特剧院观看歌剧《我们美国的表兄弟》。当林肯步行到陆军部的时候.突然有一阵不祥的预感袭来,他停下脚步犹豫了一下是否有必要取消去剃院的计划,但他很快就打消了这个念头:为安全起见.他亲自要求作战部长斯特顿派一个名叫埃克特的陆军上坟做自己的警卫.可斯特顿却告诉总统,埃克特当晚有任务,于是一个叫布莱思的军官担任了总统当晚的警卫.[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在一次盛大的公众场合,人们都希望一位即将离任的美国总统能向大家发表一番美妙动人的离职演说,没想到他却只说了一句话:那么好吧,再见!看来这位总统先生真有点  相似文献   

8.
诚实的林肯     
亚伯拉罕·林肯是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他年轻的时候曾做过店员。有一天,一位妇女来店里买东两,付了2.6美元,然后离开了。林肯又算了一遍,结果发现多收了那位妇女6美分。  相似文献   

9.
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推行,解决了高等教育经费政府投入不足的问题,但与之共生的是许多家庭越来越难以承受高等教育的费用。美国和加拿大政府推行的教育储蓄计划有助于这一问题的有效解决。通过对两国的教育储蓄计划进行分析比较,可以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10.
《科学启蒙》2009,(9):100-102
美国总统林肯在他当选总统那一刻,整个参议院的议员都感到尴尬,因为林肯的父亲是个鞋匠。当时的参议员大都出身名门望族,自认为是上流人士,怎可容忍自己要面对的总统是一个卑微鞋匠的儿子。  相似文献   

11.
美德     
《中学生电脑》2009,(7):95-97
美德指高尚的道德行为和优良的道德品质。 从美德的内容看,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界定。  相似文献   

12.
倾诉普天下的哀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之际,象征着民主进步的总统林肯却被谋杀。民主诗人惠特曼创作组诗《林肯总统纪念集》歌颂林肯,倾诉诗人内心的悲伤。奴隶制的废除不仅是美国.人民的进步,而且是整个人类的进步,因此,林肯的死就不仅仅是美国人民的悲哀,更是全人类的悲哀。基于此,诗人惠特曼倾诉的是诗人自己的哀伤,美国人民的哀伤,普天下的哀伤。  相似文献   

13.
作者简介: 威廉.H.麦加菲,美国著名教育家。1800年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1826年毕业于华盛顿大学杰斐逊学院。在他的教育生涯中,曾担任过迈阿密大学语言学教授,俄亥俄大学校长。自1845年开始在弗吉尼亚大学任道德哲学教授。麦加菲早在19世纪就意识到,应该为所有儿童提供普遍性的教育,特别是对于那些孤独的垦荒者和移民的后代。  相似文献   

14.
邱兰君 《广西教育》2013,(26):20-21
苏格拉底一生致力于探索伦理哲学和公众教育,“知识即美德”是苏格拉底在伦理学上的重要命题。“知识即美德”观蕴涵着去私存理、智中存美、德行可教等伦理哲学,不失为别具一格的美育方法,与学生美德的系统培育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因而,在“知识即美德”视域中探讨学生美德的建构颇具意义。  相似文献   

15.
走向实用是环境美德伦理学的本质规定与必然归宿,其实现方式是通过第一性的环境美德指导人类的环境行为.由环境美德伦理学概念的合理性、自洽性可以确证环境美德伦理学何以可能.由于环境伦理语境下人伦美德的局限性,环境美德应实现对人伦美德的改造与扩充.环境美德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环境美德影响环境行为,从行为者的角度解决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6.
美德伦理以美德和人格为基础的道德评价理论是难以令人满意的,这是与其强调主体而忽视行为、强调美德而忽视规范的理论特点分不开的。规范伦理能够在西方社会统治如此长的时间,其重要原因在于它们是建立在对现代社会空前复杂的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特征的深刻洞察之上的。因此,合理的选择应当是规范伦理与美德伦理的有机整合或统一,最终走上建立规范美德伦理学之路。  相似文献   

17.
美德是崇高的体现,崇高源于人们对自身渺小的意识和对绝对的敬畏。作为美德的渊源,尊崇既与人的本性中所具有的同情、怜悯等先天情感有关,也需要通过后天的培育来使其不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德源于尊崇。现实教育生活中儿童价值引导的缺失、教育仪式的形式化乃至消逝均是尊崇教育消逝的表现。尊崇教育的消逝使得儿童的道德存养变得异常艰难,更不利于友爱、合作、信任等的良好公民品格养成。因此,重新认识尊崇教育的价值,通过践行尊崇教育来培养儿童的美德是当前儿童道德或美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倡导新的美德以改变人类对于自然的态度和行为,是一项迫切的任务。环境友好型人格应当拥有的核心美德包括:尊重自然;不伤害、不干涉、忠诚与补偿的美德;谦逊;关怀、同情与热爱自然的美德;简朴;整体性、非等级化思维的理智美德。然而,美国这样的资本主义消费文化在诸多方面严重阻碍了环境美德的教化。为此,需要在提高重视程度、激励公众参与、加强环境教育、抗击消费者资本主义影响等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敌人和朋友     
林肯作为美国总统,对政敌的态度引起了一位官员的不满。这位官员批评林肯不应该试图跟那些人做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  相似文献   

20.
邓晓峰 《文教资料》2012,(25):69-70,97
高校德育平庸与尴尬的现实处境使得美德教育引起关注并达成共识。高校实施美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一大创举。美德教育作为高校德育的高级形态,是道德教育的升华,是一种更高形式的德性教育,是真正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实现人的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本文讨论了"高校为什么要实施美德教育""应实施怎样的美德教育""如何实施"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