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乒乓世界》2012,(6):90-91
正手上步挑打后接反手位撕的步法实际上是“前后步法”中的一种。从技术角度来讲,“正手挑”及“反手撕”都具有一定的难度,且正反手的拍形转换要在从前向后的撤步过程中完成。因此,步法是否到位对使用这两项技术的质量高低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从步法套路上看,这种前后调整还适用于摆短、劈长、晃撇等近台技术过渡到中台正反手相持的过程中,很具有实战意义。  相似文献   

2.
拧拉在陶前正前方 运动员对取位的调节是拧拉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找位过程中,如果来球弧线低,身体重心高,手位于腹部前击球的话,那命中率和出球质量都会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3.
《乒乓世界》2013,(2):106-107
大幅度引拍 反手拧拉技术很注重手腕的力量,引拍时的幅度一定要够大,才能制造出强烈的旋转,从而把对方来球的旋转抵消。出手时,虎口可以多用一些力。  相似文献   

4.
我们的少儿训练经过了几代人的传承已经非常系统化了。为了在实战中能更好地发挥技战术,各级教练员凝练出了许多训练套路,本篇我们为大家选取的第一套是站在反手位的“一拉一打”,陪练方喂出的是一下旋一上旋,且都是出台球。  相似文献   

5.
马凯旋 《乒乓世界》2010,(6):114-116
要想在比赛中战胜对方,就要抓住对方的漏洞,发挥出自己的技术特点。很多业余选手经过多年的练习,对乒乓球技战术的体会越来越深。但是大多数人在赛场上,总会觉得难以完全发挥出自身的水平,总觉得自己的“功夫”还不到家。这里的功夫不单纯指技术水平,还跟战术水平有很大关系。对业余选手来说。多数都抱着“玩球”的心态。喜欢相互较量。喜欢一争高下。虽常年累月“摸球”。但长进速度不快。究其原因,还是技战术的针对性训练不够。  相似文献   

6.
《乒乓世界》2014,(10):98-99
本篇我们介绍的是正手挑打后接反手快撕的衔接套路。作为训练手段,朱雪毅在掌握这几个连接技术的初始阶段,都采用了从易到难的方式。就是说先简化上步这个过程,进行分解式的练习,这是比较值得借鉴的。  相似文献   

7.
长久以来,传统直板打法的反手位都是一个明显的弱点,您可能会提到王皓的直板横拉,抑或是柳承敏那天马流星般的步法。的确,这些技术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反手的不足。但是对于众多业余球友来说,这两项技术似乎有点可望而不可及。这类球友多属直板单面攻打法,试想打了几十年的单面攻,突然要去练习横打,能否熟练掌握尚且不谈,就单从比赛的运用上也不甚理想,  相似文献   

8.
本篇我们为大家介绍一套在业余实战中比较“高级”的套路,即横板反胶选手在正手发完侧下旋球后利用反手抢拉直线的战术。之所以称为“高级”,是因为在业余选手中,发球后采用反手抢拉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更愿意侧开位置用正手上手;而抢拉线路为直线的情况就更为稀少,在实战中也能更加出乎对手的意料。所以从技战术的角度来讲,这个套路是具有相当难度的。  相似文献   

9.
相比于正手而言,反手拉球在动作上更显固定一些。因为它的动作幅度偏小,尤其是腰部的转动没有正手拉球时那么大,所以反手抢拉更注重爆发力的释放。在发球后衔接反手进攻,要能够在重心还原后使两脚稳稳地蹬住地,这样可以为发力击球提供足够的支撑。击球时可以根据对方来球的具体情况选择拉加转弧圈球还是前冲弧圈球。前者更注重摩擦,要制造足够的旋转;后者则需要向前发力更多一些,保证球的“冲”劲。  相似文献   

10.
谢春英 《乒乓世界》2012,(11):90-91
对于对方发到自己的反手位短侧下旋球来说,马琳的身体总是随着来球移动,而且来球越短身体就越要调整到最合适的位置,因为“在身前击球”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乒乓世界》2014,(6):102-103
这是一组直板打法正反手进攻技术的衔接练习,也是直板横打必备技术之一。由于该组衔接是用多球喂的,所以对小队员的步法没做过多要求,主要练的是后面的衔接。其实完整的步法应该是左脚先垫一小步,图1就是垫完了这一小步后的画面,图2中右脚斜插向右前方,图3右脚落位撑住重心,手上处于很自然的放松状态,所以才能有击球前一个小小的向后引拍。  相似文献   

12.
《乒乓世界》2014,(12):93-93
本组技战术使用是四组当中最强势的一组。图中,奥恰洛夫的三板球都是中远台的加力冲拉,充分体现了他强硬的技战术风格。奥恰洛夫与前面马龙的技术对比起来,显得更加凶狠不讲理,有威胁也有风险。  相似文献   

13.
本期拆招解式的主人公是来自韩国的后起之秀——金玟锡,他是近几年韩国队重点培养的一名队员。其技术特点突出。想象力很丰富,冷板特别多。虽然金珉锡的动作看上去并不是那么赏心悦目,但他爆发力很好,在场上经常会打出令人叫绝的球,观赏性非常强。  相似文献   

14.
马凯旋 《乒乓世界》2014,(10):96-97
直板横打是一条出路,也是当下直板进攻型选手的必练科目,这不单单体现在体校和专业队。有相当数量的业余爱好者也在积极练习。本期我们选登了朱雪毅小队员的两项基本衔接套路的图片,与广大爱好者共同探讨。朱雪毅是两面反胶。正宗的弧圈结合快攻路数。她练的第一个计划是:反手位搓摆后接反手贴挡弧圈球,如果用多球训练的话,第一个球要给下旋。第二个球要模拟弧圈球。  相似文献   

15.
直板反胶怎么练正手拉球(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手拉球是一门很复杂的技术,有近台拉球、中近台拉球、远台拉球,有拉上旋球、拉下旋球,有近台快带、反拉弧圈球、拉半出台球等等。不管拉球有多么复杂,有一点是最重要的基础,那就是步法。步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正手拉球的命中率、力量的大小以及拉球时的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16.
《乒乓世界》2012,(7):84-85
正手摆短后衔接反手快撕,也是一个需要正反手自然转换才能发挥功效的套路。尤其是在对方准备发球抢攻或是双方在短球相持的过程中,对方主动挑打或晃推到我方反手位时,反手快撕可以起到迅速将被动转为主动的作用。在衔接过程中,从正手向反手的迅速移动是至关重要的,脚下步法要保证灵活。使用反手撕时,要有稳定的重心支撑,发力时可多依靠手腕的爆发力。  相似文献   

17.
可晨立 《乒乓世界》2014,(12):86-88
不放过任何使用正手的机会 庄智渊接发球直接选择拧拉使他占据了主动,所以在还原中他能够提前做好侧身的准备,图5-6是他拧拉后还原的动作:身体充分向反手位移动,重心移到了右腿上,随时准备蹬地侧身,这点很符合他的技战术风格,一旦有使用正手的机会,他绝对不会放过。三板球之间的衔接很主动,没有出现被对手牵制的情况,即便第二板球是处于一种借力对攻的状态,他也凭借迎前的击球点成功地压制了对手。  相似文献   

18.
《乒乓世界》2018,(12):78-79
严升在侧身的时候感觉到了来球的压迫性,他充分向后转腰让位,用身体顶住来球,这个动作展现了他的调节能力。在击球时,他手臂向上挥动,制造回球弧线,重点是利用正胶胶皮的特性,打出速度快的衔接。这板抢攻虽然没有完全压制住对手,但还是起到了不错的效果,严升在向上调控弧线的时候,尽可能地增加了动作的幅度,打出更长的弧线,继续扩大发球后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从亚洲运动员的技术特点来看,正手进攻技术是最绝对的优势,也是最主要的得分手段。无论在进攻还是相持环节,每个运动员最基本的战术思路都是想抓住一切机会,尽量转为正手的相持。对高水平运动员而言,反手技术的单板质量虽然较高,但连续相持能力偏弱,因此他们在反手进攻或防守之后,都有强烈的转正手意识。  相似文献   

20.
借力快速摆短 短球的处理方式有很多种,“摆短”是一项偏于控制的技术,也可以分为很多种,比如放慢节奏轻摆、起点加转力摆、借力顺势陕摆等等。图中,薛飞就运用了借力快摆的方式,为自己下一板抢攻创造了机会。也利用快速的节奏调动对手,使其来不及跑位:在上升期出手,使手指和手腕轻巧地借上来球的旋转和力量;又利用降低了自己上手的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