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削球打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像大家熟悉的张燮林、林慧卿、郑敏之、梁戈亮、陈新华等,均是以削球为主的打法,曾多次在世界大赛中为祖国赢得多项世界冠军,为促进和提高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由于当今弧圈球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削球打法遇到了许多困难,这种打法的人也越来越少,并已引起世界乒坛的高度重视。 中国队在第41届世界锦标赛中,由于打法单调,创新较少,男队仅获团体第七名。此后,国家队重新组成教练班子,在1991年底于西班牙举行的第二届世界杯赛时,教练组共同决定,把在德国俱乐部打球的  相似文献   

2.
阎密 《乒乓世界》2012,(10):74-74
1939年,何运富出生在四川省宜宾市。跟大多数那个年代走上乒乓之路的运动员一样,她也是受人影响爱上了这项运动。在从“瞎玩”到“喜欢”,再到把乒乓球变成“终身事业”的过程中,哥哥姐姐算是她的领路人了。当何运富还是个10岁左右的孩子时,喜爱乒乓球的哥哥姐姐就经常带她去打球。  相似文献   

3.
研究对象:以1952—2006年中国队所参加的世乒赛和5届奥运会上削球打法选手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文献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1.有关削球打法的科学研究停滞不前首先,在技术的研究上,一是没有呈现出当年进攻打法落后时所研究的力度。二是没有像以前研究削球那样继续去做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乒乓世界》2012,(3):139-139
杨柳 杨柳,北京大学乒乓球协会现任会长,作为专业乒乓球运动员曾进过国家队,无奈于时运欠佳,小球改打球、有机改无机,让削球打法的她陷入困境,只能提前退役。虽未能实现小时候的世界冠军梦,她却幸运地成为一名北大学生,深爱着乒乓球的她加入了北大乒协并最终接任会长。在转型的过程中,她认识到,原来在业余圈,  相似文献   

5.
乒乓球的削球打法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乒乓球打法中的中坚力量,许多乒乓球世界冠军就是用削球打法取得冠军的成就。培养乒乓球运动员时,要注重从青少年开始培养削球打法技巧,这是当前乒乓球训练的重点。培养运动员快速移动能力是培养乒乓球削球打法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6.
《乒乓世界》2018,(1):58-59
大循环未胜一局,逆袭成为正式队员 上世纪70年代,闫红军时常在学校水泥台和父亲所在的市中医院木板球台上打球,二年级便取得全市小学生男单第六名,8岁时被邯郸市少体校教练张洪顺招致麾下。教练安排闫红军学削球防守型打法,在少体校,无论日常训练还是寒暑假集训,闫红军都能自觉刻苦地练球,当年常陪他练球的职工队冠军张义兵说:“闫红军听教练的话,训l练从不偷懒。”  相似文献   

7.
张渤  杨峰 《湖北体育科技》2015,(3):235-236,220
削球打法众多打法中的一种,在世界乒坛有着"秘密武器"之称,为中国乒乓球队征战世界各种大赛中屡立奇功。随着乒乓球项目的发展,削球打法走入困境,削球打法的可持续发展,要从青少年削球选手中加大培养力度,在培养过程中对于削球运动员的步法训练则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8.
曹兵 《精武》2013,(17):32-32,34
本文从宏观层面来审视不断变革的直拍正胶打法及削球打法,找出直拍正胶打法及削球打法之间相生相克的有机联系和规律,并初步归纳出直拍正胶打法及削球打法的优劣,在此基础上,提出直拍正胶打法对付削球打法的相关技战术。  相似文献   

9.
就削球打法濒临消失的原因对我国部分乒乓球专家进行了访谈,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削球打法濒临消失的原因是科研、器材、意识、技术、训练、政策、选材等方面,重振削球打法需要所有乒乓球爱好者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0.
儿时我非常爱打乒乓球,那时正是“文革”时期,姐姐所在的学校天天演样板戏,虽然我常去玩,但最吸引我的还是打乒乓球。我们这儿有乒乓球业余体校,看着那些跟我差不多的孩子打球,我的心里真是痒痒。后来我家下放农村,便连乒乓球也看不见了。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已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望着她那忽闪的大眼睛,一个念头油然而生:让她打乒乓球。巧合的是:女儿的生日与邓亚萍同一天!为了培养女儿的球趣,女儿还不会走路时,我就常抱她到乒乓室看人打球,每次看球女儿都不肯回家,我非常高兴。女儿四周岁那天,我送她去学打球。教练员是一…  相似文献   

11.
出生日期:1978年9月14日属相:马打法:右手横板削球结合反攻打法原省市队:黑龙江性格:内向爱好:听音乐,弹电子琴。最难忘的事:小时候打球,父母接送很辛苦。经历:7岁打球,11岁进黑龙江省体工队,13岁进国家青年队,1995年初进国家队以往战绩:1995年芬兰公开赛女单。女团、女双第一。1996年全国锦标赛女单冠军。1997年第44届世乒赛女双第3名。1997年八运会女单亚军。1997年南斯拉夫公开赛女双冠军、瑞典公开赛女单、女双冠军、法国公开赛女双冠军。1997年全国乒乓球俱乐部赛女单冠军。明星档案王辉…  相似文献   

12.
探讨乒乓球削球打法的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经为推动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并取得辉煌成绩的削球打法,近几年来由于受弧圈球打法的冲击,导致了使用这种打法的运动员越来越少.从回顾削球打法的历史开始,从正、反两方面探讨培养削球打法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并对削球打法的发展方向及应采取的措施提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乒乓世界》2003,(10):14-14
当削球手在巴黎取得历史性的胜利之后,国际乒联官方杂志上刊载一篇文章,题为《是否该恢复“生态平衡”了?》塞义德在文中表示:“从1978年我开始打球以来,国际乒联对规则所作的每一项修改似乎都在与削球打法做对。修改规则无可厚非,但不应导致打法的‘生态失衡’。”  相似文献   

14.
郑慧之 《体育科研》2006,27(2):62-64
对削球打法作了历史回顾。并分析了削球打法目前存在的困难和有利因素。提出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确情况下,走削攻结和的道路是发展和完善削球打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1 前言 早期的削球打法是以稳削为主,目前单纯的削球打法已罕见,如今已发展到攻削兼备打法。由于弧圈球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曾使削球打法一度面临挑战和困难,经过几代削球选手长时间的不懈努力,创新了“倒板”削球打法,削转与不转球,配合反攻打法和强化发球抢攻,加大反攻力度的攻削打法,使削球打法在世界乒坛上以新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 在历届世界大赛中,我国削球选手都为国家争取了荣誉。如60年代的张燮林、林慧卿和郑敏之;70年代的梁戈亮和葛新爱;80年代的陈新华和童玲;90年代的了松、王辉和成红霞。 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16.
削球纵横谈(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削球打法当前在乒坛不够景气。我认为,为了使这一打法能够振兴,有些问题首先应当澄清认识。先从削球的发展史谈起。本世纪20-40年代,乒乓球运动的优势在欧洲。当时球台窄,球软,网高,对稳削打法有利,所以欧洲当时以稳削打法为主。自1937年第11届世乒赛后,规则有所变动,球台加宽,网降低,为攻球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削球、攻球及削攻结合打法便逐渐形成了。由于当时攻球水平较低,还不能与削球抗衡,所以,削球打法仍占主导地位。1952年,日本利用海绵拍提高了远台长抽和放高球技术,在第19届世乒赛中拿了五项冠军,冲…  相似文献   

17.
对当今世界高水平男子乒乓球运动员削球打法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削球打法在前4板的争夺中,得分能力不强,发球抢攻段和接发球抢攻段的抢攻使用率和得分率与进攻型打法相比较仍有较大的提高空间;削球打法在相持段的使用率和得分率较高,相持段的技战术非常重要;正手削球的稳定性亟待加强.国际乒联对兵乓球做出规则和器材的修改,诸如球拍两面覆盖不同颜色、无遮挡发球、40mm大球、11分制、无机胶水等等,给削球打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8.
乒乓球打法主要分为快攻型、弧圈型、削球型3大类。削球打法在乒乓球运动的早期是主流打法、在20世纪60-80年代起"奇兵"的作用。削球打法随着球台的加宽、球网的降低、比赛时间的限制、海绵拍和弧圈球技术的发明,从1952年第19届世乒赛开始,开始步入长达50多年之久的下坡之路。在攻球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削球打法将如何突破和完善自己,摆脱当今的困境并拓展生存空间,本文试图从削球打法的内部规律和外部环境入手,对该打法的发展趋势做一探讨,并通过对其特点的研究,兼论技战术应用艺术。  相似文献   

19.
黎庆 《新体育》2003,(3):44-45
国家队打升降级赛,第一天范瑛输了,满脸通红,湿漉漉的,不知是汗水或是泪水。再见到她,神采奕奕,“第二天,我赢了!” 在削球打法难有创新的今天,范瑛异军突起。一位乒乓界前辈曾欣慰地说:“关键时刻,削球能起到奇兵的效果。” 奇兵范瑛,在短兵相接的乒乓世界,卷起狼烟一片。 奥地利公开赛,2002年度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第一站,临时配对的范瑛、郭跃,在决赛中力拼7局,以4比3战胜队友,夺得冠军。就在那一次,范瑛的“攻削型”打法,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传统削球属防守型打法,但范瑛的技术则“出乎其类,拔…  相似文献   

20.
一九八一年在镇江举办的全国乒乓球优秀运动员比赛中,何智丽获小组第四名(共分八组),赛后调来国家乒乓球女队。那时,她自我感到对付削球是她对付各种类型打法中最薄弱的环节,对削球几乎不太会打,只会拉搓结合。何智丽于一九八○年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